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科学史上,曾经荣获遗传学研究领域第二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遗传学家缪勒,毫无疑问留下了重重的笔墨。缪勒一生最辉煌的贡献是他进行的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了X射线强大的致突变作用……冯永康
书籍就像一位温柔的朋友,不仅能滋养我们的人生,还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它会悄悄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让我们说话更有底气;更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帮助我们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石晓燕
形意神象数理与态势感知是两个关键维度的融合,前者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与认知体系,后者是现代系统科学的核心能力。
临床医生埃里克·托波尔所著的《超级长寿者》刚刚出版。但作为一名美国科学家,此刻阅读这本书时,我深感离奇——书中对医疗领域现状的展望充满乐观。
评判学术价值的终极标准,始终在于:这项研究是否开辟了新的重要问题域,并提供了范式级别的解决方案。
当初与这位同学一起共同探讨科研,一起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不仅学生收益巨大,作为导师的我也收益巨大。在相处的几年后,发现这位同学具有这些特点……
大语言模型作为“语言的产物”,其本质是对人类语言模式的统计性模拟。它的边界,正是人类语言的边界。它无法触及的“不可说”,恰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世界之外的意义”。
人类的学习是AI进化的基础,那人类真是硅基生命的过渡体吗?前一阵子马斯克说碳基生命是硅基生命的过渡体,到底是对是错呢?我想从人工智能近年来的进化展开聊聊。
大概在1993年底至1994年初,系里决定调整补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我的日记显示,1994年3月4日上午研究所开会讨论相关事宜,这表示,此时我已经属于研究所的一名正式成员。
19世纪初,太阳光谱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都被发现,可见光的频率也被测定。在电学和磁学研究的推动下,电磁相互转化现象正在从导线中扩展到真空中,并导致电磁波的发现。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要有一些“仪式”,或者说,想起来好久没有做一件事了,便花一些时间在这个事情上。真希望,经历了这些、那些事情,人能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生活的本质。
上一点年纪的人出生地为某某县的更多一点,现在的年轻人出生地为某某县的恐怕越来越少了,因为近几十年,县的数量越来越少,而市和区的数目越来越多。
在十月初,当枫叶之国加拿大大部分地区还沉浸在秋意渐浓的氛围中时,育空地区的白马一带,早已奏响了秋的激昂乐章。这里的秋天,是大自然用最浓烈的色彩和最纯粹的笔触勾勒出的绝美画卷。
收到论文录用邮件的那一刻,通常是科研工作者漫长征程中难得的高光时刻。相比之下,论文实验、撰写、投稿、答复等过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持续智力投入与心理消耗,才是科研工作的常态。
北卡大学的这场改革,是一次大胆而必要的“驶向深海”。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信号:人工智能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家的课题,它本质上是一个深刻的信息问题。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适度地利己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但极致的精致利己,甚至为了追求利益背叛曾经的朋友、老师与亲人,这无论如何是不可取的……张忆文
我们不妨把人机协同里的“责任边界”拆成三条线:能力线、控制线、后果线。只要这三条线画清楚,系统组织就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人、什么时候该用机……刘伟
两年来,基于对博文内容质量、阅读量、热度等的综合考量,评选诞生了多篇精彩的博文。今天推出科学网2025年9月十佳博文榜单,同时评选推出一位月度新人博主。
Sciwritist就是SCI论文写作家。这个新词犹如一面双刃镜,映照出当代知识生产的复杂图景。当科学探索的成果被简化为论文指标,Sciwritist的兴起,便成为审视学术生态异化的绝佳透镜。
否认“人类-机器合作关系”,就是固守一种“浪漫却不完整”的科学发现观;而接纳这种关系,才是对“驱动科学进步的全部创造力——包括人类与机器的创造力”的真正致敬。
城市在发展,我们需要经常去看,去感受。了解这些有什么用?也许有人说,了解这些,可以给学生讲时代变迁。也许我没有什么机会给学生讲这些。但了解这些,是宝贵的人生阅历。
国庆前几天,夫人特意挑选出几处可以看山看水的地方,以期远离城市的喧嚣,投入清静山水的怀抱,去饱览远山的青峦叠嶂与云雾缭绕,静听山溪的流水潺潺,细品近处的草木清香。
寒与暑相对,一年四季,一寒一暑。《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愚公移山》说愚公率领子孙们把山上的石头挑到渤海边,一个来回要一年之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是融合人类、机器与环境要素的复杂智能系统,核心目标是实现单一主体无法达成的高效、安全与适应性。在这一系统中,互信、互助与互补是支撑系统运行的关键机制。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停下脚步,去仰望挂在夜空中的明月,去感受自然赋予我们的诗意与宁静;更重要的是,与家人共享这份美景,才让它真正有意义。
1666年牛顿发现了光谱。1681年,马里奥特发现,阳光透过玻璃后,比起阳光直射,皮肤感受的热量不一样……这些科学家没有将研究扩展至红光和紫光之外,直到19世纪初红外和紫外光的发现。
202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刚刚揭晓,各大平台瞬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通俗解读。表面看,这是科学传播的盛事;实质上,这却是一场专业认知与鉴赏能力的慢性自杀。
一是我们的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是否应该将自己和同行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这点属于认识问题。二是方法技巧问题,即如何将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与成果有机地有效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张锡钧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2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目为《甲状腺生理学研究》。
总的来说,处理“杂活”的能力本身,就是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一课——它考验你的时间管理、沟通协调和优先级判断能力。最终,研究生阶段的核心目标是为未来职业发展储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