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anguo531 聊聊感触、搞点学术、发发牢骚

博文

计量地理新教材《R语言与地理数据分析》出版

已有 282 次阅读 2025-3-23 23:44 |个人分类:学术视野|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折腾了近三年的新教材《R语言与地理数据分析》终于出版上线了,很是开心。这本教材可以满足《计量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计量》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教材使用,属于R语言的初级和中级水平教程。2022年一次跟同事的闲聊中,突然萌生出出版一本适合R语言学习,并满足《计量地理学》课程学习的新教材的想法,那是2022年的10月份的事情了。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并且需要尽快的确定教材的框架。其实,2022年我已经利用R语言给学校的本科生讲解计量地理学已经有7年的时间,对于R语言的学习以及《计量地理学》课程的教学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思路并且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看法(我都在书的前言里进行了阐述),同时,我也积累了很多在平时R语言编程中保存起来的代码。因此,我用了一个星期就拟定了初步的教材大纲,并且发给各位作者提意见,并逐步完善成现在这个包含十个章节的教材框架。

2022年底和2023年是我们集中时间奋斗编写教材的时间,我们集中用了接近9个月的时间基本完成了教材章节的撰写。我也从2022年的寒假开始,不断的搜集资料和完善每章中的小节内容。同时,我还花了很多时间将我近7年来积累的R语言绘图代码进行整理形成了新的第11章,这章节专门展示用R语言进行精美的科研论文图片绘制。但是在最终交给出版社的过程中由于成本和字数的限制(目前的书已超过60万字,如果加上11章,估计要超过65万字。同时由于字数众多,书的出版费用也将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我们只能忍痛割爱将底11章节删除。同时,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我们也不得不改变当初出版彩色教材的想法,而改用最传统的黑白印刷。

在初稿完成之后是更加繁重的校稿工作,在我的记忆里我总共带领我的学生进行过三次集中的校稿工作。一次在静远楼的1317会议室,我们用投影逐章节来矫正文字和代码,并提出每个章节校稿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此我还将注意事项写成一个校稿小贴士,发给每个参与的研究生带回对照执行,时间应该是2023年的9月。第二次是2023年的12月份,这一次我们将每个人负责校稿的内容进行了调换并同时对教材中的代码、ppt和案例数据进行整理和校对并请蒋晓迪同学进行最终统稿;第三次应该是在2024年的5月,这一次,我主要将在校的研究生集中起来,对重点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的校对,地点放在学院的田家炳楼上课的教室里面,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最后还请曹思珩同学进行了统稿。经过三次统稿和校稿,书稿的内容逐步的完善,错别字和代码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降低,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的教训和收获:(1)在撰写书稿的时候还是尽量按照每个章节进行单独撰写,最好不要统稿,因为word在面临大的word文件时,操作确实很费时。再加上endnote的链接,那就更慢了;(2)在撰写书稿中最好不要使用具有明确地名的矢量图和栅格图,以避免出现繁琐的审图流程;(3)在出版教材过程中最好都要使用中文字符进行出图,英文最好不要使用。

在此之后,就是出版社校稿和质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就是我自己和出版社的质检老师就具体的表述和图表问题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这个过程也大致有三个轮回,包括文字表述不顺畅、具体的代码问题、出图不够清晰、引文错误等等。每一次其实都是一项巨大的文字工程。其实,签订合同,签订补充合同,调整作者顺序、商定出书规格以及协商图书价格和书的封面等每个细节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出完这本教材真是让我感觉出书是不容易的,出教材那更是不容易的,特别是组织编写团队和校稿的过程。

为了让我们编写的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好的便利性,在编写之初我们就商定要给这本教材配套数据和资料,包括书中所有的代码我们都进行了整合并放在了word附件里。同时,我们还做了教材的配套PPT并将书中所有案例涉及到的数据进行了统一打包和整理以方便未来相关老师的教学使用。请扫描书前言后的二维码获取以上的数据资料

最后,还是有个不大不小的遗憾,需要给广大使用的师生做出道歉:虽然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成本的因素,书的最终定价还是超出了100元,这还是我们和出版社最终协商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谅解。另外,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也请及时联系我们,您的每一条建议都是我们未来更进一步的宝贵财富,在此感谢所有为这本教材出版付出心血的人们。

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9327-1478987.html

上一篇:QQ里的个性签名
下一篇:清明
收藏 IP: 218.3.2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7 0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