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从“盲审”说起……

已有 3744 次阅读 2022-5-22 10:0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006dcWo3ly1h2ftknx972j31930u07cc.jpg

连着几天,吃过早饭下楼排队做核酸,吃过晚饭围聚一桌做抗原,然后拍照上传。

习惯了的事情,就有了惰性,而一旦被外界打破,一下子会变得迷茫,无所适从起来。早饭后没有接到通知可以下楼,静穆中待了半晌,依旧没有动静,看来可以自主安排这一天的时间了。

一炉煮尽自来水,一杯泡尽太平茶,不问浓淡,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深潭枯井……给自己安排一个静默的空间,接受不曾有过的安静,让世界在独个的空间里接受孤独。从前慢,一生就为一场科举考试,看一朵花,吃一条鱼,喝一杯酒……可以高兴好一阵。如今,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生活却迷失在从一种诱惑到另一种诱惑的追逐,循环往复。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

手头上几篇本科生的论文盲审,基本上都已经完成,再看一遍,给自己提个醒,切不要误人子弟。如今,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写毕业论文要有论文、软件,还要有视频MV演示,在大学的最后阶段,尤其是瘟疫肆虐期间,要完成从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指导次数、查重、外文翻译等一大堆事务,想象不出这些学生、教师是如何在漫漫封控日子里“百炼成钢”的。学生不能接受面对面的学术指导,也就像是一种单维度的“盲审”,学生无从“试错”过程的搞临时突击,导师何尝不是在经历一种多方位的四处出击。写论文确有凝炼、升华价值,但并非人人都有必要。要求本科生都要有毕业论文,看似严谨,其实就是做了一道大题目,为后续的毕业证书做铺垫。

由“盲审”联想到“试错”。计算机软件的成型是在不断试错中完善的,Bug无处不在,稍大些的系统更是集体“攻防”智慧的体现,据悉,每年软件Bug会让美国经济面临近600亿美元的损失。一位资深教授朋友在前些日子给我发来一段结合自身专业的思考和理解。荷兰计算机科学家(Dijkstra)狄克斯特拉,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最短路径算法,这位图灵奖获得者曾说“软件测试只能证明程序错误的存在,而不能证明错误的不存在”。程序经过大量的测试,发现错误并改错,我们可以比较放心的投入使用了,但不能保证程序没有错误。经过多轮次的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期待并达到社会面清零,但不能保证不会产生新冠病毒感染者。由此不禁想入非非起来:是先有软件还是先有Bug?Bug在哪里,将会去哪里?

人类进步还在于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互补、奉献。最近在华盛顿举行了开源软件安全峰会,开源组织和科技巨头推出了一项开源软件保护计划。软件无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知识的阶段性成果。那种叫“开放源码软件”的被公众利益软件组织创立,以开放创新、共同创新为特点,在公众使用、修改和分发中得到认可,这类软件又可以作为一种“开放性”工具融入到商业生态系统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将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编程者,以及众多大学,政府机构承包商,协会和商业公司自由汇聚在一个合适的基础和所关注的框架里,挑战和危机同现,创造和考验共存,不断完善,未来世界就是在一众乐此“盲审”不疲的码农手里,共同进步。让这些“人类知识共同体”生存、发展和使用的基础在于彼此信任和遵守契约,当然谁都可以随时另起炉灶、另立山头,那就要看别人是否有兴趣与你一起“玩”,仅此而已。

彼此之间有信任,社会才有安全感。匿名送审,掂量的是彼此对专业的敬畏和对文明的尊重,维持的是一种系统性社会秩序稳定的认同。

盲审是工具,人才是目的,要想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取得成功,还得尊重理性、尊重专业和遵循科学规律。

夕阳西下,消息来了,继续,做抗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339669.html

上一篇:老团长
下一篇:红的石榴花 白的夹竹桃
收藏 IP: 101.86.92.*| 热度|

23 武夷山 檀成龙 段含明 晏成和 李宏翰 尤明庆 孙颉 宁利中 张晓良 吕健 王启云 范振英 周忠浩 郭战胜 刘秀梅 郑永军 李学宽 贾玉玺 刘炜 何青 张俊鹏 杜占池 江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