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光点 上海理工副教授,研究方向:光学薄膜,离子束技术,微纳光学

博文

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写申请书上 精选

已有 11191 次阅读 2008-7-7 08:27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早,读科技日报,看到基金委陈宜瑜的采访,他讲:“目前科学家科研经费的来源已经多元化,但现阶段总体来说中国还没有出现经费过分集中甚至花不完的现象。许多科学家由于单项支持经费不够,只能四处交叉申请,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写申请书上。要让科学家能够专心科研,不再为经费疲于奔命,最根本的出路就在于让最优秀的科学家和最好的创新思想得到最充足的支持。”

我离科学家的称呼还远着呢,但我现在确实在写申请书上花费了不少时间。

除了陈宜瑜所讲的经费不足这一因素是科研人员埋头写申请的原因以外,以项目和经费论英雄也是逼迫科研人员去四处申请课题的原因。

这是一个以科研经费论英雄的时代,在大多高校,衡量哪位教师优秀,他所主持的项目和经费数量成了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对青年教师是非常有害的。

首先,这逼迫青年教师们放弃研究的“厚积薄发”而去“少积乱发”。哪个追求事业上起步的青年教师不想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和社会所认可的“优秀教师”呢?青年教师们纷纷甩开膀子拿着没有多少研究积累的想法和思路四处写申请书,四处送申请书。

其次,这导致青年教师太早地“自立门户”,以及使个人的研究方向错位。一般没有课题的青年教师会和所在的实验室结合,给老资格的教师做课题,这样的锻炼其实是必要和有益的。刚工作的青年教师,在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时,最好要结合所在实验室的长处和工作条件。而这样的锻炼,就有助于青年教师熟悉所在实验室的情况,确立自己长期的研究方向。以个人的实际体验来讲,我在刚工作的这几年,帮助教授们做的几个课题,对自己熟悉环境,确立研究方向,都很有帮助。而以课题论英雄的标准,逼迫青年教师申请自己主持的项目,一旦申请到,就会离开团队,自立门户干起来。而申请的时候,一般都会拿着以前博士或硕士时候的课题方向去四处申请课题,不管所在实验室有没有条件做。如果运气够好和以前的文章够多,这样的申请还真能拿到几个,但,做这样的课题在新单位是做不长的,做几年后还要再换方向,这无疑让自己的研究方向确立滞后了这几年。

此外,高校的过分看重项目谁主持的这一考核标准,导致高校很难形成研究团队。这对已经长大的博士导师或教授们的害处是小的,因为他们已经翅膀硬了,但对需要扶持和培养的青年教师,是很有害的。技术,方法,研究思路,这些都需要他们自己去摸索,这也无疑放慢了他们的发展速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7-31495.html

上一篇:高校教师的“工程化”培训应推广
下一篇: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写在国青基金申请没中之后
收藏 IP: .*| 热度|

3 王金成 王鹰 舒安庆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