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带盐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gu66666 为寂静的土壤代言

博文

查清五色国土,守护大国粮仓 精选

已有 6641 次阅读 2022-10-30 16:35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查清五色国土,守护大国粮仓

杨顺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0年,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配合着姚明和钟南山等人的宣传,生动形象地将人口普查与你我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人口普查的重要性带进了千家万户的心中。不过,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的是,一场重要性堪比人口普查的土壤普查正在我们的五色国土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什么是土壤普查?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包括立地条件调查、土壤性状调查和土壤利用方式、强度、产能调查。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clip_image001.png

clip_image002.png

土壤普查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21世纪以前的两次全国土壤普查

1958~1960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这次普查以耕地土壤为对象,查清了耕地土壤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农民群众鉴别、利用和改良土壤的经验,完成了4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分区图、土壤养分图)1志(土壤志)。对耕种土壤分类给予的特殊关注,为以后耕种土壤研究和我国人为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不过,第一次土壤普查局限性也较多,比如调查对象局限于耕地土壤,现在流存和可供查询使用的资料也不多。

clip_image003.png

《中国土种志》

1979~1994年,我国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这次普查以县为单位,对我国全境的陆地开展了土壤普查与制图、土地利用调查和土壤养分调查。最终,绘制了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图,编绘相应的土壤类型图、土壤资源利用图、土壤养分图、土壤改良分区图,完成了《中国土壤》及各省、区、县的土壤志等专著、《中国土种志》六卷和各省区《土种志》以及中国《土壤普查数据》等,为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土壤资料。这些成果至今仍然是最全、最详细的全国土壤普查资料,在农业、国土和环保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这次普查依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比如,当时的采样点位缺乏精准定位,只描述了调查时的地址,后续若想回到原点位监测,已经几乎不可能。另外,土壤分类的指标及分类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完全统一,出现了很多“同名异土、同土异名”的现象。

clip_image004.png

马溶之在进行土壤调查

clip_image005.jpg

马溶之、席承藩先后指导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4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国际形势依然波诡云谲,吃饭问题依旧是天大之事。粮食安全始终是我们从容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定海神针。可是,“万物土中生”,经过这么多年的高强度利用,我们脚下的土壤早已疲惫不堪,连续43年未曾“体检”的她能否继续养好中国,延续千年的农耕传奇?

clip_image006.jpg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标识

clip_image007.jpg

clip_image008.jpg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土壤调查技术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2022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正式启动。这是一场事关国情国力的大调查,也是土壤学服务国家需求的重大机遇。这次普查以完善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这次普查计划于2025年全部完成。

clip_image009.jpg

华东区剖面土壤调查与采样技术培训班在南京举办

clip_image010.jpg

查清我国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是土壤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点个人感悟

2016年夏,我自江城放舟东去,山一程、水一程,来到古都南京,来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继续求学。就在我初次踏入土壤所大门,看到它就是这样一个小小庭院时,不免失落与疑惑——这真是我心目中的中国土壤学研究殿堂吗?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事实证明,我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翻开土壤所的历史档案,发现这里有着层出不穷的土壤学大师:马溶之、熊毅、李庆逵、宋达泉、席承藩、朱显谟、于天仁······他们或工于土壤调查与分类,为查清我国土壤资源的家底和绘制一张中国土壤图燃尽青春;或长于土壤地力提升,将一片片贫瘠的耕地改造成丰收的沃土,丰盈大国粮仓;又或致力于土壤环境安全,为消除环境污染,守护土壤健康贡献力量。就在我惊叹于他们的成就时,“土壤普查”四个字再次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历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

clip_image011.jpg

土壤调查人员在对剖面进行拍照

clip_image012.jpg

在青藏高原上跋山涉水的土壤调查人员

土壤普查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爬山涉水是家常便饭,挖坑取土是常规操作,鉴土绘图是主要内容,改土增粮是最终目的。但若问他们苦不苦、累不累?只见他们把自豪写在脸上。确实,当一个人的毕生所学能够为国所用时,何来苦累之说呢?

clip_image013.jpg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有幸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的一员。初承任务之时,我也曾惆怅自己要失去科研先机,担心自己做不好普查工作。但是,一想到神采飞扬的土壤学老师,想到那群视土壤普查为终生使命的老一辈土壤学家,我的心就变得无比坚定——我要做和他们一样的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身上闪耀的普查精神,不就是对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最好诠释吗?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时代赋予我们土壤学人的重要使命——查清五色国土,守护大国粮仓!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疑难解答,http://www.moa.gov.cn/ztzl/dscqgtrpc/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发展历程,2003年11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25565-1361549.html

上一篇:土壤普查的必备书——《野外土壤描述与采样手册》
下一篇:读崔凯《谷物的故事》
收藏 IP: 159.226.106.*| 热度|

16 尤明庆 金祖雪 杨正瓴 苏德辰 史晓雷 郑强 张晓良 曾荣昌 李建国 周忠浩 刘秀梅 杨顺楷 宁利中 王启云 崔锦华 陆仲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