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在《一种融会贯通的感觉》中所写道的,“了解、认识、感悟、升华……融会贯通的感觉真好!生命是一段旅程,不是终极目标。在旅途中看到的风景,比到达目的地更重要呢。”
20世纪80年代,布莱克本与格雷德在MCB完成了“发现端粒酶”这一原创成果。当年,布莱克本是MCB教授,格雷德是MCB博士生,获得诺奖时都离开了MCB,她们合作发表论文到获诺奖相距25年。
今天是著名的物理学史家、玻尔研究专家戈革(1922-2007)先生100年冥诞。笔者贫瘠的文字实在不配写戈革,先生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位皓首穷经的玻尔研究者。
火山一般以火山链形式分布于汇聚型板块边界附近,仅少数位于离散型板块边界与构造活动强烈区域。火山活动的强烈程度常采用火山爆发指数来衡量,主要根据喷发物体积及喷发柱的高度确定。
从同一种物质淀粉出发,经过不同的水解或发酵方式,我们分别得到了麦芽糖、酒类以及疏松面团等几类不同的食品,这些食品都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又恰恰在过新年的时候都用得着。
在书籍中向前辈们学习,让自己有了更多力量。很多时候大学教育变成了教书,教书变成了教知识,学生的品德和发展受到的关注并不多。然而,教育的本真是育人,育人的本真是立德树人。
速览性综述(rapid review),就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个主题或领域研究文献的综述工作而写成的论文。这类综述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搜索文献,并对已有研究进行批判性评估。
在数字交流的时代,集体性解决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大型群体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一道来解决问题。集体智慧是人与动物都具有的东西,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大异其趣。
简而言之,我期待更多高校图书馆员热情拥抱科研,努力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加有趣有味有力量。尤其是青年馆员,不妨激扬智慧,追逐梦想,相信明天会更好!
授课是门学问,教学是个良心活!管理是根指挥棒!无论是医头还是医脚,目的都是在解决问题,核心都是要找到引发问题的根源。这是一个系统概念与系统思维。
对于高校及高校图书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或多或少有所了解。“生师比”这个概念不陌生。参考“生师比”的定义,不妨仿制一个概念“生馆比”,生馆比=折合在校生数/馆员总数。
评价一个老师的课教得怎么样,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维度,在老文看来,归根结底就两个维度:一是科学性,也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否讲解准确;二是技术性,包括教学方法等。
这个问题起源于和朋友进行的题库建设必要性的讨论。大学的课堂是标准化的课堂?还是带有鲜明个性化的课堂?细细思量其实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体,而是你中有我的共同体。
导师撰写关于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文章很重要。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章不一定是教学研究文章,也可以是介绍读研方法、介绍指导研究生的方法和体验、介绍学生或者自己做科研的经历等。
在开题报告中,首先出现的是“研究背景和意义”,换句话说就是“选题依据”。研究背景,是为提出问题做铺垫;研究意义,则是针对提出问题,阐述你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我们不要将急功近利和浮躁学术现状怪罪学术论文本身。大学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他们日常的“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其中发表学术论文与三项职能密切相关。
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没有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400年后的现代天文学。天文望远镜总的有折射和反射两大类,以及结合两者的折反射天文望远镜。
吃什么好,对于所有人来说,好像都永远是一个问题。男女老少,需求和喜爱都不同,但都有他们各自的需要和喜爱。儿童和少年喜欢吃甜食,喜欢吃肉和其他动物性食物。老年人对食物更讲究营养。
并列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同一团队和工作单位的。如果研究成果只发表在非本领域主流期刊,比如非top期刊上的论文要尽量避免出现共同第一和通讯作者……马军
与人为善,多交流,合作共赢。千万不要见利忘义,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强自立,心胸开阔,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坦然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加强身体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李东风
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场,更不是一出独角戏。授课需要考虑对象,从学生需要和培养目标出发,讲得爽不是真的好,听得爽也不是真的好,有效才是真的好,是检验的标准。
总括性综述是把涉及一个具体问题的多个系统性综述,整合成一篇综述。这类综述对涉及的文献会进行质量评估,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结果,同时,带有陈述性评论。
顿悟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是深度思考的结果,是认识的飞跃,是豁然开朗的新境界。思考达到这样的境界,则创新不请自到。
【相关】陈德旺:科技创新之四字要诀,真诚勤勇
定性系统综述的作者,通常都特定领域的专家,可以使用多种内容分析方法,如分组、聚类、提出框架,对选择研究的发现进行总结,陈述性地整合积累的证据,得到结论和/或提出建议。
综述反映你的学术认知水平。如果不看大量文献或只关注近期文章,不了解科学问题全貌,只是一孔之见,学术视野狭小,提不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原有的层面转圈,自然得不到认可。
方承莱老师和吴燕如老师均已90岁高龄,但思维清晰,逻辑清楚。老先生们讲到中科院昆虫研究所的创立、前辈们引才纳贤的故事。方老师还给我们展示了一张1958年昆虫学的研究生试题。
现代技术加持教学活动,是课堂的福音,但完全脱离了板书的课堂却又如此乏味。课件也好,板书也罢,并无固定的比例,关键是从教学效果出发,针对内容选择适用的方法。
吃东西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营养自己的身体。为了建造自己的身体,人们需要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身体的“建筑材料”。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天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指导研究生不仅仅是每个研究生导师需要学习和参悟的,也是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前提。指导研究生是一件奥秘无穷的事,它不但涉及科研,更涉及与人相处、运营课题组。
回顾所走过的道路,也很有感慨,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只能野蛮自由生长,拼概率,恰恰走出来了,也就有了些许感悟,把一些感悟写出来,我父母没有指点我的我可以指给我的学生和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