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houx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houxing

博文

黑河流域基本信息 精选

已有 15494 次阅读 2014-8-26 15: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黑河流域

自己硕士期间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黑河流域地区,但感觉自己对黑河流域的基本情况还是不够了解,今天查了些文献,把关于黑河流域的基本情况在这里总结下:
(1)宏观位置?与河西走廊的关系?

   河西走廊位于中国西北干旱区的东半部,甘肃省西北部,东起乌鞘岭,西与新疆交界,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内蒙古毗邻( 图 1) 。河西走廊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其上游的祁连山区受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是河流的发源地和径流形成区。祁连山北麓自东向西依次为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山区流域面积约 0.8万km2,整个水系由黄羊河、杂木河、西营河等 8 条小河流组成。黑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中段,发源于祁连山南部腹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山区流域面积约 2. 59 万 km2。疏勒河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发源于祁连山疏勒南山和陶勒南山之间的沙果林那穆吉木岭,消失于库穆塔格沙漠,山区流域面积3.44 万 km2。
QQ截图20140826150040
(2)黑河流域基本信息?
   黑河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干流全长821千米。流域东面与石羊河流域相邻,西面与疏勒河流域相接,北面延伸至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的居延海,与蒙古国接壤。黑河流域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自治区),流经青海省的祁连县,甘肃省的肃南、山丹、民乐、张掖、临泽、高台、金塔县(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黑河流域有35条小支流。随着用水的不断增加,部分支流逐步与干流失去地表水力联系,形成东、中、西三个独立的子水系。其中西部子水系包括讨赖河、洪水河等,归宿于金塔盆地;中部子水系包括马营河、丰乐河等,归宿于高台盐池-明花盆地;东部子水系即黑河干流水系,包括黑河干流、梨园河以及20多条沿山小支流。
   流域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按海拔高度和自然地理特点分为上游祁连山地、中游走廊平原和下游阿拉善高原三个地貌类型区。上游祁连山区降水较多,又有冰川融水补给,植被较好,是黑河径流形成区。祁连山出山口以上径流量占全流域天然水量的80%以上。中游河西走廊和下游阿拉善高平原南部,降水少而蒸发大,下垫面是深厚的第四系沉积层,成为较好的地下贮水场所,上游来水大量被引用,河川径流沿程减少,属于径流利用区。最下游河流尾闾附近,地下径流和余留的河川径流以土壤潜水层蒸发和流入居延海水面蒸发的形式,为尾闾地区生态所消耗,属于径流消失区。
   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两岸山高谷深,河床陡峻,气候阴湿寒冷,植被较好,是黑河流域的产流区;莺落峡到正义峡为中游,两岸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但干旱严重,人工绿洲面积较大,部分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正义峡以下为下游,除河流沿岸和居延三角洲外,大部为沙漠戈壁,属极端干旱区,风沙危害十分严重,是我国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黑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游的张掖地区,地处古丝绸之路和今日欧亚大陆桥之要地,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享有“金张掖”之美誉;下游的额济纳旗边境线长507千米,居延三角洲地带的额济纳绿洲,既是阻挡风沙侵袭、保护生态的天然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生息繁衍、和边防建设的重要依托。黑河流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不仅事关流域内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到西北、华北地区的环境质量,是关系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国防稳固的大事。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极度干旱,区域水资源难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需要,历史上水事矛盾已相当突出。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河湖干涸、林木死亡、草场退化、沙尘暴肆虐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省际水事矛盾更加突出。
QQ截图20140826150838
(3) 气候特征?
   黑河流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远离海洋,周围高山环绕,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由于受大陆性气候和青藏高原的祁连山—青海湖气候区影响,中下游的走廊平原及阿拉善高原属中温带甘—蒙气候区。根据干燥度,可进一步分为中游河西走廊温带干旱亚区及下游阿拉善荒漠干旱亚区和额济纳荒漠极端干旱亚区。
   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雪线高度由东向西逐渐升高。中部走廊平原区降水量由东部的250mm向西部递减为50mm以下,蒸发量则由东向西递增,自2000mm以下增至4000mm以上。南部祁连山区海拔2600—3200m地区年平均气温2.0 ~ 1.5℃,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最高达700mm,相对湿度约60%,蒸发量约700mm;海拔1600 ~ 2300m的地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南部山区海拔每升高100m,降水量增加15.5 ~ 16.4mm;平原区海拔每增加100m,降水量增加3.5 ~ 4.8mm,蒸发量减小25 ~ 32mm。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据额济纳旗气象站1957 ~ 1995年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2mm,年平均蒸发强度3755mm,年平均气温为8.04℃,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35.3℃,年日照为3325.6 ~ 3432.4小时,相对湿度32 ~ 35%,年平均风速4.2m/s,最大风速15.0m/s,8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54天,沙暴日数平均为29天。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50年来,黑河流域
的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50年当中,黑河流域的升温率远远大于北半球的平均升温率,尤其是近几年来增温幅度之大是几十年来所罕见的;降水量的增加虽然
没有气温增加那么明显,但总的趋势是增加的。
(4) 水文特征?
   流域地表水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取决于祁连山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时空分布以及祁连山区水文气象垂直分带性、下垫面条件等。一般来说,山区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降水过程和高温季节基本一致,径流量与降水量集中于暖季,春季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夏秋季以降水补给为主,具有春汛、夏洪、秋平、冬枯的特点。年内变化受气温、森林植被的影响,呈明显的周期规律,冬春枯水季节(10 ~ 3月),黑河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的19.73%,降水以固态形式蓄存,占年降水量的5 ~ 10%。春末夏初,随气温升高,地表径流量上升,占全年总流量的24.55%,雨季(7 ~ 9月)降水量增加,冰川融水量大,地表径流达55.71%。黑河干流出山后进入走廊平原,受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至正义峡断面,径流年内分配明显发生变化,3 ~ 5月,中游地区进入春灌高峰,正逢河水枯水期,黑河下泄水量很少,甚至出现河床断流现象,因而正义峡以下,地表径流量处于年内最低值;6月河水开始增加,7 ~ 9月出现夏汛,9月份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大量溢出,形成年内径流高峰,10月份随冬灌和降水量减少,河流量再度减少,至11月达到最低值,12月至翌年3月为非农业用水季节,中游用水量减少,地下水(泉)补给稳定,河流量平稳。黑河下游水量年内分配已完全受制于人类活动,年内径流量变化过程是:5、6、7月河水断流,8月出现径流直至9月夏汛,11月后气温下降,河水封冻,中游来水减少,直至翌年2月下旬开始融冰,3 ~ 4月形成春汛。上游山区为地表径流形成区,径流量的大小受降水,融冰及森林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较大,但变幅比单一降水补给型小。中游走廊平原区为径流利用区,下游尾闾湖段为径流消耗区。降水资源、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是包括黑河流域在内的西北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基本存在形式。
(5)生态特征?
   黑河流域是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开发历史比较悠久的地区,流域农耕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9〕.近50 a以来,黑河流域大兴水利(目前全流域已兴修大小水库98座),开垦荒地,形成了大面积的人工绿洲,创造了巨大的农业经济效益.但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流域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上游地区主要出现了以草原秃斑地和草地沙化、杂毒草蔓延为主要标志的草地退化,天然林减少,生物物种数量减少,以及冰川面积减小、冰川末端波动后退;中游地区主要是土地荒漠化与土壤次生盐碱化;下游地区集中表现在终端湖泊消失、众多天然河道废弃并形成绿洲内部沙源、天然绿洲萎缩、土地沙漠化持续扩展。
   由于人为因素,上游生态恶化的情况不断加剧。由于过度开荒,造成森林与耕地直接相连,没有生态过渡林带;由于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荒漠化日益加重;由于过度开采,造成草原、植被大面积破坏。黑河中游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理及生态恢复建设,植被保护效果较明显,黑河湿地对区域小气候的影响作用显著;但由于用水矛盾,使生态防护林大面积减少,防护功能不断下降。黑河下游地域开阔,但荒漠化、沙漠化严重。黑河两岸,植被群落保持较好,而远离黑河则是茫茫戈壁,只有少数耐旱植物生存。从植物的生长情况看,近几年出现了生态环境逐渐恢复的趋势,但仍很脆弱。
参考文献:
1. 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2. 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
3. 黑河流域气候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
4. 河西走廊三大内陆河流域出山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近50年黑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6. 百度百科

   

   注:部分段落和文字来自于参考文献之中,信息不一定全面准确,请认真拿捏!题目我可能命得有些粗心,见谅!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2140-822459.html

上一篇:SCI写作技巧
下一篇:VS2012 & IVF 2013
收藏 IP: 210.77.68.*| 热度|

8 翟远征 檀成龙 谢全刚 黄永义 杨金波 张强 苏德辰 wolfgang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