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红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中红

博文

一个斯坦福博士生论文答辩的几个不同之处 精选

已有 19352 次阅读 2009-8-1 01:27 |个人分类:观点评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士生

          

     昨天与我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个斯坦福博士生ye进行了论文答辩。她的论文答辩(oral defence) 显示出与中国大多博士生论文答辩的几个不同之处:

        

                

          1、没有论文也能答辩?

    令我很惊讶的是,她博士就要毕业啦,竟然没有论文。她很坦然地告诉我,这也并不奇怪,好多斯坦福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没有论文就可以毕业。这点足以令中国很多苦苦挣扎在论文边缘的博士生羡慕了。她毕业后的去向是去石油公司,所以不需要论文,导师也没这要求,只要求你把工作做好就行了。

         

       2、对创新性要求较高

   没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不代表其博士论文质量低。我看了导师对她的博士论文的评审记录,每一段话都被标上newold,导师的意思是想突出new 的东西。

         

      3chapter 1+1=1

     Ye的博士论文由两个chapter组成,令我奇怪的是,这两个chapter并没有多大联系,居然能组合成一篇博士论文。明显可以看出,她在博士期间参与了两个课题,而她的博士论文正是由两个不相关的课题组成的结果。她可能觉得一个课题的分量不够重。这样的论文在中国90%以上的几率通不过。然而美国导师似乎并不注重chapter之间的联系或逻辑性。我早听过在美国把几篇发表的论文组合以下就可以成为博士论文,这次算是亲眼目睹了。

     

      4、长篇大论的致谢

   致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种惯例,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在中国无论是参加的博士生答辩还是课题答辩,致谢一般都比较简单,不超过2~3分钟,简单概言之即可,长了国人就会感觉腻得慌。国外的致谢相对较长,这位博士生的致谢花了将近8分钟。这或许也是一种文化的差异。

    

                    

      5、关起门来提问

   答辩过程基本一样,汇报45分钟左右,后面就是提问时间了。国内博士生答辩过程是开放的,评委以外的人员可以见证答辩过程,仅评委投票时其他人员不能在场;而她的答辩过程中汇报过程是开放的,汇报完后评委会主席询问下面非评委人员有没有问题提问,几个旁听人员提问完几个问题后,评委会主席宣布其他人员离开,不得旁听。后来我问办公室的FRED,其他老师为什么不能听听答辩过程呢,这个提问和回答的过程正是一个很好学习的机会。Fred说,你们都走了,他们提问可以不用那么尖锐,遇到问题后好解决一些。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原因。

           

 

 6、答辩不是黎明前的黑暗

   正如李宁老师留言中指出的, 斯坦福大学允许学生论文定稿前就答辩,但答辩后不是就万事OK了,不完善的论文仍需要继续做很多工作,有的长达1年多,导师签完字,论文才正式生效。这位博士生由于实验上存在漏洞,仍需要补一个月的实验 在中国,大多数是答辩完就基本解放了,虽然也有小的修改或完善,但主要工作基本上是在答辩前完成的。这正如我昨天对这位博士生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在中国,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了,但在这里,黑暗仍要 go on

 



研究生论文答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337-246786.html

上一篇:黑人教授被捕:一个自尊心引起的小题大作事件
下一篇:哀思:一个曾经灿烂而辉煌的生命
收藏 IP: .*| 热度|

12 武夷山 向峥嵘 刘进平 马中良 梁建华 吴飞鹏 李宁 刘颖彪 张天翼 王立 杨延丽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