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939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m9393

博文

“联觉”的神奇表现在哪里? ——-视感官会不会与其它感官串扰?〔10〕

已有 2192 次阅读 2022-7-18 12:21 |个人分类:小宇宙探索|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联觉”的神奇表现在哪里?

——-视感官会不会与其它感官串扰?〔10〕

都世民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联觉问题。这也是现代视觉讨论的范畴〔10〕。首先讨论”联觉”的学科属性。然后讨论"联觉”的自身属性。最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联觉”现象?

关键词:现代视觉联觉,学科,属性,传统文化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2713139

https://mp.weixin.qq.com/cgi-bin/home?t=home/index&token=511591111&lang=zh_CN

引言

·2018-10-18,中科院物理所发文:"你能感受到歌声的咸甜和字母的冷暖吗?

https://page.om.qq.com/page/ONy2D_PVc0faZtCFT3RHPI9A0

·2022-05-23,有一篇网文。联觉:艺术中惊人而强大的感官融合

https://it.sohu.com/a/549788282_638531

啊。

·2022-07-13,《参考消息报道:”神奇的联觉”。

·2022-07-13潇湘晨报发表文章:“联觉”是什么?它有多神奇?参考消息网7月13日也做了报道。

以上文章。都讨论“联觉”这个概念。在百度网也有这个词条。

作家纳博科夫就是一位著名的联觉者,图片来源:brainpickings.org

 

 

联觉”的学科属性

1)什么是联觉(Synesthesia)

联觉是一种感知现象。刺激一个感官,会引发另一个感官的感受,这种现象叫联觉联觉这个名词来自希腊文,联合和感官两个字合成。

2)联觉是心理学术语

3)联觉是什么时候发现?

业内专家认为是在17世纪希腊哲学家最早发现的。有记载的是1812年,奥地利一名医生维希·萨克斯,他讲述了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语言和音乐是有颜色的。

到19世纪,这种研究消退。到20世纪80年代,这种现象被认可,看作神经系统的现象。

4)为什么神经学家提出这一概念?

20世纪80年代由神经学家理查德·系托维奇提出的。他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

2)为什么划到心理学科?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人类的五种感觉通道,通常情况下,它们各司其职,接收并加工周围的各种信息。但有时,在少数人身上也会出现两个或多个感觉通道交叉的现象。从其实质来看。他是属于感官范畴?不是属于神经系统。感官都与神经纤维相联系。这5个感官,在神经系统中综合。为什么现在把它划到心理学科?

3)从5个感官的综合来看,应该属于生物学范畴。每个感官的通道并不止一个。这5个感官为什么感觉是区分开的?它是怎样被区分的?

4)上个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应用磁共振扫描,将音色联觉受试者,蒙住眼睛进行测试,发现在发送声音的时候,大脑视觉区域有表现。还发现受试者负责感知和注意力的区域灰质较多。用这样的方法。能不能够说明联觉现象的机理?也就是说微观层面的表现与宏观的表现是什么关系?至少说明这个现象与视觉感官、大脑、心、听觉感官、都有关联。这不是一个学科的问题。

5)研究“联觉”的现象。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从这些内容中去分类,看属于哪个学科?

 

"联觉”的自身属性

 

1)”联觉”特殊性。

联觉”有70多种。如果按感官分类,5个感官都相互有影响和关联。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也就是说具有特殊性。如果按照5个感官的排列组合,那么联觉不会是70多种,应该更多。

2)联觉”的共性

产生联觉”现象,与个人意愿院无关。有的情况就有普遍性。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

3)联觉”的时效性

有的处理人从15年起有这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这说明它有时效性。

4)联觉”的优越性和弊端

有研究者认为,有这种现象的人,具有创造性感受体验。也有研究者认为有这种现象的人记忆力强,处理信息的速度快。有这种现象的儿童,词汇量大,读写能力强。

5)联觉”现象是先天,还是后天?

有研究者认为。没有联觉”现象的人可以通过训练具有这种现象。这说明是后天的。由此看来,机器人也可以Oh.有这种现象了。这可能吗?因为机器人有深度学习的说法。但没有人证明这一现象。

奇怪的是,有脑损伤的人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就不能证明是后天学习得出来的。这是人体的另一株反应。机理是什么?

6)研究者为什么关心这种现象?

由于上述原因,研究者想利用这些现象来解决儿童自闭症和阅读困难、多动症。增强人的记忆力。这种想法是好的。

如果机理不清是很难解决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联觉”现象?

 

“望梅止渴”这一成语,流传很广,深入人心。

这个成语出现在水浒传上。这是中国四大名著。”官人今日眼见一文也无,提甚三五两银子,正是教俺“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这一成语的出处,早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另外,元·贾仲名《对玉梳》:“你要我便是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曹操。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从上述现象而论,人们听到梅子,想到梅子的酸味儿,会不由自主的口水产生。也就是说听觉感官获得的信息,产生了联想,这联想又引起了味觉感官有反应。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中国文化中没有联觉这一个词。

《楞严经》第三卷:”复云何知甜苦二相。若从舌生。必无甜淡。及与苦尘。斯知味根。本无自性。当知味舌与尝。俱无处所。即尝与味。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识从声生。许声因闻而有声相。闻应闻识。不闻非界。闻则同声。识已被闻。谁知闻识。若无知者。终如草木。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是故。

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香法味法。及与触法。相状分明。以对五根。非意所摄”。

“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五个感官称为根,相对应的五尘,产生的法相是彼此分明的。也不是思维体产生的。

那么感官之间产生的这些现象是正常状态,还是不正常状态?

如果按照现在的电子系统。构建的各种通道是相互隔离的。不希望彼此相互干扰。联觉现象是不是相互干扰的表征?

 

总之,笔者对下列问题仍然疑惑:

·联觉是一种感官混合现象,是感官信息综合的串扰?

·联觉与联想是什么关系?

·联觉为什么是心理学术语?

·联觉为什么不是脑科学术语?

·联觉的几个感官所成的相状,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互相发生关联?他们是怎么综合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347773.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双墩刻符”是漢字?
下一篇:镜子实验能够产生意识吗? ——-现代视觉的新问题〔11〕
收藏 IP: 219.237.1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