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研究出现重大历史机遇,在这些历史时期,全世界的科学家抓住了机遇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我国科学家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官宣:科学网视频频道正式上线啦!科学网视频频道涵盖:最新顶刊论文视频、热点新闻事件、大咖科普视频、专业课程讲座、知名学者风采、活动现场直播。
暗物质究竟是胆小鬼还是猛男,抑或是另外的一些应景而生新玩意,成为20世纪末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面临的新挑战。不仅需要探索暗物质是什么,还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审视整个宇宙理论……程鹗
学科是客观存在的。有冷热强弱之分,但无高低贵贱之分。360行缺一不可。考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学科很重要。热门学科竞争力强,冷门学科也并非无所作为。
国内版权的意识逐渐加强,论文标注慢慢规范起来,但教科书始终是缺少引文标注的重灾区。一些编者只在教科书的最后把参考文献列上,哪些文献参考多哪些文献参考少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研究,主要还是学习。指望第一次科学研究就能够做出多大的贡献、在科学上取得多大的进展,是不切实际的。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一点小的创新,就很好了。
这篇文章不是"精准医疗""液体活检"的丧钟,顶多是一个警铃而已。问题不是出在"精准医疗""液体活检"这些概念,概念都是好的。问题在我们为什么去热追这些概念而不是发起这些概念?
最近又参加了一个AMES(亚洲材料科学教育论坛)的教学会议。因为参加这些活动并不算工作业绩,所以我就放飞自己,仍然是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其实大多数内容都是我在课堂上和博客里一直讲的。
高校、研究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四种单位中,高校是性价比最高的。有人说企业好、研究所好、行政事业单位好,米多,还经常空中飞人,风光。这我不得不说,这种想法有点naïve了。
当我知道南农要办英文期刊的“大事”后,我提出办《园艺研究》,但不是校领导原初想办的刊。但一旦形成了决议,南农领导一直尽最大努力提供我所要求的资源和政策。
英国时间12月9日《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第一个能够跟上基因组测序产生速度的组装算法。作者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阮珏博士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李恒博士……小柯生命
短短3年时间,中国新药创业者完成了仿制到me too /me better再到靶点创新的心路历程转变。“靶点创新”才是国际新药研发的共识,相信也是今后国内创新药物研发的真正方向……沈月雷
12月6日出版的英国科普杂志《新科学家》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首次发现,西红柿和烟草在处于逆境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使我联想到2006年我摘译《自然》发表的一个11岁小女孩的短篇科幻作品……武夷山
当然,地质学给我带来的当然远不止这么多,至少地质学告诉我,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的田野。十几年的地质学学习让我明白,只要努力,一定有收获,一定能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新理论新发现持续地被发表,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判断这些研究是正确的并且能够证明是未来研究发现的基础,而复制实验在此便能发挥功效,从而让科学更加可靠及安全。
国内不少人片面地认为,OA就是“掠夺性期刊”,就是给国外期刊出钱。其实完全不是。OA出版让更多独立的出版人能够低成本出版,但和期刊质量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提升效率的关键是按照科学方法论对拟开展的工作逐步地进行论证和执行。通过对这4个步骤的熟练掌握和实施可以基本上使得大部分本科生的时间管理井然有序,久而久之工作效率便会稳步提升。
德布罗意想象力极其丰富,认为粒子也是波,称之于物质波。德布罗意想象,这种物质波是普适的。一个巨大的物体,也会有相应的波长,不过这个波长接近于零,没有实际意义而已。
不同PI培养Postdoc的方式不同,但他们或许更倾向于被动地去完成每一次Talk:由你提出科学问题,并带上自己的答案,再与PI进行有深度的交流。另外,对课题Big Picture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磁场不要怕,他的用途很多,你常常能碰到,见到他应该感谢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至于强磁场装置,没通电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铁疙瘩,不用担心的。但如果通电了,还是要尽可能远离。
写开题报告和写八股文差不多,只能按照其规定内容进行撰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等。
在科技评价的世界里,同行评议和文献计量学是两种最为主流的方法。其实在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叫做拍脑瓜法,只是我们羞于承认罢了。
科研就像这两种不同车速的列车,有的时候很慢,因为慢功能出细活;有的时候又得极快,尤其是需要抢占山头的时候。 【相关】刘庆生:研究生应当注重科学研究过程
10多年过去,有的同学已经任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并戴上国家级学术帽子,而有的同学依然原地踏步,任职讲师(博士毕业直接给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呢? 【相关】张军平:读研秘技十:不对称的压力与科研流水线
五位嘉宾与网友们探讨科研人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压力。 【相关】王善勇:搞科研, 是单身好还是结婚好? 【相关】Editage意得辑:我真不适合科研?
最近发表了读博以来的第一篇论文。这篇文章被拒稿两次,第一次的拒稿理由是“不符合期刊主题”。第二次和第三次投稿都给了修改机会,直接改出了一篇“巨无霸”文章。
作者都意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但参考文献的引用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著录不规范、引用不权威、正文标注随意、假引用等。其中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巨细靡遗,二是“拿来主义”……范运年
最常出现的情况是期刊编辑收到研究论文有错误的信息,然后展开调查,如果调查发现是不端行为,便会发出撤稿通知。撤稿内容需说明论文被撤销的原因并提供该论文的完整引用信息。
到现在依然对你有影响的,除了主线还有什么?当年你享受了某个诱惑,假如没有太大副作用,其“享受”的感觉恐怕也已烟消云散。所以,不忘初心,时时维护好自己的定海神针,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