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即使你看了也不会少走弯路,因为生活本就是大部分痛苦加上偶尔的幸福,我们都不能超越。但我希望,您走了弯路之后,联想到我这些总结,能尽快调整好心态,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气候变迁和全球变暖,也正是蜗牛的用武之地。把冷门研究成为热门,需要有缘人对“冷门”的坚持不懈,和对于“热门”的专心致志。
根据其震中位置,我们初步确定该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根据我们提出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判断这次地震所属的事件类型与震后地震趋势。
人要找到“要我做”“我想做”“我能做”的交集。只一厢情愿地“我想做”还不行,还要“我能做”,并且所作所为要符合“要我做”。借助各种方式“传道授业解惑”,正是我内心的召唤。
审稿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义务劳动,也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学习机会,更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专业领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审稿是一项费时间的劳动,也是一项相互帮忙的劳动,更是一项体现水平和胸怀的劳动。
何时写论文才是真正有意义和有成效的呢?个人以为,是在有了值得写的创新点,并得到初步验证后,再开始写,才更合适。在正式撰写和修改论文前,还需要一个关键步骤,那就是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与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行业大学面临专业教育知识面较窄等问题。为此,许多行业大学首先从更改校名开始,试图摆脱行业大学的办学窘境。
从评阅的10多篇论文看,本人觉得如下两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一是得到课题资助,基本不做工作也想发论文。二是得到课题资助,偷工减料做科研也想发论文……彭渤
张文裕、王承书两位先生一生相濡以沫,是丹心报国的科学伉俪。他们治学严谨、功德双馨,把一切全部献给了祖国,为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赵玉民
研究生得处理好“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并协调好完成学业和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马臻
李比希是19世纪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有成果的化学家之一,通过他的研究他改善了化学中的分析方法,使得化学成为一门精确的学术。他是有机化学、农业化学、生物化学和营养生理学的奠基人。
大学里无论是科研、教学还是服务都是需要传承的,关键的时候需要有人带一带。年轻的老师向资深的老师学到的不仅是经验,更重要的是一种态度。
《自然》杂志对全球760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普遍存在焦虑和对工作前景的不确定性。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
苗菁的人格特征,以玉为比,恰如其分。我早想写一篇纪念苗菁的文章,执笔则心痛,久久不能成文。前人说,长歌当哭,须痛定思痛。他去世快一年了,勉力缀成此篇,了此夙愿。
西科大的槐树,其实老区就有。那一片地方,以刺槐居多,也就是洋槐,大约半个来月,把个龙山醉的,每次路过我都要放慢脚步,不由自主换成深呼吸,过去了的岁月,就会一一呈现。
发表SSCI期刊论文的难度,并不一定高于中文的C刊。但是,SSCI论文对研究和写作的规范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长期的摸索、经历、训练才能写出符合SSCI期刊要求的论文。
保姆式科研训练其实是一种补课方式,通过3-4篇论文的培养,学生写作水平和科研能力基本过关,如果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慢慢也会总结提高,逐步走上科研正轨。
2022年是人类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特殊年份,而人类社会又面临新的极端高温挑战,要汲取过去50年在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教训,积极应对高温热浪…………王元丰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带本科生做研究的经历客观地分析,尝试回答“本科生导师制是否有用”“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有必要吗”“本科生适合做什么类型的研究”等问题……徐芳
根据粗略的估计,我们身体中的夸克开始形成时,宇宙的寿命仅有10的-35次方秒。对人类来说,组成我们身体里的物质材料早在138亿年前就遇到了,所以说现在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现在许多中青年老师都很忙和都存在许多困难,但只要勤思考、有思想和肯努力,暂时苦一段时间,都是会有收获的。在没有拿到正式的项目前先有一些成果积累是可行的。
今天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新学年的开学日,大部分高校也在这个日子前后开学。新生们报到了。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一样,学生的循环体现了校园的生机与活力、教育的发展和前进。
科研工作既有探索的快乐、找到的喜悦和突破的激动,更多的是探索的失败、反复的尝试和无边的寂寞。 一百次科研探索和尝试可能只有一次是对的。因此,做好科研首要条件就是耐得住寂寞。
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较小规模研究的结果,并强调了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如何有助于预防很大一部分癌症。关键信息很简单:“不要吸烟,不要超重,也不要喝太多酒。"
法布尔的成长史充分表明了勤奋与机遇的重要性。其次,源于法布尔对生命和科学的热爱。再次,法布尔的作品来源于细致的观察和精心设计的实验,处处体现着科学精神。
对于极端高温的影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让今年高温成为生动的教材,要对今年高温的发展情况、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对的经验和教训,深入的回顾、研究和总结。
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开题、盲审、答辩无疑都是事关其能否顺利毕业的非常关键的“小部分因素”。根据这些年来培养管理类研究生的经历,我总结了以下十条。欢迎大家补充、批评和指正。
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钟“滴滴嗒嗒”驱动下的数字时代,每一个人都在时代飞速旋转车轮下往前赶。如何在赶的过程中,减少失误?如何从容不迫、事半功倍的赶?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科研工作而言,光有埋头苦干和拼命硬干是不对的。大多数情况,要做好科研,必须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其路径翻译成白话就是“苦干+巧干+提高”。
人才评价是项综合课题,常涉及学历、职称、帽子、论文、奖项等五个因素。现在的问题是破“五唯”在实际评价操作层面,常常处于点数字状态。假如“五唯”变成“五全”,基本就稳操胜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