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卡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leinwangba Art & Science

博文

渴望被关注的人类 精选

已有 5079 次阅读 2012-2-2 03:05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隔两年,终于写出新篇来,哈,有种重获自由的感觉。Wangba is back!)
   
    今年大年初一全家吃饭,各个长辈开始拿我的专业打趣。小舅舅指着小舅妈对我说:“哎,茜茜,你小舅妈现在成天跟我闹腾,你快分析分析她是什么心态。”我不假思索便说:“肯定是你对人家不关注,她渴望得到你的关注呗。”于是大家便都乐得开始揶揄他俩。小姨醉醺醺地拉着我说:“你说你外婆成天出去逛街不带手机成天玩失踪分析分析她是什么心态。”“那肯定是你们平时不回去看她她索性就让你们找不着干着急然后多关注关注她呗。”于是全家又大笑不止。小姨妈这下来劲了,拉着我非要把全桌子人分析一遍。正当大家都混乱无比花枝乱颤的时候,大舅舅突然阴森森地问道:“你是你小姨不停滴让你分析别人,她这是这么心态。”这时已经可以有人帮我抢答了:“你们大家都不关注她啊因为。”
 
    渴望被关注是也许称不上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本能,但是却是一种很强的内在动机(motivation)。发展心理学将渴望被家长关注作为青春期叛逆的一个成因,于是理性的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这种亲密关系在我们成长之后也成为了人际交往中的不二法宝。如何安慰正伤心欲绝的朋友、亲人以及恋人?就请告诉他,“有我在,无论发生什么,无论你变成什么样,我都支持你陪着你。”当然当你身边的人已经丧失逻辑无法搞清楚你想说什么的时候,那就关注并要求他信任的人一起关注他吧!
 
    当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希望被关注。即使Lagy gaga也无法忍受连如厕之类的事无巨细大小事情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前两天有个师姐突然在飞信上发来求助热线,表示心情郁闷以求安慰。后来说着说着就说她不喜欢被大家看着的时候,脑子会短路,而且会觉得失去了自我。说只有觉得独处发呆的时候才是真是的自己。我心里暗道那你现在这样不就是渴望被我关注么,但是你在网络的另一边所以你任何时候想结束这种关注都可以你才毫无压力嘛。其实这种意义上的在“繁重的关注中顿感落寞”的感觉在我身上更是时常发生的。
 
    我是一个,开玩笑地说,有些许“表演型人格”的人,或者俗话说的“人来疯”,小时候没啥感觉,就是人一多我话就特别多,说道高兴处就站起来手舞足蹈。到后来渐渐有人际圈子了,大家都觉得我这样很逗乐,于是开始夸奖并关注。于是渐渐由人格发展出来的特质就成了我的海洛因,有的时候太忙了有段日子不“发挥”一下就憋得慌,然后犯贱地四处寻求关注。相信有这种困扰的朋友一定不少,所以也就一定能理解什么叫“收不住”。你引起关注,大家关注你,你为了继续吸引关注加倍努力,于是大家加倍关注,在这个无良的正性循环中不知不觉你的理性就醉倒了,突然就冒出来一个让你感到刚一完成就后悔或者之后发思开始后悔的行为来。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还在笑着帮你圆着场,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丝丝微妙的氛围让你感到落寞无比。然后这种落寞又让你反思刚才的表演其实根本毫无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有意义呢,于是陷入思维的死循环中不可自拔。
 
   当然我这种情况当然过于极端,很多人以及那位师姐感到落寞且更喜欢一个人呆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发现实际发生的关注其实没有自己原本想的那么美妙,于是感到失望。久而久之觉得只有独处的时候,你想象的世界就是全部,因为你无法通过想象来控制别人在你面前的行为,但独处的你却可以通过想象构念(也就是yy啦)出别人的行为甚至别人的太多。所以独处是多么地安全且耐人回味啊,以至于那些孤独的孩子身边也会突然出现那么一个假想中的朋友。
 
   完全的不关注和关注过度都是毫无益处的,但是有些时候关注错误方向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话说本姑娘情窦初开时候的两大偶像,韩寒童鞋以及Stephen William Hawking先生,儿时不明就里崇拜到痴狂以至于完全没有发现他俩某些思想的相悖性。比如韩寒反对全才教育,而Hawking先生认为最终有一天所有自然学科都会统一起来然后用一条公理给予完美的解答。现在我仍然把Hawking先生在话放在我前额叶的一个永不衰退的循环中并作为最高指令,因为也许他是错的,但是只要我有生之年没有被证伪或是证实,那么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因为我还不知道它(好吧感觉有些沉重大家跳过好了...)。但是韩少也没错儿,生命有限追逐自由过于纠结自己要各项全能势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感恩于他们两位是因为他们从人群中站起来的那个刹那给予我的冲击与启蒙,然后之后发生了什么我反倒是处之淡然甚至毫不知晓。至于Hawking先生的性生活到底怎样,以及韩少的博客到底是谁写的,也只有大家疯狂转帖我才知晓。虽然他在我心中份量甚重,但我却几乎未读过韩少的博客,这次事发才去围观一番,发现大多文字另我捧腹大小,但字里行间的犀利和智慧正是我喜欢的,虽然大体也忘记了年少时读他的文字中是否有这种智慧。作为一个“铁杆粉丝”我无法抛开情感来度量或根据那些“白纸黑字”来判断到底是真还是假,但即便是肘子蹄子腱子等肉山们(老师们不好意思我又嘴贱了哈哈别在意纯属娱乐)再酣畅淋漓再天衣无缝,那些文字里的智慧和启蒙的实体存在不容否认。作为一篇好文章,data够了,逻辑清晰,你一定会和谁是一作谁是通讯拼得鱼死网破么?还不如看懂那怕看得似懂非懂回去写好自己的文章。
 
    每一场斗争中都会有人唱赞歌也会有人唱反调,但无论唱什么都是在关注那些身陷其中的人。不知道身陷其中的你们,是否也会在繁花似锦又步步惊心的高空演讲中,会突然地俯下身来,只感到怅然若失,然后重归入生活的百无聊赖之中,得到宁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5194-533490.html

上一篇:心理学:心灵旅途上的一场顿悟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10 陈安 吕洪波 陆俊茜 武京治 谢鑫 肖重发 唐常杰 任胜利 卫军英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