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kullt 记录北大教学成就,传承北大文化传统,发扬北大人文精神

博文

《北大教学促进通讯》第十九期内容提要

已有 3998 次阅读 2012-3-30 13:45 |个人分类:明师论教|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北大, 通讯

北京大学教学促进通讯 第十九期内容提要

传承北大治学传统,发扬北大人文精神

名师名课

正本清源,重建民族主体文化——访哲学系楼宇烈教授

楼宇烈教授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儒、释、道三家,均有深入的研究和很高的造诣。楼教授认为,中国古代智慧在现代文化、文明的建设中仍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能够解决困扰当前人与社会中的许多疑难问题。楼教授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道德实践特征,倡导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重新诠释而成为我们民族的主体文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繁荣,并在对外交流中体现自身文化价值与文化独立性。

精彩摘录:

我们文化层面的根本问题就是文化主体意识的丢失,这会让我们成为其它文化的附庸,也会产生很多严重的社会矛盾。

佛和菩萨都代表一种佛法的精神,真正解脱一定要靠自己,自性自度,这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它是要让人面对现实。

政府要少插手,让宗教变成一个真正的宗教场所,而不是旅游景点、文化产业。

 

传承与担当——访中文系常森老师

常森老师从读书、治学、教育,谈到文化战略,见解深刻,语言真挚,充分展现了一位学者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精彩摘录:

本科、研究生低年级的时候就要大量阅读,不要等到要做某方面研究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创造性的结果往往基于长期的沉潜和积累。

热爱教学,要抱着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对人和社会的关怀认真地从事这份工作。

因为现在“热”的,跟国学的很多根本特质是不一致的,甚至与国学的根本理念相反。无论对那些大名鼎鼎的讲者来说,还是对那些趋之若鹜的听者来说,国学基本上都只是一种认知的对象。实践层面缺失之后,字眼尽管是漂亮的,却不过是一堆空壳。

在现在的标准和体系里,教师拥有的实际位置很低很低。一个实际地位如此之底的群体,怎么可能会引导社会价值和道德呢?

 

守护学术传统,完善学科建设——访历史系林被甸先生

精彩摘录:

把握他人的研究成果,并不是简单摘引几句话就行,你得了解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北大的领导要想把北大搞好,就需要很好地理解北大的传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并非是要把中国的大学办成与西方大学一个样,其真正的发展,必定离不开对学校固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研性别之学,解人生之惑——访社会学系佟新老师

佟新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社会责任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理解他人与社会,也反思和解决自己人生中存在的问题。佟老师认为,面对当前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现实,教育中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是特别重要。教育是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灵和知识去想,去说话。

精彩摘录:

我会要求大家带着问题来上课,有问题就有兴趣,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就会有收获。

我内心期待北大能更关注团队精神的建设,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和师生之间都应当有更为密切的合作。在如此个体化的社会中,关注他人,关注他人的学术研究,并做出积极的肯定和批评,展开学术争论,这是我特别盼望的。

在社会发展了,生存已不是严重的问题,如何过得幸福和让人生有意义才是年轻人最关心、最需要的,父母养育、教育子女的方式应该有相应的调整。

 

特色课程

深受欢迎的“三宝”课――记通选课“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张翼星)

要破除“性”的神秘性,必须从生理学入手。这门课着重从生理学角度,比较系统地阐述人类的性,生育与健康的问题。围绕“性”而展开论述的一系列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有利于澄清对于性的盲点,谜团或误解,大大有利于加强青年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对于促进信心理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授课的教师都是生物,生理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讲课中的各种论点,反映了现代科学研究和实验的成果。教师讲得很自信,很流畅;学生听得很认真,很投入。满座超额的教室内,气氛静穆,秩序井然。

这门课的逻辑分析和理论阐述不多,主要是讲述生理状况、科学史实、实验结果等,多用事实、材料说明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经验与探索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康国雄先生访谈

康先生幼年时因为机缘巧合结识了蒋介石,因为举止大方,对答如流而深得蒋氏夫妇喜爱,有自由出入“委员长官邸”之方便。

在本文中,康先生以“教育”问题为主线,首先讲述了民国时期国民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康先生回忆了负笈南开、执鞭机械学院以至创办职工大学的曲折经历;最后,康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目前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陈述了自己的建议。从康先生直率的言辞中,我们看到的是他挚爱国家的忧患之情和拳拳赤子之心。

 

校园文化

学中文的这些年(胡宇齐)

…也许负载着一些重量,才能真实地进入生活…

从“猥琐男”事件说起,浅谈北京大学的校园开放(杨梦斌)

…如果说校门的开放与准入的大学校园开放的最底层,物质基础;那大学开放包容的气度、兼容并蓄的精神、海纳百川的情怀就是大学校园开放的最高层,精神内核;而中间作为从物质到精神的桥梁和载体的一层,应当是大学的课堂开放…

我的精神摇篮——回忆大学年代(许纪霖,转载)

…在课堂上多少次为我的学生现身说法,羡慕他们如今的读书条件多么好,谆谆教导他们千万珍惜,多去图书馆,多读点书----但我的学生在台下望着情绪激动的我,每每露出迷惘的表情,好像是听一段史前的古老传说…

大二上学期的收获(陈淑娴)

…大一已经走了很多弯路,我到了大二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过好大学生活…

伞下晴空(陶润雨)

…北大无小事,因为小事中也透着独属于这里的气质风度,无处不在…

 

大学之前

梦想之路(胡独巍)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丰富多彩的充满激情、挑战、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学习又是关乎每个人自己的私事,是为了充实心灵,为了武装头脑,为了完善和丰富自己…

 

教育大家谈

早春轻寒胡乱语(王淳)

…没有造就尊师重道的社会环境,饱学之士不能用真正的知识和学问来改良社会,国民福祉便遥遥无期;没有受过适合自身特点的良好教育的个人,不能培养出善于学习的心灵,要实现生命的价值也只能是画饼充饥…

由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引发的思考(付汶卉)

…家长说,只有上个好大学,才能找个好工作,只有有了好工作,才能过上好生活。什么是好生活:有钱、有房、有车、有地位、有面子…

面对迷惘——我们将何去何从(胡独巍)

…不是梦想太遥远现实太残酷,而是我们不懂得如何去生活…

黑暗中对话之体验(胡独巍)

…在全黑的空间里,可以令你除视觉之外的一切感官全部被激发,这可以带给你全新的体验。我想你会清楚地领悟到沟通的真谛…

 

外国人在北大

旁观者未必清楚当局者之迷——日本人看外国眼中的日本大地震(赵天羽)

…拍摄救援场面,对于被救起的人是一种不尊重,对没获救的人也是一种不尊重…

奔走的“美莲”——访泰国交换生陈美莲(董蔚颖)

…和传统的泰国、中国家庭不太一样,母亲常常对她们姐妹三人说:“我所能给你们的只是意见,你们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6636-553487.html

上一篇:《北大教学促进通讯》第十三期
下一篇:《北大教学促进通讯》第二十一期摘要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1 刘广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