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土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artuser 非虚构写作,诚实行动。

博文

出差.30

已有 3279 次阅读 2015-9-2 11:45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出差

 

七月中旬出差至今,已超过一个半月,接着还要出差半月。出差期间,接触了公司很多同事,实习生、社招生,老员工...... 期间,在公司工作近一年半的一个同事离职。零零散散,整理一下出差期间的事物。

 

一大批实习生入职。他们的到来,把人带回到了校园。问你问题时,还会亲切地称呼学长,学姐。对于他们来说,一张白纸,来公司就要完成校园人向企业人的转型。此时大部分人都会碰到这样的疑惑【学校里学的东西在企业里有没有用?】。在一些老员工的‘教育’下,”学校里学的东西,在企业里都是用不上的,你以后还得慢慢学“,接触到工作之后,他们也印证了【学校里学的东西好像是没什么用】,这样的思维多少还是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企业里,需要你快速理解需求,响应问题,在工作当中多少都会挑拣出一些,将零散的知识点整理成系统,【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有用】。有很多事物,需要去区别对待,在老员工看来【无用】,新员工还得经历过那个过程。有章法的培训,会对实习生起很大的帮助,迅速建立起新人和企业之间的链接,同时,参与感才能让他们有成就感。

 

组内一同事X离职。本科毕业六年有余,在公司同事近一年半。半年前,他请我们Sw组的同事吃了一顿饭,那时他还在其St组。在St组,比较辛苦,他们需要对项目的整体功能及验证负责。所以,作为St组的成员,需要他们对整个项目都要有所了解,这样St组成员要干很多杂活。当时,St组的头是外国专家,对属下要求相当严苛。后来,有余项目调整,专家离职(工作近一年),Sys组成员就没有归属感。专家离职后,上面的领导对St成员又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拿着高工资,可是干着出不结果的活(得不到认可)。X当时就有意转来Sw组。在Sw组干了半年,再次请我们吃饭时,之前已递交了离职申请。当天晚上,吃完饭后,一起到办公室聊天。在场的还有一些刚入职的新员工。以他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我们聊了几点。【好的员工,一定是愿意主动去学习的人;做事一定要有结果,态度好才是真的好,比如之前离职的员工B;理论学习,还需要亲自动手去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有体会,比如拧一颗螺丝钉,在一些系统里需要将螺丝钉拧死后回半圈才行;不能小看简单的事情】。X言谈之中,还夹杂些许对目前公司的抱怨,但总体还是积极向上,对新公司新岗位充满期待。由于目前公司还在初创阶段,处于混乱中出规则、完善规则的时期,做为一名员工,能做到不随波,保持精进挺不容易。

 

同事W,老员工。作为一名老员工,身上具有优秀技术人员要求的品质,保持学习。闲时,总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汽车、硬件。“做这一块,我觉得自己到头了,对于我来说没啥意思了”有一天他这么说道。实则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比如,视野。在这么一个小圈子里,或者小城市里,对于他来说技能的提升已近到头了。可是,在沿海,或者国外一些技术拔尖的人,还在努力奋斗。言语当中,还是惋惜年轻时不留国企。在很多老员工身上都能看到一些影子,技能的提升若换取不来相应报酬的补偿,就认为学而无用。表面看来,我会了这么东西,但是报酬都提不高,干嘛要去学习新知识?往往,会选择不学习这一条轻松的路。时间久了,思维变了,习惯变了,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渗透进工作。“几年前我就觉得那东西没用了,现在我也不打算去学习。”是很多老同事理直气壮不去再接收旧事物的理由,接着形成不良循环。若时间用技术将人打磨成匠,过程应该是很辛苦,画面会很温馨。

 

三本书。【李开复.向死而生】【蔡从达.皮囊】【余秀华.月光落在左手上】。李开复一直是充满着正能量,治愈后回母校做演讲”你们有责任作出明智的选择,在技术选择上,要致力于能把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技术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先进或很酷...“。他的文字是用谈心,内省的方式呈现,正如书壳上,严肃而沉思的表情。蔡从达的皮囊,是目前读到过国内比较好的非虚构文字,适合快加慢的方式,一口气读完,然后慢慢去读每一个章节,比如阿太说的”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触动很大。余秀华,农民诗人,用她的话来说,诗是她的拐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0427-917838.html

上一篇:洗澡水是甜的.29
下一篇: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31
收藏 IP: 218.84.164.*| 热度|

3 李颖业 朱艳芳 张奎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