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uom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guomin

博文

《学术写作指南》读后随笔1 精选

已有 1153 次阅读 2024-3-15 12:20 |个人分类:读后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以前从来不觉得学术写作如此重要,总觉得写论文就是有了数据和方法,论文自然而成,觉得学术创新是写作的前提。读了《学术写作指南》一书中众多学者的写作经历,我发现,学术写作与创新之间可能没有先后顺序,论文写作可以先有写作思路,通过写作可以梳理研究思路,甚至发现创新点。

      回忆自己的学术写作之路,应该属于书中的非正规学习类型,前期的论文多是出自仿写,直到今天也依然有这种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地研究设计式地写作模式。博导的论文是较早对我有较大影响的文献,特别是那几篇对学术名词进行界定的文章,让我觉得学术写作是学科功底的体现,让我对学术论文产生敬畏,但也失去了自信。

      第一篇C刊论文的发表很戏谑,我仿写了一篇论文,自己当时的感觉就是一无是处,为了改好,我把它在中文和英文中反复转换,但仍觉得很差劲,尝试性地投稿后,竟然审稿并录用了,几年后,我回看那些引用了这篇论文的文献,发现大家竟然非常认同其中的一条学术贡献,而这条贡献在当时发表时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件事让我对学术写作有了信心。

      我自己做过留学英语的兼职讲师,教过GMAT的语法课,就是商科研究生考试的语法课,硬着头皮讲了几年。那几年,自己在英语语法中摸爬滚打,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包装了好多语法题做题技巧,可以说是歪门邪道。但自己收获很大,英语语言的结构、写作习惯都印在脑子里,特别是我认识到,尽管英语语法是一种语言规则,但最高级别的语法规则却是一种语言习惯。这对后来英文写作及学习英文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对我学术写作影响很大的是自科青年基金本子的写作过程。我的初稿就像当年那篇C刊论文的初稿那样不堪,我把他发给师弟看的时候是抱着从楼上跳下去的勇气才发出去的。但很有收获,师弟委婉的表达了写得确实不怎样的意思,但很语重心长地给出了专业建议。在师弟的反复指导和我们的反复交流中,写出了自认为有点像样的稿子。然后,我给自己自创了一种“提前评审”机制,我的想法是,既然初审是随机抽取5个大同行审稿,那我能不能自己找几个同行审审呢?于是我把外出开会加过微信的同行都骚扰了一遍,结果真的出乎我意料。有至少3位同行分别给了我2个小时以上的一对一指导,从学术到语言再到结构作图等等。这个过程学到了很多。那个本子是我写过的最精细最满意的稿子。尽管里面的文献综述自己有点心虚,不过也让我对综述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

      基金获批的第一年,我指导学生写论文,自己也艰难地写了一篇,之后就懈怠了,停了下来。到写本文时也没有产出;也反思过,一直的归因就是精力分散到做横向项目上了。但最近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自己错了,自己一直在等一个合适的写作时机,却没有发现,最好的时机就是随时开始。

      客观的说,这本书应该是目前为止对我的学术写作影响最为系统的一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7764-1425421.html


下一篇: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期盼什么?
收藏 IP: 111.52.66.*| 热度|

2 王成玉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