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huiyingc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huiyingcn

博文

横贯澳洲——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

已有 5179 次阅读 2014-3-15 23:35 |个人分类:游记|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澳洲, 墨尔本, 大洋路

项目申请写好了,是不是可以写个博客休息一下呢?为什么写个博客这么有罪恶感呢?

----------------

大洋路,是在墨尔本和阿德莱德之间沿海岸的一段路,准确的讲,是从 Torquay 到 Allansford。全程 243 公里,在维多利亚州境内。著名的十二门徒就在大洋路上。很多到墨尔本旅行的人都是为了去大洋路,去十二门徒。我的行程是从墨尔本出发,沿大洋路,一路向西,去阿德莱德,路上一共三天。


大洋路这部分打算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写,打算按照主题写:大洋路(相当于序),十二门徒,灯塔篇,禽兽篇,禽兽篇写写海豹、袋鼠、鸸鹋、考拉。

12月13号清晨,7点,等预定好的tour。一干人等等了一个小时,等到8点,等来了一个高高的老头,Peter。据说晚到是交通问题。呵呵~不过,觉得澳洲人还是比较,呃,不靠谱的。开会的第一天,设备没有调试好,一众人等了好几十分钟。老头开一个小巴,小巴后面拖着一个拖车,里面放我们的行李,以及各种食物补给。一个 tour 十几个人,不到二十个。

然后出发前往大洋路。

当时在悉尼的时候,朋友推荐过大洋路。说是开车在那里走过,风光无限。我不开车,当然不会开车去大洋路。不过,这次的行程安排里,大洋路是我心里的重点目的地之一,另一个是 uluru。

离开墨尔本,路边,草原,时而翠绿,时而金黄。草原,广袤无垠,恍惚有在新西兰的感觉。


海里,很多人在冲浪(surfing)澳洲是个冲浪的天堂!

澳洲非常多黄色的花。

车走了不知道多久,到了大洋路。在大洋路的起点处,这样一个标记。路边有一些雕塑,一些说明。至此我才知道,大洋路,不仅仅是一条观光旅行运输道路,大洋路,背后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纪念意义。大洋路兴建于1919年-1932年,是由一战回来的老兵兴建的。一说是为了纪念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们,还有一说是那些人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去参加战争,回来后没有了工作,而兴建这条公路可以为老兵们提供工作岗位。这条公路,是目前最宏伟的战争纪念物!

大洋路沿着海岸线修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起伏的山峦。据说危险系数很高,曾经有段时间作为警察练习开车技术的路段。

大洋路之父是Howard Hitchcock。这条路修剪的具体过程不介绍了。非命题作文,不需要介绍那么详细。大洋路之父,悲剧的死于大洋路正式竣工通车典礼之前。在竣工典礼中,他的车参加了,他的人没有参加。他的车,就开在政府官员的车后面。

这条路兴建时,条件非常艰苦。那些修路工人,也就是那些老兵,风餐露宿,睡在帐篷里。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会有报纸、钢琴、游戏、杂志,有留声机听音乐!

还有一个插曲,在兴建这条路时,附近有一艘赌船触礁,为减轻船上负担,需要抛弃大量的啤酒和白酒。那些工人得到了这些酒,于是,他们放了两个星期的假,停工两星期!

这张照片,很像巴厘岛那些度假胜地的宣传照。

这张照片,不多说。


先写写大洋路的总体概况。以后慢慢按照topic 写大洋路上的游记。(以上内容多数源于维基百科,边走边看边 google,回来整理照片继续 google)

横贯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76046

 

横贯澳洲——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72837

 

横贯澳洲——堪培拉(一)——男人疤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63937


横贯澳洲——堪培拉(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65964


ICCV 笔记——2013横贯澳洲之旅代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99990&do=blog&id=75919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9990-776317.html

上一篇:横贯澳洲——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下一篇:你,我,咱
收藏 IP: 101.127.15.*| 热度|

3 彭渤 杨正瓴 王桂颖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8: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