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黄复生先生谈易贡保护

已有 3006 次阅读 2018-9-28 21:12 |个人分类:前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WechatIMG8.jpeg

2018年9月20日,我早晨比平时到研究所晚了大约半个小时。刚到标本馆和实验室之间的连廊,就听到黄复生先生熟悉的声音。我转到楼道,就看到黄先生、牛泽清和吴清涛在办公室门口谈今年西藏夏季考察的情况。赶忙请先生到屋里,沏茶座谈,并请他谈谈对西藏昆虫资源考察的想法。我也认真向老先生介绍了牛泽清等今年在喜马拉雅山脉南坡五条沟的考察情况。原计划的五条沟,由于天气原因,我们重点完成了亚东沟和吉隆沟。另外,我们如愿对阿里地区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先生今年88岁,一早骑车到中关村保福寺车站,然后坐公交车来到所里。他要和我交流一下关于西藏易贡生物资源保护的事情。先生视力已经不好,有一只眼睛已经基本看不见。但他精神很好,还对着老计算机,敲了好几天的字,把自己关于易贡保护的想法写下来,令人感佩。黄先生对易贡情有独钟。1997年,我和吴珉师兄首次进藏考察。几次按照老师的叮嘱,我们去请教黄先生。他就提到通麦和易贡的特殊性。在这里,南麓暖湿气流通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去年牛泽清等通过易贡,直接北上,抵达丁青,亲身体验了区系的变化情况。现在的西藏很多地方,已经和黄先生当年青藏高原考察的条件、情况大不相同。老先生把易贡保护的建议打印出来,一定要去动物研究所科技处,讲讲自己的想法,希望由研究所,而不是个人的名义转达。朱江处长非常诚恳地接待了先生,并把相关国家关于国家自然保护地的政策作了解释。

提到视力不好,老先生感觉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和王祖望先生等完成中华大典动物卷之后,他和其他先生还完成了《中国古代动物名称考》等著作。查找文献、做笔记、进行编撰,无一不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这些对他们的脑力和视力也是挑战。我建议他能否考虑用录音笔,不仅记录自己现在的想法,也把对过去历史上发生并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也给86岁高龄的吴燕如先生打电话,期待她能够把访苏经历、刘崇乐院士的科研助手和动物研究所原昆虫室室主任的一些经历,记录下来。征得两位先生同意,我们把录音笔送过去,并演示了使用方法。不拘形式、格式,按照老科学家自己的想法,记录一些珍贵的资料。

2009年“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至2017年实施8年,约480位老科学家接收了资料采集。显然,工程耗时耗力,成果令人欣喜。另外一方面,大量曾经工作在一线的老科学家,基本都是他们的前辈的亲传弟子,拥有很多一手资料,但还缺乏深度访谈。除了国家专项资助的采集小组按照规范开展工作外,他们曾经工作过的研究所、研究室、研究组,以及他们曾经言传身教的科研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先生的过去进行采记。同时,每一个拿纳税人资助经费开展科研工作的公民,也有义务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让自己的同行和社会公众分享点滴进展。

无可否认,不同的人,讲述过去的故事,都会带有自己的视角和个人色彩。但,我所接触过的老先生,深受中国生物学开山鼻祖们的熏陶,对学科发展自有他们的感情和期待。这些值得我们年轻一辈了解、理解,更值得我们敬畏。


附黄复生先生对易贡生物资源保护的建议原文:


关于设立“易贡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易贡地处西藏地区东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以北的小山沟,易贡的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南部有巨大的喜马拉雅山系,正南方还有一座高大的山峰——海拔超过7780m的南迦巴瓦峰,西边有色基拉的阻挡,东面有层层叠叠横断山脉的切割。所以易贡是地处高纬度、是一个十分狭窄且比较封闭的彈丸谷地,在地图上确实难以标注的地方。这样的地理位置本应蕴藏的生物量十分有限,生物多样性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其实不然,种种迹象表现出相反的结果。易贡的生物蕴藏量十分富庶,生物多样性极其复杂,并含有诸多古老和珍稀种类。这里的生物区系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系特性:虽地处喜马拉雅北坡以北的地域,但从昆虫各个类群区系成分的分析,这里的许多种类均分布在喜马拉雅山系以南的广大地域,实属东洋区性质。强烈地表现出“北坡地域南坡区系”的奇妙景观。

     2.种类丰富:植物以阔叶树乔木为主,类群复杂,种类繁多。昆虫的种类则更为复杂多样,据王宝海统计这里的昆虫种类已经记录在册的超过1500种。有分布于赤道附近岛屿和非洲的缺翅目昆虫,有长臂金龟、凤蝶以及广泛分布于南坡的各个类群,目前已经掌握的种类不仅复杂多样,而且许多属于珍稀的物种,是南方物种的“聚宝盆”。

     3.特有种的出现:以上两条显示出易贡地区的昆虫区系与外界,特别是与喜马拉雅山系以南的广大地域是相通的。而特有种的出现则充分显示出易贡地区昆虫区系的特殊性,说明了易贡昆虫区系目前已经开始与外界昆虫区系渐行渐远了,这些种类通过地理的隔离,形成自身独立的特性,成为易贡地区的特有种类。本人有幸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对于易贡曾做过短暂考察,采到一种小蠹虫,与产于四川一种小蠹虫十分接近,同属于一个属,且十分近缘,但从形态学上的考证,有着明显的差别,确实不能交配,产生后代,为不同种,实属易贡地区的特有物种。类似的情况在其他类群中也会出现的。

以上状况充分显示出易贡对于昆虫物种起源与进化是一个十分特殊且极其敏感的地区,原因很复杂,值得将来深入研究与探索。但目前掌握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具有半封闭的地貌,对于一些种类形成了地理上的隔离。再者在易贡的南部由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长期的切割、形成了大峡谷,不断地从此由南至北输送温暖潮湿的气流,且直接输入易贡沟,滋润着易贡沟生物群落的发生、发展与进化。所以易贡是研究喜马拉雅东部生物区系演替的一个窗口;是研究物种起源与进化的一把钥匙。这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直接碰撞的奇特结果,已经有好几百万年、甚至是上千万年的历史。她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景观、生物的蕴藏量以及物种进化的动力等等诸多方面都是当今世上所罕见的,是可贵的自然遗产,务必加以严格的保护。据说易贡与通麦共同成立一个保护区,但有关人员又在易贡大搞开发活动,种植茶树,真是令人忧虑!

紧急呼吁!为了避免千百万年自然遗产毁于一旦,应立即单独成立国家级易贡自然保护区,有以下设想。

1.停止一切开发性的人为活动;

2.撤出易贡沟的所有居民;

3.拆除一切民用设施;

4.在易贡沟口设立“易贡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5.定期考察易贡生物种类的恢复状况。

 

                                                 黄复生

 2018.9.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137564.html

上一篇:《蛰虫记》序
下一篇:PIFI学者Raphael Didham教授2016年访问总结
收藏 IP: 124.166.232.*| 热度|

1 李丕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