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行,平平常常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x0053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药学系,副教授

博文

有效阅读枯糙学术论文的小窍门

已有 5967 次阅读 2010-9-12 11:41 |个人分类:研读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论文, 生活, 效率

做有新意的科研, 必需先熟悉相关的文献。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不是盲目跟从别人的研究。

我从攻读博士到带领一个实验室,一直会经历学习新东西的挑战 (不管是横向或是纵向的研究)。 时常会有些重要但十分干涩难懂的文章或书要读。 除了耐心反复阅读以达到最终的理解外,也有些方法可以帮助有效地攻克这些难关。其中一个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

“绝对专心,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当然最适合攻克那些难关”。 但是,当有更容易或更有意思的事可以选择时,要做到专心研读实在太难了。所以,虽然图书馆一般情况是个下供学习的好环境(知识的海洋),却不是攻克枯涩难懂文章最有效的环境。 虽说图书馆很安静,毕竟身边有人来回走动,又有些别的书或杂志可以看。当想溜小车时,随时可以找个借口心安理得地去做。 那需要攻克的挑战就暂时放了下来。因类似的原因,教室, 书房, 办公室也都不是理想的地方。 而且,不管在那个地方,若有电脑,电视,iPod,电话,杂志等可以消遣娱乐或于外界有联系的东西。

一般讲,最有效的环境是当自己处于一个极为无聊的状态,且除了那篇论文再没有其它信息来源, 也没有任何人打搅。 这样以来,原本枯燥的文章也相对而言变得有趣起来。注意力自然会集中。 如此,攻克那些难关常常如探囊取物。可以考虑把最难懂的文章放在洗手间,当坐马桶时。 别人自然不会干扰你的事。自己有没有别的选择, 专心研读会容易很多。 (只是,要控制好时间,切不可养成久坐的习惯。 不然,于健康有害 !) 对于常出差要坐飞机或火车的学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在机场候机(车)及空中飞行(车中旅行)的时间。 若自己独身外出,可以随身带着最难读的文章。途中遇见熟人的几率较小。除非你主动和人聊天,别人大多数不会烦你。 这样,虽说途中较为噪杂,自己仍能开辟出一个世外桃源,专心研读。

总结下来,要把最难读的文章放在最枯燥的环境,可以做到随时可以阅读。 通常,问题都能出乎意料地解决。 我也有在类似环境中构思新的科研方向,考虑试验中碰到的难题, 或构思斟酌文章的习惯。 常常获得灵感,事半功倍,很有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017-362269.html

上一篇:爱的定义
下一篇:Nature发表张月红短信的原因
收藏 IP: .*| 热度|

4 孙学军 陈苏华 蓝宏运 李毅伟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