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vg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fvg9

博文

《詩經》筆記:1國風3邶風6擊鼓·總31

已有 1658 次阅读 2022-9-13 09:14 |个人分类:读书-科研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君侯一人恨,

战火万家悲。

军伍性命薄,

偕老愿若絲。*

*和皮日休《和陸魯望》韻

刻石書離恨。因成别後悲。

莫嫌春繭薄。猶有萬重絲。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袭美,号逸少和鹿门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晚唐诗人、文学家。咸通八年(867年)进士及第,历任苏州从事著作佐郎(著作佐郎,官名。三国时魏始置,属中书省,掌编撰国史)、太常博士、毗陵副使。黄巢称帝后,被迫任翰林学士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陸”。留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等。

*陸魯望即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诗人、农学家。

目次:一、原詩 二、終風·小序  三、章字詞解  四、譯詩

本文资料源于可复制繁体版《四库全书》,打字软件有记忆,故行文繁简夹杂。文中带*号者为拙笔所加。

一、原詩

共五章,每章四句。

·擊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从孫子仲,平陳与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喪其馬(mǔ)?于以求之?于林之下(hù)。

·死生契(qiè)闊(kuò,quē),与子成说(shuō,yu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liǔ,lǒu)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二、終風·小序

《序》:“《擊鼓》怨州吁也。衛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鄭箋:“將者,將兵以伐鄭也。平,成也。將伐鄭,先告陳與宋,以成其伐事。《春秋》傳(*《春秋左傳注疏卷二·起隐公三年盡五年)曰:‘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馮(*陸音義:“馮本亦作‘憑’,同皮氷反。”)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下文服虔解“赋”为“用兵”)與陳、蔡,從則衛國之願也。” 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是也。伐鄭在魯隱四年。”

*宋殤公(?-前710年,子姓,宋氏,名与夷,宋宣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五任国君,前719年-前710年在位。)

*孔疏:“言‘以賦與陳、蔡從’者,服虔云:‘賦,兵也。以田賦出兵,故謂之賦。’正謂以兵從也。”

孔疏:“作《擊鼓》詩者,怨州吁也。由衛州吁用兵暴亂,乃使其大夫公孫文仲為將,而興兵伐鄭,又欲成其伐事,先告陳及宋與之俱行。故國人怨其勇而無禮,怨與刺皆自下怨上之辭。怨者情所恚(*huì憤)恨,刺者責其愆咎,大同小異耳,故《論語》注云:‘怨謂刺上政。’《譜》(*鄭玄《詩谱》)云:‘刺怨相尋。’是也。言‘用兵暴亂’者,阻兵(*《左傳》隐公四年 杜預注“恃兵”)而安,忍暴虐而禍亂也。古者謂戰器為兵,《左傳》曰:‘鄭伯朝於楚,楚子賜之金,曰:‘無以鑄兵。’兵者人所執,因號人亦曰兵。《左傳》曰:‘敗鄭徒兵’,此箋云‘將者,將兵’是也。然則此《序》云:‘用兵’者,謂用人兵也。經云‘踊躍用兵’,謂兵器也。國人怨其勇而無禮,經五章皆陳兵役之怨辭。”

朱熹《詩序辯説·擊鼓》:“《春秋》隱公四年,宋衛陳蔡伐鄭,正州吁自立之時也。序蓋據《詩》文‘平陳與宋’而引此為說。恐或然(*两可)也。然《傳》記魯衆仲(*鲁大夫)之言,曰:‘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夫兵猶火也,弗戢將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於是乎不務令德,而欲以亂成必不免矣’(*另見《四库全书·春秋臣传巻一》)。按州吁簒弑之賊,此序但譏其勇而無禮,固為淺陋,而衆仲之言亦止於此。蓋君臣之義不明,於天下久矣,《春秋》其得不作乎?”

*《擊鼓·小序》、鄭箋、孔疏都重述衞州吁用兵为乱无礼,怨声四起。朱熹认为这样的看法忽略了州吁弑君乱了君臣关系这个根本性的东西。但是,《小序》、鄭箋与孔疏,是为解詩而做的。正如孔所疏:“經五章皆陳兵役之怨辭”,故交代“陳兵役”的缘来是有必要的。也是这个原因,鄭箋和孔疏才认为第四章“死生契闊,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指参战的軍伍之间的相扶相持的誓约。而朱熹則追随汉經學家王肃的观点,认为第四章是指夫妇之间的誓约。在王肃看来:军伍在軍役生死艰难关头,想起与家中妇人执手偕老之约,恐难以成约,必是情理之事。而在郑、孔看来,第四章、应当与前三章相联系,若相联系,王肃的看法就很难说得过去。朱熹以降,讀《詩經》的人不再讀《注疏》,不再知道鄭、孔对王肃的反駁,而都随朱説。有了鄭箋和孔疏,我们知道“死生契闊,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来还有一种“军伍相约”的说法。这两种说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存在的,都有其理, 读者见仁见智,也是一种思想的自由。

三、章字词解

第一章:击鼓其镗(tāng),踊跃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毛傳:“鏜然,擊鼓聲也,使衆皆踊躍用兵也。” 陸音義:“镗,吐當反。”孔疏:傳 “镗然……用兵”,“《司馬法》云:‘鼓聲不過閶。’字雖異,音實同也。《左傳》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又曰:‘金鼓以聲氣。’故先擊其鼓,而衆皆踊躍用兵也。” 朱傳:“鏜與湯同。……賦也。鏜、擊鼓聲也。踊躍、坐作擊刺之狀也。兵、謂戈戟之屬。”

*《史记·太史公自序》,《司馬法》为姜太公所作兵法。”

鄭箋:“此用兵,謂治兵時。” 孔疏:箋“此用兵,谓治兵时”,“以下始云:‘從孫子仲在路之事,故知此謂治兵時。《穀梁傳》曰:‘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是也。”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毛傳:“漕,衛邑也。”朱傳同。朱傳:“土、土功也。國、國中也。” 孔疏:傳 “漕,衛邑”,“《定之方中序》(*《鄘風》)云‘野處漕邑’,《載馳序》(*《鄘風》)云‘露於漕邑’是也。”

鄭箋:“此言衆民皆勞苦也,或役土功於國,或修理漕城,而我獨見使從軍南行伐鄭,是尤勞苦之甚。”

孔疏:箋“此言……之甚”,“州吁虐用其民,此言衆民雖勞苦,猶得在國,已從征役,故為尤苦也。《禮記》曰:‘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注云:‘力政,城郭道渠之役。’則戎事六十始免,輕於土功。而言‘尤苦’者,以州吁用兵暴亂,從軍出國,恐有死傷,故為尤苦。土國城漕,雖用力勞苦,無死傷之患,故優於兵事也。若力政之役,則二十受之,五十免之,故《韓詩》說‘二十從役。’《王制》云‘五十不從力政’,是也。戎事,則《韓詩説》曰‘三十受兵,六十還兵。’《王制》云‘六十不與服戎’,是也。盖力政用力,故取丁壯之時,五十年力始衰故早役之。早捨之,戎事當須閑習,三十乃始從役,未六十年力雖衰,戎事希簡,猶可以從軍,故受之既晩,捨之亦晚,戎事非輕於力役也。”

章解:

孔疏:“击鼓……南行”,“言州吁初治兵出國,命士衆將行,則擊此鼓,其聲鏜然,使士衆皆踴躍用兵也。軍士將行,以征伐為苦,言今國人或役土功於國,或修理漕城,而我獨見使南行不得在國也。”

朱傳:“衛人從軍者自言其所為,因言衛國之民、或役土功於國、或築城於漕,而我獨南行有鋒鏑死亡之憂,危苦尤甚也。”

第二章:从孫子仲,平陳与宋。不我以歸,忧心有忡。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孫子仲】毛傳:“孫子仲,謂公孫文仲也。” 鄭箋:“子仲,字也。” 陸音義:“忡,勑忠反。”朱傳:“忡與充同。”

孔疏:傳传“孙子……文仲”,“經叙國人之辭,既言從於文,不得言公孫也。箋云子仲,字,仲,長幼之稱,故知是字,則文是諡也。國人所言時未死,不言諡,序從後言之,故以諡配字也。”

平陳與宋

鄭箋:“平陳與宋,謂使告宋曰‘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鄭箋:“以,猶與也,與我南行,不與我歸期。”兵,凶事,懼不得歸,豫憂之。”

孔疏:箋“与我……豫忧之”,“《采薇》(*《小雅·鹿鸣之什》)云:‘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是與之歸期也。故云‘兵,凶事,懼不得歸,豫憂之”,解言不得歸期之意也。言‘兵,凶事’者,戰有必死之志,故云凶也。”

憂心】毛傳:“憂心,忡忡然。”鄭箋:“兵,凶事,懼不得歸,豫憂之。” 孔疏:傳“忧心忡忡然”,重言忡忡者,以忡為憂之意,宜重言之。《出車》(*《小雅·鹿鸣之什》)云‘憂心忡忡’是也。

章解:

孔疏:“从孙……有忡”,“國人從軍之士云:我獨南行,從孫子仲,成伐事於陳與宋。成伐事者,先告陳,使從於宋,與之俱行也。當往之時,不與我以告歸期,不知早晚得還,故我憂心忡忡然,豫憂不得歸也。”

朱傳:“賦也。孫氏,子仲,字。時軍帥也。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舊說以此為《春秋》隱公四年州吁自立之時,宋衛陳蔡伐鄭之事。恐或然也。”

第三章:爰居爰处?爰喪其馬(mǔ)?于以求之?于林之下(hù)。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mǔ)】

】鄭箋:“爰,於也。不還,謂死也。傷也,病也。今於何居乎?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 孔疏:箋“不还……马乎”,“古者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則死傷及病兼步卒,亡其馬唯甲士耳。”

毛傳:“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

孔疏:傳 “有不……马者”,“此解從軍之人,所以言爰居爰處者,由恐有不還者也。言‘爰喪其馬’者,恐有亡其馬者故也。”

【馬mǔ】陈第《毛诗古音考》卷一《周南·漢廣》:“馬音姥。”

顧炎武《詩本音·卷二》:“馬音姥”。康典第1427页:馬“mǔ又《集韻》滿補切,音姥。義同。”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毛傳:“山木曰林。”

鄭箋:“于,於也。求不還者及亡其馬者,當於山林之下,軍行必依山林,求其故處,近得之。”

孔疏:箋 “军行……得之”,“以軍行為所取給易,必依險阻,故於山林也。是以《肆師》云:‘祭兵於山川。’注云:‘盖軍之所依止也。’求其故處,謂求其所依止之處,近於得之。”

【下(hù)】顧炎武《詩本音·卷二》:“下音戶。” 康典第2页:“hù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𨻰第·古音考》與吳同。”

章解:

孔疏:“爰居……之下”,“從軍之士懼不得歸,言我等從軍,或有死者、病者、有亡其馬者,則於何居乎?於何處乎?於何喪其馬乎?若我家人於後求我,往於何處求之?當於山林之下,以軍行必依山林,死傷病亡當在其下。故令家人於林下求之也。”

朱傳:“賦也。爰,於也。於是居,於是處,於是喪其馬,而求之於林下。見其失伍離次,無鬬志也。”

第四章:死生契(qiè)闊(kuò,quē),与子成说(shuō,yu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liǔ,lǒu)。

【死生契(qiè)闊(kuò,quē),與子成说(shuō,yuè)】

*“契闊”的解释各家有较大差异:毛傳、孔疏相同,“契闊”谓“勤苦”。但而《韩詩》谓“约束”,朱熹謂“隔逺”。康典兼顾毛孔与朱傳,但更倾向于毛孔。

契闊】毛傳:“契闊,勤苦也。” 陸音義:“契,本亦作‘挈’,同苦結反”;“契闊,《韓詩》云:‘約束也。’”

孔疏:傳“契阔,勤苦”,“此叙士衆之辭,連云死生,明為從軍勤苦之義,則契闊,勤苦之狀。”

朱傳:“契與挈同”;“賦也。契闊,隔遠之意。”

】康典第187页:“qiè…詰結切。同挈,勤苦也。《詩·邶風》死生契闊。”

濶(kuò,quē)】康典第1328页。kuò,《説文》疏也。一曰遠也。《爾雅·釋詁》闊,遠也。又《廣韻》廣也。又《韻會》闊,勤苦也。《詩·邶風》死生契闊。……又《韻補》叶音缺”。

成説(shuō,yuè)】毛傳:“說,數也。”陸音義:“說音悦。” 朱傳:“成說,謂成其約誓之言。”

鄭箋:“從軍之士與其伍約,死也生也,相與處勤苦之中,我與子成相說愛之恩,志在相存救也。”

孔疏:箋“从军……伍约”,“《大司馬》云:‘五人為伍。’謂與其伍中之人約束也。軍法有兩、卒、師、旅,其約亦可相及,獨言伍者,以執手相約,必與親近,故昭二十一年《左傳》曰:‘不死伍乘,軍之大刑也’,是同伍相救,故舉以言之。” *《春秋左傳注疏卷五十·昭公二十一年》:“不死伍乘,軍之大刑也”,杜預注:“同乘共伍當皆死。”

*按《左傳》及杜預注的说法,军伍执手偕生死类似一条军规,故説第四章是军伍相约,是可理解的。

孔疏:“鄭惟‘成說’為異,言我與汝共受勤苦之中,皆相悦愛,故當與子成此相悦愛之恩,志在相救。餘同。’”

*即使说不上军伍执手是处于相爱,但执手“志在相救”,是成立的。或鄭箋把“志在相救”理解成军伍之间的“悅爱”也没大错。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liǔ,lǒu)】

毛傳:“偕,俱也。”

鄭箋:“執其手與之約誓,示信也。言俱老者,庶幾俱免於難。”

【老(liǔ,lǒu)】陈第《毛诗古音考》卷一:音柳(liǔ)。康典第925页:老“又(*吴棫)《韻補》叶朗口切。”

章解:

孔疏:“死生……偕老”,“毛以為從軍之士,與其伍約,云我今死也生也,共處契闊勤苦之中,親莫是過,當與子危難相救,成其軍伍之數,勿得相背,使非理死亡也。於是執子之手,殷勤約誓,庶幾與子俱得保命,以至於老,不在軍陳而死。王肅(*195年-256年,字子雍,三国時魏國大臣和经学家)云:‘言國人室家之志,欲相與從生至死,契闊勤苦而不相離,相與成男女之數,相扶持俱老。’此似述毛,非毛旨也。卒章傳曰‘不與我生活’,言與是軍伍相約之辭,則此為軍伍相約,非室家之謂也。”

朱傳:“從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為室家之時,期以死生契闊不相忘棄,又相與執手而期以偕老也。”

第五章: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毛傳:“不與我生活也。”朱傳:“于音吁,下同”;“于,嗟歎辭也。”

鄭箋:“州吁阻兵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軍士棄其約,離散相遠,故吁嗟歎之,闊兮,女不與我相救活,傷之。”

朱傳:“闊,契闊也。活,生。”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毛傳:“洵,遠。”朱傳:“洵音荀”。 朱傳:“洵,信也,信與申同。” 康典第569页:“洵xún,……又逺也。《詩·邶風》:吁嗟洵兮。”

】毛傳:“信,極也。” 孔疏:傳“信,極”,“信,古伸字,故《易》曰‘引而伸之’。伸即終極之義,故云‘信,極也’。”

鄭箋:“歎其棄約,不與我相親信,亦傷之。”

朱傳:“洵,信也,信與申同。”

孔疏:“鄭唯‘信兮’為異,言從軍之人與我疏遠,不復與我相親信,由不親信,故不與己相救活,義相接成也。”

孔疏:箋“州吁……伤之”,“隱四年《左傳》曰:‘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無衆,安忍無親,衆叛親離,難以濟矣。’杜預云:‘恃兵則民殘,民殘則衆叛。安忍則刑過,刑過則親離。’然則以州吁恃兵安忍,故衆叛親離,由是軍士棄其約,散而相遠,是以在軍之人傷其不相救活也。時州吁不自行,言州吁阻兵安忍者,以伐鄭之謀,州吁之由,州吁暴虐,民不得用,故衆叛親離,棄其約束。不必要州吁自行乃致此也。案《左傳》‘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則不戰矣。而軍士離散者,以其民不得用,雖未對敵,亦有離心,故有闊兮洵兮之歎也。”

陸音義:“遠,于萬反。洵,呼縣反,本或作詢,誤也,詢音荀,《韓詩》作‘夐’,夐亦遠也。信,毛音申。案:信即古伸字也.鄭如字。”

】陈第《毛诗古音考·卷一》:“信音伸。”

章解:

孔疏:“于嗟……信兮”,“毛以為,既臨伐鄭,軍士棄約而乖散,故其在軍之人歎而傷之,云:于嗟乎,此軍伍之人,今日與我乖闊兮,不與我相存救而生活兮。又重言之,云:于嗟乎,此軍伍之人與我相疏遠兮,不與我相存救,使性命得申極兮。‘乖闊’、與‘疏遠’及‘性命不得申極’,與‘不得生活兮’,一也,下句配成上句耳。”

朱傳:“言昔者契闊之約如此,而今不得活。偕老之信如此,而今不得伸,意必死亡,不復得與其室家遂前約之信也。”

四、譯詩

击鼓声振用兵踊,修漕城池独南行。

从孫子仲伐陈宋,我知难归心忧忡。

军士喪马于何处?寻求几何于林树。

约子生死于辛劳,执子之手相偕老。

我嗟苦遥难活命,誓约太逺我不信。

2022年8月26日星期五,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6608-1355071.html

上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3邶風5終風·總30
下一篇:《詩經》筆記:1國風3邶風7凱風·總32
收藏 IP: 27.19.158.*| 热度|

1 籍利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