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吴燕如研究员89岁访谈录 - 张丹博士谈感受

已有 1908 次阅读 2022-12-7 16:27 |个人分类:前辈学者|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吴燕如研究员89岁访谈录

        人:张丹博士

    访    人:李鹏

视频采集人:宋浩铮

文字整理人:周青松、卢一苇

记录时间:  20211224

采访人:那你是到硕士的时候就学蜜蜂专业了?

张丹博士:对,硕士的时候。

采访人:想你当时为什么想选蜜蜂的方向?

张丹博士:其实当时我选的这个专业是昆虫。就是我们当时报考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要做的是蜜蜂或甲虫或者是什么,就是它只会有一个非常笼统的就是动物学。但是,你下面可能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这个方向嘛。当时朱老师他那个方向是分子系统学,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进来之后是要做蜜蜂,就是对他类群并不是很了解。然后来了之后就跟朱老师,也是其实在入学之前跟老师这个交流的时候才知道要做这个蜜蜂的分类,然后就是去做一些蜜蜂相关的这个事情。

采访人:从那时候开始了解了是吧?

张丹博士:对大概是(2016年的时候吧,因为我就是164月份的时候就来的所里,然后就一直在这边。

采访人:那当时你读研究生的时候听说过吴老师吗?

张丹博士:其实那时候并没有,这是这是必须得诚实一点。因为我们大学的时候 主要是那个害虫的防治,可能对这个马铃薯甲虫啊这些就害虫,就农田里的害虫了解的会就多一点,其它的可能就没有太多了解。所以,我到动物所之后才就是对吴老师有了认识啊、了解啊、接触等等等。

采访人:亲自见了以后和以前在书上文献上看到的感觉不一样吧。

张丹博士:这个我觉得还是这个就是跟印象中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我当时来的时候,牛老师就是当我确定要做这个蜜蜂这个课题之后,牛老师就给我了这个吴先生她今天说的那两本动物志其中了一本,就让我去读嘛。然后再想这个科学家,她都写了那么厚的那个书这么多的积累那肯定是。因为,你这个小的时候不管是是书本上还是电视上,对科学家的了解都是给你感觉就非常崇高和那种遥远的距离感。但是当我见了吴老师之后,我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亲切的老奶奶,就觉得真的是没有那种想象中的那种,说是哎呀可能很难去跟她交流啊沟通那样,就觉得非常的亲切。那时候见她大概是(2016年的时候,然后那时候她还在中关村住着,然后就去看她。后来就是第一次是牛老师应该她带我一起去的,然后后来了解了之后嘛,因为她自己那时候也是一个人,然后有时间就会去看看望看望她。 当然,我硕士期间做那个类群是她之前也研究过比较多的,所以就有一些学术上的这种问题啊,就是你自己很不懂的地方也会去请教她。她都会非常非常耐心地指导我然后跟我说这个事怎么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思维去做一下。 那时候我就觉得对我启发还挺大的。

采访人:像你这样刚刚去进到这个方向的时候能够向这么高段位的大师请教其实你会不觉得很幸运? 而且受到她影响还是很大的。

张丹博士:对,是的。我觉得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第一次,就是我之前老跟我师姐形容就是我第一次进入动物走的那个大门。就是进我们那个楼的时候,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我们那个楼?然后就是面试的时候第一次来嘛,然后我就进那个楼的时候觉着好庄严啊,这个楼就是给我感觉就特别庄严特别严肃的那种感觉。所以见吴老师的时候,其实我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她那种就是非常平易近人给我那种亲切的那种感觉,就让我觉得可能做下去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难。而且,在我非常艰难的时候,当我觉得我做不下去的时候,就让我特别感动那件事情就是,我去找吴老师,然后我说我这个感觉特别难,我做不下去了。然后,吴老师当时就给了我一本她的那个博士毕业论文。非常厚然后是纯俄文的,然后那时候没有现在那个电脑打字,就是用那个打字机就一个一个敲上去的,纯俄文的很厚的一本书。她当时就对我说,你可能也看不懂这上面的内容是什么,因为都是俄文。但是呢,我想把我这本这个博士论文就给你,然后你可以去这个看一下。其实这个都很不容易,就是当你比较心烦或者说是你感觉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可以翻一翻它,哎就当消遣看一看它,可能会给你一些这个鼓励啊什么的。然后就记得,当时真记得特别清楚:那是应该是17年的冬天,特别冷,然后在北京去中关村把她那个书背过来。然后我就天天放到我宿舍的那个桌子上,晚上回去的时候翻两页。到现在我都觉得真的是,她说她在俄罗斯那个经历的时候,其实我也就当时一下就想到她的博士毕业论文,然后里面有很多的那个图啊什么都是自己手绘的。我就觉得老一辈的这个科学家,其实他们所经历的呀,或他们所面临的困难,真的是比我们现在要多得多得多。

采访人:你从她身上是不是也能汲取到很多的能量?

张丹博士:我觉得最主要是这种乐观的心态吧,就不管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上她的这种非常乐观。你看她年龄也很大,但她精神依然非常的饱满。这种乐观的这种精神我觉得真的是对我影响挺大的。因为在我的心里,可能我跟她平时接触比较多嘛,然后就觉得她就像我的这个特别亲切的这个奶奶一样。就我们平时当然除了聊一些蜜蜂的事情,也会聊一些其他的事情。当我遇到什么事情可能让我比较心烦的时候,她也会去给我这个一些引导、一些这个安慰,都让我觉得很温暖,非常的感动。

采访人:她今天说到她对工作的那种热情做出 甚至退休了之后还想继续发挥余热,这会对你有触动吗?

张丹博士:其实很有触动的,我第一次听她说的时候不是这样,是她在我们所里的那有一个标本馆。以前的时候就是老标本馆的时候,那个标本非常多非常密集,她那时候其实都已经将近70岁了。就我看到她那个照片,就是在那么多的那个标本里面还依旧在翻书,在看标本在鉴定的时候。当时我就问牛老师,我说这个时候吴老师多大。他说这个时候大概是70多岁。我说70多岁不应该是经退休了吗?但是,牛老师当时告诉我老太太对这个科研的这种执着的热爱。感觉她以前跟我说,就她除了这个睡觉或者其他的时间,几乎其它的时间都在做跟蜜蜂相关的这些事情,标本的鉴定啊、采集啊等等。

WechatIMG857.jpeg

采访人:你觉得和她的接触会影响到你将来的工作的选择和工作的态度吗?

张丹博士: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的。她这个首先我觉得不管说是你选择一份什么样的职业,你一定要是既然你选择了,你坚持了它。你当初肯定会有选择它的一个理由,就包括我现在选择这个类群。我觉得虽然说现在对我们这个博士可能就业啊什么方方面面会有很多的压力,很多的其它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如果说你有这种可能性再把这个东西继续做下去的话,那一定还是会继续做下去的。就是你从她的身上你能感觉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就是让你觉得你要把这个东西传承下去,你要做下去。我觉得就是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366921.html

上一篇:吴燕如研究员89岁访谈录 - 牛泽清博士谈感受
下一篇:吴燕如研究员89岁访谈录 - 图片
收藏 IP: 59.109.217.*| 热度|

1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