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Rshanghai

博文

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杨年俊团队/锡根大学姜辛团队:基于1+1 大于2策略金刚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探索 精选

已有 2593 次阅读 2024-3-12 09:52 |个人分类:AMR Account|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杨年俊团队/锡根大学姜辛团队:基于1+1 大于2策略金刚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探索

近日,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杨年俊团队/锡根大学姜辛团队联合发表AMR述评文章“Diamond Composite: A “1 + 1 > 2” Strategy to Design and Explor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文章概述了课题组近年来运用“1+1>2”策略设计和合成各种金刚石复合材料的进展,展示了其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金刚石复合材料, CVD生长, 1+1>2策略

1 文章内容简介

金刚石复合材料(DCs)由金刚石(Dia)和其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第二相构成。通过控制调节金刚石与第二相的生长条件、组成和取向,两者的性能能相互补充,实现DCs具有可控的热膨胀系数、硬度、附着力及光/电化学特性,使它们在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具有极高的潜力。自1992年开始,课题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首次制备出金刚石/β-碳化硅(Dia/β-SiC)复合材料。随后对Dia/β-SiC的相分布、结晶度和取向等进行了精确控制,构筑了DC材料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基于Dia/β-SiC复合材料,近年来课题组使用不同CVD技术制备新型DCs材料,包括金刚石/碳化物、氧化物、氮化物、sp2-碳、金属、金属合金及有机复合物等。DCs的特点在于它们能够将金刚石的优异性能与其他组分的优势相结合,因此这种被称为“1+1>2”的策略可以用来实现各个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改变界面间相互作用,对设计和探索先进金刚石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640.png

文章总结了我们团队在金刚石复合材料(DCs)合成与应用方面的进展。首先概述了它们的典型合成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不同的金刚石/β-碳化硅(Dia/β-SiC)的机械和物理特性,重点展示了这些复合材料的应用实例。第三部分阐述了其他具有光/电化学特性的DCs的合成和应用,主要包括金刚石/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氧还原/氧化反应(ORR/OER)的电催化作用及其对应柔性锌空气电池性能、金刚石/氧化物(碳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构建的应用、金刚石/TiO2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应用、及基于金刚石/金属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应用等。最后从合成、表征、应用等角度展望了DCs的未来前景。

2 AMR:请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领域可能会出现的研究机会?

作者团队:

我们采用“1+1>2”策略已设计和合成多种DCs,并对它们的力学、电学、化学、生物等方面应用进行了大量探讨。但在开发具有成本效益和可重复性的合成方法方面仍然具有挑战。

(1)新型合成方法的开发:通过改进生长控制合成技术来调整DCs的形态、结晶度、晶粒尺寸和表面积等方面存在许多研究机会。进一步优化和开发新的合成方法,以实现DCs材料的大面积、高效制备和可控制备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2)材料表征和优化:各种新型先进DCs的表征,特别是它们的原子相结构需要使用最先进的原位和非原位技术,如原位电化学拉曼、红外和阻抗光谱。特别关注应聚集在了解金刚石相与引入组分的相互作用,比如需要通过光谱方法详细阐明包括潜在的化学键形成。

(3)进一步加强DCs内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力:增强相内的相互作用是扩大DCs功能和应用实例的必要条件。可能的方法包括利用过渡金属二硫化物、过渡金属氮化物、单原子催化剂、共价/金属有机框架和导电聚合物作为复合材料的对应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已经在金刚石表面合成了sp2-C材料(例如,石墨/石墨烯),但具有不同碳材料杂化状态的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性能,因此探索涉及sp3-C金刚石和类似于石墨二炔的sp-C的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

3 AMR:您对该领域的发展有何种愿景?

作者团队:

我们对DCs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愿景。金刚石复合材料(DCs)的研究将会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成为未来材料科学和工程的关键领域之一。

(1)我们期待着在合成方法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控的合成技术,以实现DCs的大规模生产,并且能够在各种工业应用中广泛应用。

(2)我们希望看到DC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扩展到超出上述领域-进入极端环境下的耐磨涂层、各种电子/光电子设备、电化学能量存储(例如,多价离子超级电容器、混合电池)、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纳米孔测序等将揭开新的研究途径。

(3)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努力使DCs的性能不断提升。通过进一步理解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设计出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导电性、更强的耐腐蚀性等特性,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4)我们希望DCs的研究能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并且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对DCs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DCs将会成为未来材料科学和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团队简介

640 (1).png

杨年俊(本文通讯作者),比利时哈瑟尔特大学(Hasselt University)化学系和材料研究所(IMO-IMOEC)电化学与催化学教授。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表征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化/电化学能源存储/电化学传感等方面基础与应用研究。

640 (2).png

姜辛,德国锡根大学(University of Siegen)C4级终身教授。1991年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获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教授资格。研究领域涉及功能薄膜的生长和可控制备,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物性研究,材料界面设计及机理研究,薄膜及纳米新材料的表面功能化。

640 (3).png

陈欣悦,德国锡根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姜辛教授、杨年俊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

640 (4).png

董茜曼,德国锡根大学博士研究生。于2021年获得天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在光电化学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中的应用。

扫码阅读杨年俊教授-姜辛教授团队的精彩Account文章:

640 (5).png

Diamond Composite: A “1 + 1 > 2” Strategy to Design and Explor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Xinyue Chen, Ximan Dong, Xin Jiang, and Nianjun Yang*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countsmr.3c00243

投稿指南目前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的投稿主要基于编辑团队的邀请。如您有意投稿,请先按照Author Guidelines的要求准备并投递proposal, 编辑团队会对您的proposal进行评审。如果proposal被接受,我们将向您发送投稿邀请。扫码阅读作者指南,下载proposal form:

640 (6).png640.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9677-1424987.html

上一篇:浙江大学刘永锋-西安工业大学潘洪革:用于先进氢/锂储存和离子传导应用的金属氢化物
下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群峰教授团队:二维碳纳米复合材料中孔隙的发现和消除策略
收藏 IP: 117.185.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