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38岁的诺奖得主给年轻人才成长的几点启示

已有 10823 次阅读 2024-10-10 16:35 |个人分类:诺贝尔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John M. Jumper,是一个年仅38岁的小伙子,据说他博士毕业才7年。获奖贡献在于开发了AlphaFold软件,使得蛋白质结构预测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不同于这次的物理学奖,化学奖还比较合理,解决了领域里的关键难题,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

从网络上,我查了一下AlphaFold软件的一些情况。2018年开发的AlphaFold功能还比较弱,只能解析几十个蛋白质结构。 AlphaFold2于2020年面市,能在超过2亿个蛋白质结构中做出精准预测,大大解放了做蛋白质解析的科研人员。2024年5月的AlphaFold3,将蛋白质带入广泛的生物分子领域,为生物开发与药物设计、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Jumper的经历中,我不仅产生了以下四个疑问。一个名校博士不进高校去卷论文、卷基金、卷帽子,而要去公司当码农?一个年轻的码农不从事比较容易的工作,而要面对蛋白质结构预测这样的世界性难题?一个公司不搞赚钱快的项目,而搞蛋白质预测这样没有效益的项目?一个年轻的软件工程师在35岁还在从事开发工作,还没有被企业优化?

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企业和高校的深思。如何让有潜力的年轻人才专心致志的从事科学研究,一心一意的挑战世界难题,全力以赴的突破核心技术,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和才干,直到世界难题的解决。

因此,科研真正的贡献不在于论文、基金和帽子,而在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是具有共性的世界性难题。Jumper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兴趣导向的科研才是好科研,坚持不懈的科研才是好科研,不求短期回报的科研才是好科研。

 



诺贝尔情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454689.html

上一篇:迷信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基础研究停滞:评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一篇:辛顿获得图灵奖和诺贝尔奖都是同一套配方:杰出的老师遇到杰出的学生
收藏 IP: 218.104.225.*| 热度|

22 王涛 刘斌 许培扬 周忠浩 曾杰 诸平 王从彦 周健 檀成龙 郭战胜 乔中东 徐勇刚 朱爱军 崔锦华 彭真明 汤敏骞 汪运山 杨正瓴 郑永军 褚海亮 朱林 guest3802293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IP: 91.140.28.*   回复 | 赞 +1 [11]朱林   2024-10-31 15:06
心在哪,眼睛👀就盯在哪。
IP: 116.247.123.*   回复 | 赞 +1 [10]陈德旺   2024-10-23 08:48
能否将此文放在 诺贝尔情结 的博文专题中?谢谢!
IP: 211.86.52.*   回复 | 赞 +1 [9]汪运山   2024-10-11 21:55
这才是年轻有为啊
IP: 113.234.139.*   回复 | 赞 1 +1 [8]崔锦华   2024-10-11 13:08
“科研真正的贡献不在于论文、基金和帽子,而在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是具有共性的世界性难题。Jumper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兴趣导向的科研才是好科研,坚持不懈的科研才是好科研,不求短期回报的科研才是好科研。”  
不求回报的科研才有最大的可能得到世界级最高回报!
IP: 220.178.83.*   回复 | 赞 +1 [7]卢其亮   2024-10-11 08:29
从钱学森之问,每年诺贝尔奖都要反思,到现在还是照旧,越来越卷,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
IP: 223.104.122.*   | [6]guest38022935   2024-10-11 04:42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67.184.77.*   回复 | 赞 +1 [5]檀成龙   2024-10-11 02:05
  
IP: 73.223.207.*   回复 | 赞 +1 [4]文端智   2024-10-11 01:31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James Watson,才34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奖。
IP: 61.51.91.*   回复 | 赞 +1 [3]牛凤岐   2024-10-10 23:47
与博主有同感:科研真正的贡献不在于论文、基金和帽子,而在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尤其是具有共性的世界性难题。Jumper的经历还告诉我们:兴趣导向的科研才是好科研,坚持不懈的科研才是好科研,不求短期回报的科研才是好科研。
IP: 111.18.128.*   | [2]张建新   2024-10-10 22:14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221.6.159.*   回复 | 赞 1 +1 [1]罗敏杰   2024-10-10 19:26
社会要足够富裕,才能让一部分人脱产;社会文化和价值观要足够崇尚科学,才能将一部分脱产的人的精力放在科学问题上;教育或工业界要有足够的机遇和机会,才能让这部分人中的再一小部分人接触到可能正确的前沿方向;这小部分人还要有足够坚毅的品质坚持不懈;就算这些条件都成立了,学术市场还要足够繁荣,才能让学术界或者资本从茫茫人海中看到他。一众概率算下来微乎其微,幸运者中的幸运者

1/1 | 总计:1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3 05: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