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锋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戴锋

博文

云作战:中国兵学家族新成员

已有 2873 次阅读 2020-9-17 10:04 |个人分类:《云作战导论》节选系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戴锋2020-9-17

 

未来作战,谋变不败,云作战构建战争谋变之道。谋变,谋求机变创新,谋定奇变而动。军事变革,理论创新,战法迭出,武器更替,都是改变旧有,谋设为来,唯有积极求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回首并展望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方式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战争形态逐步向着全方位信息化、智能化演变,以体系对抗为特征的联合作战,呈现出由传统的陆、海、空域,向陆、海、空、天、网全战域的主动拓展且不断延伸。未来的战争,技术含量越来越密集,涉及要素越来越多样,力量结构越来越错综,作战形态越来越丰富。总而言之,作战行动将变得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复杂,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对军事作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审视与现实思考,从而踏准战争快速演化的步伐与节奏。将军事作战视为谋变艺术,能悟战争之道;将军事作战视为复杂科学,可窥战争之理;将军事作战视为体系工程,方知战争之术。战争之道主张以谋略方式探求致胜的深层奥妙,战争之理讲究以严谨方式揭示致胜的内在规律,战争之术注重以规范方式寻求致胜的基本途径。道有道说,理有理法,术有术规。

中国古代兵法普遍认为,“兵无常势”,需要“出奇制胜”,面对变化无常的各种作战,至高境界是战争之道,即兵道。道法自然,这意味着兵道是关于战争的最高自然法则。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中华民族对战争一向持有敬畏之心,始终主张避免战争杀伐,这体现在“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孙子·谋攻》)。“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国古人用分解方式解释战争之“武”,即战争的终极目标是“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战争化境是“非战”,研究和发展军事的目的不是穷兵黩武,只是建强自身,以应对各方面的武力威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西方传统军事理论认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克劳塞维茨,《战争论》);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中认为,“战争艺术”包括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工程艺术和基础战术,以及战争政策;马汉的《海权论》主张,集中运用海上优势力量控制海洋,以实现国家战略目的;杜黑的“制空权”理论认为,未来战争,空中战场将是决定性战场,空中力量将是决定性力量。综合可见,这些理论更加侧重于战争之术,包括法规化思维、条例化规范的作战要求。一般来讲,道须悟,即经过独立思考,才能理解和领悟;术可学,即通过规范学习,可以掌握和运用。道含变,其意为万物运行总在变化之中;术循规,主要指解决问题遵循一定之规。相对而言,道可以体现着战争的柔性内涵,术体现了战争的刚性特征;相对而言,东方重道,西方重术。若将道、术融合,则能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可形成独特的兵学之理。云作战主张道、术融合,既蕴含古今战争的谋变哲理,又揭示未来作战的谋变路径。

云作战理论(戴锋等人,2013; 2014; 2015)创意于东方兵道(《六韬·豹韬》),得益于现代技术,面向于未来作战;云作战理念,主张将战争之道与战争之术相结合,构筑同存共扬的理论与作战体系;云作战战法,强调资源分置,聚焦打击,战无定法,谋变而动,灵活施策,立足于先保生存和以弱胜强;云作战原则,面对更加强大的敌方力量,需要“灵动飘移,先保生存,寻机设谋,以变致胜”。

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精准察打、智能控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作战将呈现系统化、专业化、高效化、智能化、无人化五大特色,即多军兵种的体系化,有针对性的特战化,资源运用的高效化,技术支撑的智能化,装备操控的无人化。但是,任何军事技术与战法的应用,都离不开人为主导设计的作战谋略;加之,各种力量需要组合并灵活运用,以释放强大的整体效能。而“云作战”理论、战法与行动体系,具有兼收并蓄、弹性包容的显著特征,恰好可以适应上述需求。此外,云作战的动态可变特点,不仅可以适配“体系破击战”、“目标中心战”、“战争设计工程”等国内作战理论的要求,还能够将“网络中心战”、“作战云”、“多域战”、“算法战”等国外作战理论纳入自己的体系。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媒体文章,将“云作战”与“作战云”不加区分,但这两者完全不同。事实上,“云作战”和“作战云”分别由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提出,“云作战”的发表时间早于“作战云”的提出时间;云作战的基本作战单元是“作战云”,“云作战”力量可以是多种类型“作战云”构成的“作战云群”(参见:云作战理念要义——《云作战导论》节选(1),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249946.html)。所以,云作战理论与战法不应当被忽视,它对国防与军队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云作战理论初探[J]. 中国军事科学, 2013(4): 142-151.

[2]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再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4(3): 129-138.

[3] 戴锋, 魏亮, 吴松涛. 三论云作战”[J]. 中国军事科学, 2015(1): 135-14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195-1250923.html

上一篇:云作战理论要素 ——《云作战导论》节选(4)
下一篇:云作战力量模式 ——《云作战导论》节选(5)
收藏 IP: 115.60.9.*|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