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良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iaoliang

博文

王家楫先生史料几则(之六)

已有 3640 次阅读 2021-11-24 05:47 |个人分类:科研院所史料|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王家楫(1898—1976),出生于江苏奉贤,动物学家,中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奠基人,1948年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1.jpg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门,右侧“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左侧“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图源见水印)

12.jpg 

国立东南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门,右侧“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左侧“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师附属中学校”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4年-1923年)——1914年8月,江谦任校长,开始在两江师范学堂的基础上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年9月10日,南京高师正式开学,初设理化、国文两部和国文专修科。1916年,创设体育专修科、工艺专修科。1917年,添设英文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商业专修科。1918年,添设教育专修科。至1919年,南京高师设有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以及体育、工艺、英文、农业、商业和教育6个专修科。1920年,国文史地部和数学理化部合为文理科,下设国文系、英文系、历史系、哲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学系,并成立心理学系,此时共有文理本科9系以及6个专修科,成为国内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

1920年,南京高师“拟就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设南京大学,以宏造就”;此后高师改大,定名“国立东南大学”,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教育、农、工、商四个专修科改归东大,其他各本科仍由南高继续办理。郭秉文同时担任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东南大学校长。

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1927年)——1921年,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各专修科组建国立东南大学,1923年南京高师全部并入。

1917年7月,王家楫考取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课,期间因病休学一年。1921年6月,王家楫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2年1月注册在东南大农科生物系学习,补足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分。1923年6月,王家楫获得国立东南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网上阅读杨惟义传记(连载)——杨惟义于1918年8月至1921年6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二班学习,班上的21位同学分别是:耿以礼,号仲彬,江苏;周蔚成,号克家,江苏;王钦福,号以康,浙江;姚家话,号舜生,湖南;秦国献,号予野,江苏;周拾录,号再中,浙江;冯泽芳,号馥堂,浙江;胡竞良,号天游,安徽;孙守廉,号伯和,江苏;戴炳奎,号立生,江苏;王家楫,号仲济,江苏;伍献文,号显文,浙江;杨惟义,号宜之,江西;李丙垣,江苏;姚当,号宗山,江苏;马广文,号光斗,江苏;喻兆琦,号慕韩,江苏;褚乙然,号桑照,浙江;叶炽,号介明,江苏;鲁承周,号文卿,河南。

班上同学中日后有4人后成为院士——王家楫、伍献文1948年选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家楫、伍献文、冯泽芳、杨惟义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3.jpg 

1920年南京高师农科全体师生合影。前排右二胡先骕(植物学教授)、右五邹秉文(农业专修科主任)、右六校长郭秉文,前排左一王琎(化学教授)。

本博主附言:此图承王琎之孙王天骏先生提供。王家楫、伍献文等似应在图中,惜清晰度有限,无法辨认。

王家楫学籍卡.jpg

王家楫国立东南大学学籍卡,注册号第333号,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肄业,金陵大学肄业,南京高等师范毕业,通讯处①奉贤东门②南京中国科学社

本博主附言:王家楫曾在南通纺织专门学校、金陵大学就读。私立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张謇(清光绪二十年状元)1913年创办。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基督教会美以美会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在南京创办。通讯处①奉贤东门(王家楫父亲家中)②南京中国科学社(王家楫此时被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聘为助理员)

本博2018年5月贴出《纪念王家楫先生诞辰120周年》(之一至之四),2019年9月贴出《王家楫先生史料几则》(之一至之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8326-1313681.html

上一篇:日见江豚拜石尤(古今诗词咏江豚续两百四十八)
下一篇:王家楫先生史料几则(之七)
收藏 IP: 27.18.106.*| 热度|

10 尤明庆 李宏翰 姚卫建 李学宽 姚小鸥 郑永军 杨正瓴 张鹰 马鸣 韩玉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