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研究生确定科研方向和研究题目 精选

已有 16174 次阅读 2022-5-15 12:34 |个人分类:研究生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微信图片_20220415214631 (2).jpg

很多时候,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和研究题目是导师定的。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往往是在课题组几个研究方向之内,很难“另起炉灶”。对理工科的研究生来说尤为如此。这是因为,课题组对现有的几个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基础和积累。积累包括:从事该研究方向所需仪器设备、文献、知识、人员和发表论文的积累。研究生从事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方向相对而言更容易上手,更能够得到导师的指导,更容易出成果。反之,离开了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另起炉灶”,则容易“孤立无援”,不容易在学制期限内达到毕业的要求。

确定研究题目也是如此。一般导师会对研究生的研究题目有规划和布局。这些题目是导师承担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导师往往会以完成科研项目为目标,把一个科研项目切分为若干个课题,让课题组的研究生开展研究。理想情况下,研究生完成了课题,发出了论文,写出了学位论文,而导师而拿着这些科研成果去结题。如果研究生脱离了导师的课题,“天马行空”去想课题,往往和得不到导师的支持,也没有资金开展研究。毕竟,导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原则上只是用于他申请到的特定的项目,而不能用于开展和获批的科研项目无关的自由探索。

确定研究方向(或者选择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何考虑因素?有的人会考虑选择这个方向能否和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理想配合。比如,有的人毕业后想创立一个微电子企业,那么他在读研期间开发一种新型的芯片可能会和职业理想配合。有的人毕业后想当老师,那么他在读研期间选择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和职业理想配合。但理想和现实不一定是一回事。比如,对于想在毕业后创立微电子企业的人来说,即使他在读研期间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芯片,未经导师同意,他都不能拿着这种技术去创业。再比如说选择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有可能你在从事这个方向,别人也在从事这个方向,也有可能过了几年,这个方向不再热门。

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得考虑自己的基础以及课题组的积累。曾听有的导师说忌讳做“两新”(对于学生是新的、对于课题组是新的)课题。无论如何,底线要求是做这个课题可以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做出来,取得科研成果,进而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难度要适中。如果难度太大,那么很难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做出来。如果难度太小,即便在短时间内做出来,学位论文的评审人也会觉得这个成果太“轻飘飘”。

选择课题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1.  有时候,导师布置的是应用型的“横向”课题,以解决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甚至是帮助企业生产化学品中间体、帮助企业分析测试样品。做这样的课题,由于缺乏创新性而且发不出论文或者不能发论文,导致学生无法达到培养要求。

2.  研究生进校之前,有些导师对研究生的课题布置没有明确的想法。研究生进校之后,导师“拍脑袋”分配科研题目,有可能课题难度不合适,或者他给两位研究生分配一样的课题,有可能会导致成果分配的矛盾。

3.  选课题要考虑有没有可能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产生可以用于毕业的成果。有的课题需要长时间的采样和观测,比较适合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开展,而不适合有毕业要求的研究生开展。如果有的课题组的确需要长时间的采样和观测,往往需要研究生用课题组以前的采样和观测数据写论文,而研究生现在采样和观测则是为“后来人”做的。

4.  选课题之前,还需要把毕业论文评审表找出来,对照评审表当中对选题的要求进行分析:如果选这样的题目,能否毕业。比如,毕业论文评审表中要求选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者对于国家、社会的需求有实际意义,但实际上有些不好的选题没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缺乏实际价值。

5.  选课题还要了解“上下文”,即:课题组以前的和现在的学生有没有做过类似的课题?目前准备挑选的课题在课题组整个研究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如果课题组师兄师姐做类似的课题,前期在高端学术期刊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顺利毕业,那么这可以说明课题组在这个研究方向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相反,如果课题组师兄做了类似的课题,结果做了好久都发不出论文、毕不了业,那么正准备选课题的研究生就要三思了。

最后,需要明确:研究生确立研究课题一定要得到导师的许可。这不仅仅是因为导师需要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而且是因为研究生的课题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导师可能会认为研究生提出的有些课题缺乏创新性、范围太小或者太大、缺乏可行性,或者范围超出了导师的研究范围。

举个例子:一位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向导师提出到外校做课题。他向导师讲述了这种做法对课题组的好处,但导师不同意这么做。原因是导师有自己的科研课题,他需要研究生做导师的课题,而不是让学生去外校做课题。如果研究生去外校做课题的话,那么有可能导师不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究竟在做什么;而且学生产生科研成果之后,外校的导师会在论文中署共同通讯作者。当然,也有的导师支持这么做,原因是他希望学生“走出去”跟“大牛”做科研,这样发表高质量论文时,他能成为共同通讯作者。还有的导师支持这么做,原因是他自己“江郎才尽”,申请不到科研经费,只能把学生“送出去”,这样他不用太操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338621.html

上一篇:写毕业论文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读研的意义和要求
收藏 IP: 202.120.235.*| 热度|

16 黄永义 周忠浩 彭真明 信忠保 许培扬 郑强 李东风 张红光 武夷山 姚伟 刘强 陈兴峰 化振红 宁利中 梁洪泽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