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engji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engjiang

博文

计算之于人生是个悲剧

已有 4137 次阅读 2011-11-19 00:0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项目, 科学研究, 打酱油, 表演

   很感激今天碰到各位老师还有同学们讨论“计算人生”这个现实与理想的话题。
   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发过这样的感慨:开学,打酱油到毕业(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9332&do=blog&id=478387)。 呵呵,确实不妥。
   首先说下,“计算人生”的大学生有一大类特别热衷参合项目,各种杯赛、竞赛、“创新”实验。毕竟,作为兴趣爱好不广泛的大众学生——不会音乐、不会表演、不会外语、体育也没特长的——唯有在学习成绩、项目经历上攒背景了。这类人很自然朝着有资源、有项目的老板靠拢。当然,这类趋性跟 创新、个人爱好、科学研究几乎没有关系,仅仅是为了”计算人生”。
    一直以来我差不多都是这样思路,为计算人生而喝彩。为参合的项目多,懂得的多而自豪,纵然经常熬夜。举个例子,学力学的人都知道ansys吧,学校的教务基本就完成了让你知道有这么个东西。而各种模块的实际使用,绝对是要个人自己花时间的。那我呢,作为一个为参合项目必须付出的努力——从流体模块到碰撞模块,基本都试过。这不算坏事,相比把时间花在打游戏上的话。只是这是件很可悲的事。下面讲两点可悲的理由:
      第一,在学校该读书的时间不读书(很遗憾,我基本把连续介质、张量等基础课混过的),却浪费很多夜晚又拼命争取的项目往往只练就了一个熟练的技工。更恐怖的是,静下来想想会发现这似乎是美国人的一个圈套——把中国大学生都骗去做应用型项目——实则在为他们训练未来的技术工人。而美国的学生呢,就好好学习连续介质、张量然后设计软件,卖给像我一样的SB大学生。到头来,我们这帮善于“算计人生”的中国大学生,还是没算过美国人。这时候是不是就觉得我们所计算的人生是多么的悲剧。我们的大学生如果不那么短视——拿出牺牲我们这一代,成就千万子孙后代的魄力,不要为这点算计谋生活的话,我们后代的明天是不是就会像今天的美国一样好点呢? 值得诸君思考,特别技术群众们。
       第二,就算是为了工作。会发现这边企业又不是直接用“技工”的,不管你在校期间了逃了多少课,同时参加了多少项目。他们总会花半年之久来培养你的技术功底。这样的话,在校的时间浪费在通过参与项目来熟练某类技术是不是太不划算了;这样的话,花时间在打游戏上,我觉得都值得了——毕竟人生难有再轻狂,一起SB的打DOTA,以后也会成为人生的美好回忆的。而一个人KB的画网格、做模型呢,日后绝不会成为美丽的回忆。
        总之,以我之见,不要“计算人生”。 大学该玩的时候还是好好玩,该恋爱的好好恋爱。不要误入美国人的圈套,做些悲剧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9332-509499.html

上一篇:我与导师
下一篇:岁末讨发票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3 吕喆 曾泳春 罗汉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