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江山人未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smanlee The worldwidest,the best!

博文

浅析中药学与美学

已有 7788 次阅读 2009-9-15 22:52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哲学, 系统的中药, 中药的美, 审美主体, 审美境界, 系统的中药

浅析中药学与美学

赵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1137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中药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中药学作为一美学形态所独具的特色和精神,以美学的目光来审视中药学,我们会发现一个与作为科学的中药学迥乎不同的中药学。从中药学概念,传统文化、哲学内涵以及美学学科性质阐述,发现中药学的美,从而提高审美主体的审美境界。

关键词   系统的中药   中国哲学    中药的美    审美主体    审美境界

中图分类号   G05

 

疾病是人与生俱来的伙伴,人类的历史事实上也就是一部摆脱病魔、对抗死神的历史[1],中药学穿行在这个绵延万年故事中,动人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而是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丰富表现。我们以严谨科研精神探索精妙技术的同时,亦用感性的心灵去咀嚼其中的崇高与深刻。本文旨在重拾中药学的科研工作者久违的审美精神,因为只有对中药学之美有所体验,方能够有所心力在蹇涩的未来之路上追求与创新,方能够怀着热忱与探索精神在对其艰难的求索之路上苦中作乐。

1 系统的中药学

 1.1中药与中药学

中药是中药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定义中药: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

中药学作为一个整套系统,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药材鉴别、种植、采收、贮存、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知识的一门一级科学[2]

1.2中药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药学体系拥有着剪裁数千载春秋,吞吐数千度寒暑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1.2.1中药学以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为主要思维方法

是故无论在中药的炮制还是配伍,种植还是采收,无不体现着中国独特的思维方式。就中西方思维方式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主要特点是天人合一(可等同于中医的整体观),主客交融,重视体验、综合和整体把握,最基本的思维单位是物象与数的结合体,最主要的思维方法是触类旁通、物与神游。

中药的主要来源是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加工品,取天地自然之精华为我所用,助我健康之完美,这便是在中药学中天人合一的一点体现。而研究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时,历代医药家都十分注意中药的产地、采收时节与疗效的关系。《神农本草经》曾强调用药重视土地所出,所载药物中多冠以产地名;道地药材的概念我们更是耳熟能详,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由著名产地所出,临床疗效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药材。即《本草蒙筌》所言:以地冠名,药胜地灵,这可以用中国哲学思维的整体观来解释,但并非毫无现代科学依据的牵强附会,因为自然界的环境错综复杂,不同动植物在繁衍进化的过程中对不同的生态环境产生了特殊的适应性,这便造成了各种动植物品种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且造成不同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质量、性能、功效有一定的差异[3]。由此可见指导中药运用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将其理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也能经得起现代科学目光的审视。

1.2.2中药学与哲学的关系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一大部分,也渗透了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

1.2.2.1中药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源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3],也理所当然地可作为中药学的重要思维。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的哲学几乎是千年不变的,变化的是细节,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国人的天道就是中和,天地、天人、阴阳,所有的一切都贯穿了中和思想。这在我们在研究中药的性能时所谓的四性五味,升降浮沉便有所体现。

1.2.2.2中药的四性学说

中药的四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在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中,凉次于寒,此二者实为同一类药性;温次于热,此二者又同为另外一种药性[4]。结合阴阳学说,则温热之性属阳,含量之性属阴。关于药物四性的确定,《黄帝内经》言之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从理论上来讲,四性的确定依据是药物对人体寒热病理变化的影响,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即对人体寒热的中和,由是看来,无论从四性的定位还是对人体病理的影响,均体现了中国思维方式的中和

2 浅谈美学

2.1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在人文学科中美学是相对比较年轻的学科,美学(Asthtik,Aesthetics),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发明的[5],他于1750年创立了这门学问,至今只有250多年左右。

美学思想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对自身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是源远流长的。从总体来看,这一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或者三个层次,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独立的审美学科[6]。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众多,只有在发生审美关系时才出现、形成审美现象。就此而言,审美现象实际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

2.2 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这一概念包括三个层面:

其一,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其二,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上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其三,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7],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

3 中药学的美

3.1 中药科技美

在探索中以求深刻,在工作中以求智珠在握,使朦胧变为明朗,使迷离变为清晰,这是科学的基本思路。

3.1.1科学技术和美学

过去,不少人认为科学技术基本上是理性的活动与成果,很难有感性的美。但也有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创造活动中有美和审美。例如有科学家就惊叹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就像一个小宇宙,是异常美的。就是在一般人所认为的很难产生美的数学和物理学中,也存在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和物理学》中提到,狄拉克在1928年写下的获得惊天动地的成就狄拉克公式就有一种简洁的美,他借用唐朝诗人高适的两句诗性灵出万家,风骨超常伦来概括这种美。他认为狄拉克突破和超越一些大物理家的偏见,可谓风骨常伦,这个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 指直接的、原始的、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也正好是和审美创造相通的[8]。其认为另外一位大物理家海德堡的风格与狄拉克不同,比较错综复杂,在理论中显得有些犹豫,有些朦胧,不确定,体现出一种朦胧美。就物理学和美的关系,杨振宁提到二者在表面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性,物理学有一种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论架构的美;他特别指出那些大物理家用数学语言、方程写出的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是造物主的不朽诗篇;认为诗和方程有共同的特点,二者都有丰富的意蕴有待发掘,学物理的人一旦领悟到了方程的丰富意蕴,就会有美感,这种美感不但是对那些方程的极度浓缩性和他们包罗万象的特点的感受,而且还上升到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一种筹建哥特教堂的建筑师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9]

3.1.2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吴征镒,这位一生与草木打交道的科学家,凭借他对我国和世界植物学研究的杰出贡献,200792岁高龄之际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亲笔题下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语出西汉时著名辞赋家枚乘的《七发》。前人解释为陈说山川之原本,尽名草木之所出”,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山川是载体,应该尽力认识它上面生长的植物。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征镒一辈子沉浸在他钟爱的植物学研究中,践行着极命草木的精神。 他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植物志》的编纂,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建立了户口本[10]。是什么魅力这样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呢?是植物本身所表现出的气象。药用植物是他们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中草药及其研究美的又一体现。

3.1.3中药科研中创造着美

3.1.3.1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方法是一种专门技术,其分类系统,工艺独特、方法多种、经验丰富,炮制的药物美观适用。主要包括炮制工具设计、炮制产品外观和产品包装的美[11]

3.1.3.2 中药制剂 中医把加工炮制后的药物还要制成一定的剂型才能给患者服用。常见的剂型有:丸、散、膏、丹、片、汤、针、胶、酒、露、茶、锭、灸、熨、糖浆、线剂等[12]。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改造剂型感观,味觉,研究中药传统剂型、制剂,是对传统中药方剂的美学特性的继承和中药现代化进展促进,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和整体疗效。

3.1.4  中药鉴定与美学

传统鉴定方法中的美学:鉴定术语(菊花心,金井玉栏等)、鉴真变伪的美;

中药显微鉴定方法中的美学:标本制作、描述及绘图美;

理化鉴定方法中的美学基础理论和计算方法、仪器操作与图表、表述美

1  标准曲线进行含量测定表

 

   基源鉴定方法中的美学 [13] :建立科属检索表、鉴定报告

3.1.5 中药美容  中药美容是指通过中药的内服或外用达到治疗损伤性疾病或养护肌体的一种美容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中医美容的主要手段。黄褐斑在选择药物方面以归肝经的药物为主。如:当归、薏以仁、红花、甘草等;面部痤疮给予清脾胃之热,或健脾补肾药如:芦荟、黄柏、大黄、泽兰、薏以仁等。中药美容安全有效,在历代的各种医籍中,标明有驻颜、悦色作用的药物达几百种,方剂无所其数,各种洗面方、令面悦泽方、增白方、祛斑方、驻颜方、白牙方、染发方,香身香口方等[12]

由此可见,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探究的对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

3.2中药学语言和理论美

3.2.1中药学语言渗透着中国传统的诗性之美

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简要的可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以汉字为代表的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可以称之为一个意象,它本身已经融合了人作为主体的感觉、体验和想象,鲁迅曾将汉字的审美效果总结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型美以感目,三也。汉语是一种有着古老源头的高度重视词汇的语言,西方语言尤其是拉丁语系的语言则是一种不断变化的高度重视语法的语言。,这在中药的命名和释名上可见一斑。

中药的命名是指前人在用药和生活实践中,根据不同药物的某一特征或性质而确定并使用的一种名称的过程。结合训诂学的知识,掌握药名的含义,称为中药名称的训释,简称释名。本草对药名的训释开始于汉代。《本草纲目》专设释名一项,如谓石韦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由此我们可知此药因其叶呈革质而得命,不可误书为石苇。再如中药往往将作用峻猛,不可轻下易用的药物称为虎狼之药,形象生动,联想丰富。

参考以下两段文献: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之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症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清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淤血而治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宜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犹能明目。《药性赋》

流行病学或临床研究发现肥胖是心血管疾病、高高尿酸症及通风发生的重要原因,故控制体重是预防和治疗通风的主要手段。通常热能以维持正常体重或稍低于正常体重即可,即给予104kJ/kg·d~126kJ/kg·d,蛋白质给予0.8g /kg·d~1.0 g /kg·d,脂肪量不宜过高,约占总热能的25%

以上二者看来,中医药文献多是简单句,有跳跃性,或者称之为诗性,而西语主要是冗长的复句,句子与句子中间粘连紧凑,虽然充满逻辑的力量,但缺乏想象的空间。

3.2.2中药理论体系流块化的美

中医历代医家往往处方用药风格化,早在金元时期,便出现了用药风格迥异的金元四大家,刘河间倡导火热派,用药主以寒凉清热;张从正力主攻邪,用药以汗、吐、下为主;李东垣擅用温补脾胃之法;朱丹溪用药多滋阴降火,各家之论见仁见智[3],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药学理论。各家共同遵循的仍然是阴阳平衡与中和的总原则,但并无西方式定时定量的范本或者标准来束缚医家们运用中药的思维。由此看来中药学的世界更加温和与人性化,无论是医家或者患者,都更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拥有完整的人格和思想的人而耕耘在中药学的疆域的。

较之于关系框架为组成法则的西药体系,中国的中药学体系更倾向于一种流块建构的体系,其特点是形式松弛,富于弹性,富于韵律,组合自由,气韵生动。我们可以说西药体系更具抽象性与思辨性,而中药理论本身更具形象性与审美性。

单味中药的研究往往是从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来入手,进而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相对应。其四性、五味、升降浮沉、毒性均可以看做是这单味药的研究内容中的一个流块,因为这些因素不是直接的隶属而是间接的并立。即以多角度多方位的视觉变换来考察一味药或几味药的功效,而非以直线式的推理计算来评估其性能。以单味药组合成复方使用,是中药应用的一大特点,当多味中药配伍时,我们又面对了相使、相杀、相恶等七情,这时的单味药又作为组成多味药的流块,彼此碰撞,相融合。七情中各情的含义是固定不变的,但对于具体药物而言,药物之间的七情却可能因多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正如流块之流动性。由此看来,中国中药体系是一种流块建构的体系。

4 中药学与审美境界说

冯友兰先生精辟地指出: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的意义,亦有不同。人对于宇宙人生在某种程度上的有无觉解,因此,宇宙人生对人所以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以有的某种境界。又说,各个人对于人生的了解多不相同,因此,人生的境界,便有分别。境界的不同,是由于认识的互异[15]冯友兰曾据此概括出由低到高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即审美境界)。

以中药科研工作为例,同样是科研工作者,因为了解不同,亦有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从中医学院校毕业,参与科研项目,他便莫名其妙地当起研究者,何为科研,他毫不理会。有些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之所以做科研,是为着谋取利益提高声望,或者更高的职位。另外有些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些则系天地境界,他们在从事本职工作时怀着对人类的生存、繁衍,提高人口素质所负有的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感。处于这种境界的人已然不再把各种规范作为一种束缚,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是故,审美境界是所有境界中一个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它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与凝聚。人生境界决定事业境界,学业境界,功业境界。是即将毕业的年轻人们所理当重视却尚未引起重视的,我们往往将目光的焦点投向研究技术的深入或者营销技巧的提升,却从不理会决定我们在本领域未来的建树和成就的重要前提。

我辈生于此时,立于此世,即将面对的社会现实中各种各样的碰撞与挫折无处不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来帮助我们摆脱有限性,超越自身有限的存在。在审美状态中,我们往往可以忘乎所以地投入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中,从而从日常有限的状态中超越出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和升华。当我们以审美的目光注视我们所从事的中药学各种活动,它便不是外在于我们的,而是和我们结为一体,在这种情况下,物我两忘,物我交融,这对于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健全美好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些也往往是刚刚迈出校门的毕业生所重视、向往的,而又往往是与不符合自己想象的世界相冲突,不为其所容的。

中药学的几个方向,中药、药理、药植与鉴定、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炮制与制剂、管理、营销。就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多数是尚处于自然境界或者已上升为道德境界的多选择中药、药理、药植与鉴定、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炮制与制剂,而选择管理、营销的则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功利境界。境界的层次与人的阅历与经验或许有关,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自己的张力主动向审美境界靠拢。如此,我们看到药学便不是一些虚无的理论,十几门抽象的学科,中药学的各种技术也将以艺术的形态进入我们的视线。

5成为中药学的审美主体

从技术到艺术是一个飞跃,这个飞跃的前提便是努力在今后的人生实践中努力成为审美主体。

5.1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如果将四年中药学学习过程作为一次审美活动,那么我们就是审美主体,我们面对的每一次实验,每一科课程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审美对象,虽然我们的大多数并未从审美的角度来注视这一审美活动,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晦涩的概念和枯燥的数据[16]

在审美中,人要发挥自己精神性的本质力量,人是通过精神性的劳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在的。而作为审美对象的中药学具有非实体性和开放性。它之所以有非实体性,是因为这一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构建过程。如前所言,中药学并非毫无审美价值的一门学科,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费心去对其审美价值有所觉解。而所谓开放性,就是说作为审美对象的中药学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5.2在中药学中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美学认为,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5.2.1 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黑格尔曾说:“······以致科学研究都起于惊异。尚未对任何事物发生惊异的人,生活在蒙昧状态中,对任何事物都从不发生兴趣,任何事物都不是为他而存在,因为他尚未把他自己从对象及其直接单个存在中区分和解开。······”这里提到的惊异是审美惊异,它不同于科学和研究中的惊异,它不是要求我们理性地去思考对象,而是驱策着我们感性地去体验对象。我们中有许多人并不缺乏对科学与研究的惊异,但我认为科学与研究中的惊异是以审美惊异为基础的。对科学产生了审美惊异方能激发对这一事物的兴趣,方能使对科学的惊异不至于像电光火花般一闪而逝。

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如果说,科学与哲学研究中的惊异产生于由主客同一向主客分化的路途中,并表现为向客体突进的探索精神,那么,审美惊异则恰恰产生于由主客体对立向主客统一的回归中。它不是要回到自己的原始起点,而是在主客分化的新的基础上对主客融合新境界的一种深情的期待。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最初接触到中药学时,它对我们而言充其量是一门专业的名称。是一个未知的世界,当我们对它产生惊异时,那么下一个动作必然是对未知世界的挖掘与探求。如前所述中药学的几个方向,我们在这之前并不清楚中药学的内容如此丰富,我们为其内容之丰富,方向之多元而惊讶感叹,这便是惊异。之后便产生想要了解各方面内容的愿望,并忘我地陶然其中。当主体真正把自己融入审美的世界与草木同命运,与虫兽共悲欢的时候,他便进入了审美体验的状态。

5.2.2 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所谓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的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在审美体验的瞬间,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紧张和亢奋的活跃状态。

在我们学习中药的运用时,审美体验尤为明显。首先,它拥有独特的中国式药理分析方法,迥异于西方的数据范围评价,如:石膏  

性味归经: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其次,既不失条理性,又具有传统文字学的诗性和韵律性。当你看到以如此的语言描述如此的科学时,潜心忘我的深入其中,常会忘却技术与概念的存在,忽略科学与学科的桎梏,如此同为人的我们在入乎其内时是怀着同为人的赞叹与骄傲来审视这个世界的,此时将人所有的心力所吸引的仅仅是一种艺术之美。

5.2.3 澄明——走向本真的世界

判断生活是否值得经历,这自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审美体验要求人直接投入生命的历程中通过实践而让实践自行显现出自身的意义。因此,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真正的澄明之境[17]

自从人的理性意识觉醒以来,人们就一直梦想着能够达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这与中医学的中和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们成为中药学的审美主体时,中药学变得生动起来,再不是浮于表面的字句与概念。这于我们而言也不再是掌握与记忆的问题,而是作为思想与知识和谐地融入我们之中。

6 古老的本草学 年轻的传承者

中药学科学是一门与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化学密切联系的综合性科学,它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之一。审美地去看待这一古老的科学,才能成为我们穷其一生的信仰,而所谓信仰不是我相信,而是我愿意相信。

正如一位哲人精辟指出:中国人的年龄,应该是五千年,加上自己的实际岁数,涣涣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因子,已消融于人们的肌肤,沉淀于人们的血液。本草学古老,其厚重之美与沧桑之美举世无双,而我们年轻中药人,理当具有突进的精神、勇气、信心与激情,怀着对其由衷的欣赏与赞叹继承与发扬这一伟大科学。

 

参考文献

[1]  罗伯特·马格塔.医学的历[M],希望出版社,2003:89-93

[2]  张延模等.临床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

[3]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5-66

[4]  陈重明.本草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7-49

[5]  鲍姆加登,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13-15

[6]  康德.康德美学文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5

[7]  朱立元,美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8

[8]  杨振宁,美与物理学[J],《文汇报》2001,5,8.10

[9]  寇鹏程.马克思存在根基与实践美[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6:1-10

[10] 魏一平. 吴征镒:为中国植物建立户口簿,大家报刊.2008.2.15]

[11] 孔增科,武克勇.中药炮制与美学[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69-270]

[12] 栾福琪,康廷国.中药方剂的美学特性[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5):992-994

[13] 孔增科,宋俊骊.中药鉴定与美学[J],时珍国医国药.199895:474-479

[14] 孙定邦.浅述中医美容与中药美容[J],中国科学美容.2001,7:85]

[15] 冯友兰,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98-99

[16]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79:39

[17] 克罗齐.美学原理美学纲要[M],北京 :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

 

 

 

On the Traditional Chin,se MedicineTCM and Esthetics

Zhao kui, Zhen zhen, Lü Yanni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Key lab.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ese Herbs Standardization Lab.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and esthetics relations as well as the TCM takes an esthetics shape with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pirit only. Carefully examining the TCM by esthetics vision, we will discover that we will take the scientific TCM and quite new TCM. Pharmacy from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 connotations, as well as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s found in the pharmacy of the beauty, the main body so as to enhance the aesthetic realm of the aesthetic.

Keyword   Systemic TCM  Chinese philosophy  Beauty of TCM  Subject of aesthetic

Realm of the aesthetic.

 

 

Emailzhao10028tcm@126. 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1516-255836.html

上一篇:甘孜州之行
下一篇:站在风口浪尖的意志——成功必备
收藏 IP: .*| 热度|

1 李学宽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