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在聆听着它们的歌唱。许多昆虫、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它们是如何发声和感知声音,至今还有许多疑问和待解之谜。研究动物的歌唱,可以让我们借鉴、学习和利用。
以我这么多年担任十多个国际主流SCI期刊编委的经验,不敢说全部,大部分这个杂志的论文的内容如果写成英文也是能够发表在主流SCI期刊上的。我对国内期刊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
多讨论与少讨论并非矛盾体,好的老师,会从学生出发,投入时间和精力用心准备每一堂课,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堂与课外时间,倾心注入自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只为对这一个神圣职业的完美诠释。
论文的美妙在于论证。我喜欢看那种严谨逻辑的,论述有说服力的,结果有亮点的,讨论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尤其是显示博士生功底的两部分:前言和讨论。
回头再看当年的专业内容,有时候突然就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那时学知识是为了通过考试。而现在,似乎能够看到这个领域的本质,能够看到之前学过的一些术语之间血脉相通的地方。
熬,是科研生活最好的磨刀石。某些学者熬得久了,磨练出坚韧如钢的心性,其在失意时会永不言弃、勇往直前。有这股子“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劲头,何愁跨不过雄关漫道!
多读书与少读书并不矛盾,少读书知识相对于部分书的少读,本质是为了读更多的书。教师就是学生的巨人,是学生的梯子。用心讲好课,投入教育工作,去托起他们的成长。
距离城堡不足五分钟路程,一座漂亮的有尖帽式屋顶的圆形建筑就在眼前。英语和威尔士语两种语言的“图书馆”就写在楼体正对着街道的墙面上,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干净……刘欣
年轻人想要获得编制,一方面面对考核压力,工作业绩必须优秀,另一方面还要看学校所在院系的指标。有编制的即便有考核也够不成实际压力,即便降职,还有铁饭碗。
自信满满,淡定从容是学术报告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自信和淡定能完整清晰的表达报告的内容,一旦过于紧张,语速过快,可能会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对整场报告的效果影响很大。
陈述性综述属于总结已有知识的综述子类,涉及的问题范围广泛,搜索策略通常是选择性的,初级来源的性质是概念性或实证性的,不公开说明如何选择文献,不存在对文献的质量评估。
耐心虽然属于一个人的情商层面,其实也是一个学者的重要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耐心品质对于学者的日常与人交往及其学术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话题。
一个心地纯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往往是会带给人安全踏实感的。水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宫先仪,恰是能给人这种感觉的一位大先生。
大学与中学被教育对象有一个显著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生是成年人,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高中生一般都还是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有些年轻人爱管“腊八”叫腊八节,老年间是没有这样称谓的。而老北京人对于腊八的重视,往往又超过了所谓的一般节日。因为过了腊八,年就近了,年的味道从这一天起,一天浓过一天。
博士研究生在高校教育中能发挥其科研优势,在基础教育中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能够使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攻坚中小学校的教育难题,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水平。
在和其他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给大学生上好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把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认为这是大学老师们应该下功夫琢磨的地方!
1月8日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该震发生后,有些热点问题引起了网友和专家的关注。我将主要基于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解读这些问题。
我知道为师者通常真诚期待“一代更比一代强”,也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于我自身,或许当下更需要的是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努力尽可能地随遇而安、自在自如、久久为功。
现代语音识别可以追溯到1952年,Davis等人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从此正式开启了语音识别的进程。语音识别的发展,从技术方向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陈孝良
科学研究总是围绕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要解决科学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经费,即需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即建立原创科学理论,攻克卡脖子技术。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无理数,几十年后埃利亚学派的芝诺又提出悖论。之后,几何在古希腊数学中的地位被大大提升,从而有利于逻辑推理的发展,最后,欧几里得总结前人的成就,建立了第一个公理化体系。
经过一周的调查,考察人员先后发现包括马鹿、胡兀鹫、金雕、岩羊等在内的几十种珍奇异兽,本是天寒地冻,草木凋零的时节,保护区内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赵序茅
以前我们都说教学和科研,如何两手抓。现在看来,讲论文、项目(经费)和教学三者如何权衡可能更落地些。目前的老师们,从工作时间分配和成果来看,可能基本能分成3类……刘敏
每去一次图书馆,我都会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人类的知识体系确实太过庞大复杂,这辈子紧赶慢赶地读书、思考和写作,站在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籍间,还是会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虽然很多论文都会写“研究目的”,其实,写为“研究目标”可能更恰当,因为研究目的都是理解和认识世界,而具体的研究,是在朝着这个目的前进中的具体目标。
6个贯通能力包括适应冲击与压力的能力,促进面向转型变革之创新的能力,测度进步的能力,管控治理复杂的自然-社会系统的能力,知识联系行动的能力,促进平等正义的能力。
人有惰性,并不总是想学习,钻研学问,而往往得过且过。学习新的东西,有时候是需要逼一下的。也就是说,人的学习需要有一点压力,在压力的推动下,才能够更好地学习。
一个人的学术生涯难得找到一个自己真正钟爱的研究方向或项目,即所谓兴趣驱动。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是我学术生涯最真心喜欢的!因而我为之奉献出自己近一二十年的时间和心血!
多数人提到大一现象“忙、盲、茫”:忙就是感觉每天都有事,没停下来,忙碌;盲就是只顾眼前事,没有看长远,盲目;茫就是要么没有称心如意的目标、要么从众导致目标太多,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