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用心回望,以新前行——湘水余波2021年终总结(2022.01.07秦煜萱) 精选

已有 6927 次阅读 2022-1-17 10:28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时间:2022年1月7日

地点:教科院310会议室

主持人:秦煜萱

摄  影:廖婧琳、熊乐天

  稿:秦煜萱

参与者:余小波、刘潇华、张亮亮、张欢欢、楚娟、张信、唐茜茜、徐淼、袁琳、张择宾、李泓达、吴丹平、易凡、陈怡然、赵晴晴、仇国伟、廖俊宏、张莉、孙汪帆、熊乐天、廖婧琳、周希越、梁东云、秦煜萱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2021岁末长沙的一场初雪,带着许多人的期待,怀揣着无限美好,来了又走了。而风吹不散的,终是一年最诗意的表白,圣洁着年华一岁的安然。一期一会,湘水余波也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次主题沙龙——“用心回望,以新前行”年终总结,一起见证余门大家庭2021年的闪光记忆,共同展望每一位家庭成员2022的憧憬和期待。

IMG_8769(20220112-204936).JPG

一、回首:踏实求索,用心回望

岁首回望,湘水余波一起踏遍春秋冬夏,寻觅教育新知。拉开时间的长轴细细回想,目光定格在2021年岁月流转的显示器屏幕上,每一帧的跳转都是一个个难忘的故事,无论是学习的进步还是工作的收获,都是成长的印记。

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度过了颇为充实的第一学期,最重要的是完成了身份转变与压力适应。秦煜萱向大家展示季节关键词和每个季节背后的难忘回忆。她用春有蛰伏,夏是见证,秋行探索,冬为接纳概括了自己的2021。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入学,再到加入余门大家庭的朝夕与共,经历了毕业与升学的身份转变,她在探索与接纳中逐渐成长。她感怀恩情,坚定信念,在教育的实践中收获幸福,寻找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与答案。廖婧琳向大家展示2021年十二个月的“高光时刻”,她从每个月的“高光时刻”出发,串联自己一整年的收获之思,她讲到“自先输入后方能输出,登高望远需从脚下行起。我们不仅收获到了爱与温暖,也在这样的氛围下逐渐成长与进不起来。这是十分庆幸的。唯愿千灯万灯,灯灯相继,传灯之人,得闻回响”熊乐天从自己2021年的执行纪实出发,带大家领略她一年的目标和理想。“过去的四个月,在以光速成长,在见识中蓄力,在倾听中前行,不断的打破自己舒适区的边界”,她说“在新的环境中,会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但只有经历了探索和踟蹰之后,才能获得更大的意义和价值。今年最深刻的便是旅行与音乐,‘行万里路’使我在这么多不同的地域之间收获,旅程中的一切都带给人惊喜。希望大家‘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硕士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她们蓄力成长,收获满满,闪闪发光。

IMG_8363.JPG

硕士二年级的同学刚刚结束毕业论文的开题,现阶段正在全力投入论文撰写。易凡从工作与学习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年终总结。2021年,学习上她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通过各类学习方法的积累,现已初步完成学位论文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对即将到来的新学年,她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提升站位,“一愿讲好“学科评估”的故事;二愿工作上能够从实践中感悟教育原理;三愿生活上能够日日如新、享受生活。”。赵晴晴学习方面收获颇丰,扎实的课程学习为其后续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充足的帮助,在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毕业论文顺利开题,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并取得良好成绩,编辑部的助管工作也让她收获良多。生活中,同余老师、师门小伙伴一起登山游学、拜访老教师的经历让她备受鼓舞,立志多读书、多阅读文献,抓紧推进论文写作。陈怡然从校内与校外两方面总结自己的2021。校内积极推进学位论文的基础资料收集和初稿撰写等;参加“我和我的导师”征文比赛获得优秀奖项。在校外,她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积极参加事业单位调研实习,从湖南慈利到湖北宜昌,在课外实践中发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仇国伟回顾了自己2021年在学习与工作方面的努力与收获,希望加快推进学位论文的写作。廖俊宏带领大家一起回忆了湘水余波沙龙活动的美好瞬间,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IMG_8529.JPG

硕士三年级的同学现阶段除了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之外,还进入了就业的关键节点,面临的是毕业和就业两件大事。袁琳表示自己目前在学习上逐渐进入状态,毕业论文的撰写正在稳步推进,教务处的助管工作也逐渐提升自己的求职软实力。在未来,她希望自己顺利通过目前正在准备的考试,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徐淼总结自己的2021年时,将学习与工作任务比作一场场持久战,忙碌的一年收获颇丰:获得湖大十佳心理干部及全国百佳心理干部,用六个月的时间反复打磨一个宣讲作品,取得省、市、校多项荣誉奖励,加入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并深入隆回县进行乡村振兴实地调研与理论宣讲,参与拍摄校宣传片三部,接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的采访。李泓达谈及自己的收获,他指出学习上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生活中参加研究生篮球比赛,但自己在内涵方面的进展还是有所忽视,新目标便是做好向内发问,消解迷茫焦虑,珍惜时间,提高站位。张择宾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了如何处理面临选择时的机遇与挑战,并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果敢做出选择,把握来之不易的机会。

纸上觉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过去的2021年,在职的非全日制余门研究生们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梁东云表示在这一年中最大的收获是潜心阅读,总在线上学习沙龙文本,做研究积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当地教育评价的研究,为解决经济不够发达的县城教育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希越在过去的一年中,多次组织学校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比赛,参加英语口语等级考试教官培训,并良好完成工作单位日常的教学与行政工作。新的一年,她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平衡自身教师、行政岗位以及在读研究生身份角色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多重赋能。孙汪帆在春夏送别了自己所教的第一届毕业生,暑假完成教育学硕士课程,确定毕业论文研究课题。她认为撰写论文的过程尽管有很多阻碍与坎坷,但当真正取得一些进展时便充满成就感和自信心。张莉主要分享了自己调整自身焦虑与紧张心理状态的感受,从分析内卷、内耗的心理机制,建议大家少做同别人的横向比较,莫要将人“物化”,希望大家找到自己的理想与热爱,拒绝精神内耗,合理释放压力。吴丹平回顾了上一年的忙碌工作,回忆读研时恩师余老师的鼓励与支持,自己的勇敢与坚强。她希望,在新的一年自己可以做到挖掘工作中的教育问题,同研究相结合。她认为:“若想避免内卷与焦虑,应当提前谋划工作,坦然面对结果,保持工作热情。”唐茜茜回顾自己的2021年,她认为自身工作心态转变很大,学会了排解负能量与焦虑,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均取得一定进步。她反对内卷和形式主义,希望自己能够吸收优秀经验,保证论文进度,吾日三省吾身。张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变动与经历,讲到:“以前我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教师,忙的不可开交;但因工作调动,新职位相对轻松,人也变得安逸,过得不够充实。希望自己利用寒假,写出论文,多运动和读书。”楚娟2021年顺利获得了中小学教师的高级职称。她认为,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国家提出减负不减质的要求,亦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走出教书二十余年的“舒适区”,重新出发,顺利推行对标 “双减”政策的新教育评价体系。

IMG_8246.JPG

博士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为湘水余波的师弟师妹们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张欢欢表示自己非常珍惜重新回到学校学习的机会,这个学期最重要的完成身份的转变心态的调整。博士的课程主要集中在本学期,从教育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跨学科学习,也让她学会从新的视角认识和分析一些学术问题。张亮亮2021年的博士生活紧张充实,博士毕业论文顺利开题,发表了多篇高质量论文。他分享了自己从硕士到博士的学习经历和收获,鼓励大家要客观看待压力,积极正视压力,合理规划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读书求学。刘潇华表示博士几载光阴对余老师的涓涓教诲感恩不尽。这一年学习到许多知识与经验,经过对论文的打磨,经过求职与就业的经历,他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起来。他所获得的,是学习上的收获,课业上的指导,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无论是科研经历还是个人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湘水余波大家庭的成员们始终铭记踏实求索的每一步,格外珍惜读书时光。

IMG_8557.JPG

二、反思:反躬自省,慎思笃行

反躬自省,慎思笃行。回顾年终总结的整体汇报,总结同学们的自我反思,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疏于计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对计划的最好诠释。计划看的不是眼前,看的是未来。眼前的事情正在发生,未来才需要认真的谋划。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研究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被动之中。做事要有章可循,更不可以虎头蛇尾。由此,计划可以给一个人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人生更是应该有一个完美的计划,否则常常会有忙中出错、茫然失措、盲目行事的境况。有了目标,就不会茫然,更不会盲目,即使忙得不可开交,但我们不会乱了章法。若我们犯了疏于计划的毛病,就会使得后续的事情杂乱无章,降低效能,甚至无法继续进行。

第二,畏于选择。无论是做研究、学习亦或是工作,现存的一大共性问题就是缺乏果敢的勇气,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分析问题,因此会被环境形式所牵制,畏惧做出选择。在生理机制上,我们的大脑,天生比较擅长未雨绸缪、避免痛苦,而不是做选择。在心理机制上,不敢做选择,是因为我们害怕不确定性。要厘清的是,选择没有对错,要做到相信自己,更要坚持与努力,做出了选择,就不要畏惧结果。努力去做,一切都会有收获。

第三,囿于压力。在总结汇报中,多位同学提到了“内卷”与“精神内耗”。所有的不安与彷徨总是囿于压力,而如何消解现代化飞速发展背景下的日益激增的压力,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压力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各类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情绪变化的压力源。压力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常客”。同时,压力不一定都是坏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压力来临时,积极地面对、接受、处理压力,学会与压力和平相处。适度压力是最好的活动状态,此时的压力能促进我们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集中精力面对并克服困难,从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每个生命都总是能想办法找到生命的出口。换一种视角看待目前遇到的困难和人生,或许就可以解开心结。

三、沉淀:择善而从,日日自新

择善而从,日日自新。过往的经验,将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最宝贵财富。湘水余波的兄长们尽心尽力传承余门薪火,指导与鼓励后辈们成长进步。

刘潇华句句箴言,针对处理生活中为学与为人的关系提出一些建议,他指出:经过几年硕博生涯的不断陶冶,与外界的沟通能力日渐畅然,攻读硕士博士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提升科研水平,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素养水平,将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学会坚持,提高韧性,所有看似困难的事情都会逐渐迎刃而解!”张亮亮总结了研究生低年级阶段的科研学习任务,以此来讲授科研工作者的入门方法他提出:研究生一年级时有相对较为繁重的课程任务,可能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课业压力和焦虑,这非常正常,但要学会避免和消除焦虑。第一,研一要做好知识能力的输入,为后续进一步的学习与工作输出奠定良好基础。如何避免盲从与焦虑呢?(1)做好有目的的记录,避免思维活动陷入泛泛的思路中;(2)主持策划沙龙,撰写沙龙稿,是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过程,可以使人快速成长。第二,一年级时需要尝试撰写小论文,撰写小论文要注意以下一些要点:(1)学会模仿。大小课题都离不开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步突破,学习高质量文章的写作范式与教育学的学科范式,(2)学会练习知一事不如行一事,多听不如多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遍遍试误,一遍遍探索与发现,不断革新与重构。论文修改亦是如此,练习百遍才能其义自见。

研究生二年级就要交流选题,确定开题。他向研究生二年级的师弟师妹分享学习经验:第一,放下提问“包袱”。不要畏惧向师长提问,突破对于信息偏差的恐惧。不要畏难,主动提问,积极思考;第二,增加理解。研究要带有自己的理解,踏实做好毕业论文的每一环节,才能够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在确定主题时拥有自己的想法,论文的进度就会更加稳健;第三,主动争先。研二年级在开题之后尽快完成自己毕业论文的各项任务要求,为之后的求职与升学留下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张欢欢博士结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一是知一丈不如行一寸。自我管理是一个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的过程。道理有千条万条,那都是别人说的话,不是自己的,只有真抓实干变成行动,并且在行动中去感受、去体悟,这个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提升。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学会多线程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拒绝拖延,才能更加稳定、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若想给予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自我学习是一个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的过程。余门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大家庭,教育学也是“授人以渔”的学科,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的积淀知识、充实自己,把自己的一缸水装满,才能在现阶段的学习中、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在拥有一桶水之后更要知道水的源泉在哪里,学会补充水源的方法,才能让水缸拥有一泓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三是谦虚为学实在为人。时刻保持谦逊审慎的学习态度,虚心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认识事物,从事上学,向人学,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学,充盈自己的实力,并时刻抵御外物的侵扰,保持踏实为人的品格,在机会来临的时候,厚积薄发。针对年终总结沙龙汇报中提出的高频词汇——内卷楚娟认为,内卷从某种意义上也并非没有必要,若我们无法避免内卷,便把内卷当成一种动力来执行。在内卷环境中,就如何改变对于这个世界的边界与看法,她提出了自己的理解:首先,别人的进步是给予自己的激励;其次,拔尖人才不是人人可为,每个人终会有自己的归宿。不应被环境形势所胁迫去成为高精尖的人才,相比与此,我们更应该去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跟随着优秀的脚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最后,读书要学会沉淀下来。阅读在精不在多,要读出精华,提升知识水平。学会自信地肯定自己!

IMG_8505.JPG

四、展望: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菜根谭》中云:“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我们没有谁能留得住时间,但努力的人能够把握时间。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我们都可以重新开始。

余老师总结了同学们的发言中2021年的收获与惊喜、困惑与焦虑,肯定了大家一年来学习和工作的成长与进步。余老师强调,对自己一年的经历,每个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年终的总结回顾,要明确自己这一年中取得了哪些进步、有过哪些重要回忆、为哪些事情感到遗憾?在总结回顾的基础上,余老师提出了对同学们的三点建议:第一,保持适度压力铁人王进喜说过这么一句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人是有惰性的,因为人有惰性,所以压力是有必要的,适度的压力能让一个人保持积极进步的状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因此,不管是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同学们都应当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多做纵向比较,找到现在与过去的自己相比进步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还有待提升。第二,每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这个阶段该做的事作为青年人,正是干事业、努力学习的正当时,正是努力、拼搏与拥有梦想之时。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必须时刻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拓展学习的视野和深度,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效能。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第三,无论做什么,都要竭尽全力工作就认真工作,学习就用心学习,玩儿就尽情玩儿。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将其做好。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关键的几步,要全心全意全力走。

IMG_8771(20220112-204425).JPG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新的一年,心之所向;新的起点,行之所往。回望2021,感恩所有的遇见,感谢湘水余波的每一个”,感谢“你”的鼓足干劲、只争朝夕;感谢“你”的初心如磐、笃行致远;感谢“你”的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展望2022,依然有你有我!岁月如诗悠长,日子依旧滚烫,而我们,始终在路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21412.html

上一篇:万卷简牍载文明,千年风华留汗青 ——记云游长沙简牍博物馆(2021.12.24廖婧琳)
下一篇:春光复始,共赴新程 ——记湘水余波2022新学期第1次沙龙(2022.02.25熊乐天)
收藏 IP: 117.136.24.*| 热度|

3 王安良 刘钢 周军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