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10.47.0.*   [62]李雷雷   2012-6-11 22:01
ok,刚刚看了邮箱,shankar说:Sorry, there is no solution book。我去。
IP: 120.209.165.*   [61]wangyiyan   2012-6-2 18:02
想问下师兄科院理论物理出来一般都做什么?难道大部分都出国吗?有多大可能留在研究所呢?
我的回复(2012-6-2 18:43):问得好,可能下周我会写另外一篇说说这事儿
IP: 59.71.152.*   [60]laokanke   2012-5-15 14:04
唉,一声叹息!
艺术家们作弊也都是艺术的,虽然是很低俗的艺术,但已经足够让纪检部门无所作为或无能为力了。
====================
这几个字敲完,博文已经不见了,是我慢呢?还是刀快?
我的回复(2012-5-15 14:18):我自己删了,因为发现这个视频是2004年的,已经很久了。
IP: 110.96.114.*   [59]Yingxs   2012-4-29 09:20
你好Neil 同学,认识你还是在我读博士期间,偶尔看到你的博客,感觉你是一个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鲁迅式人物。几乎看了你所有的博文。去年毕业后分到部队,就再没有光顾你的博客了。昨晚,在书架上翻出你的《玩进中科院》看了一段,随手放到沙发上,被我家宝贝看到。
他说:玩-进-中-科-院,什么意思?这本书讲了什么?
我说:讲了作者吴宝俊“哥哥”如何“玩”到中国科学院的。
他说:啊?他是科学家牛顿吗?一边玩,一边研究科学,真有意思,我能见见他吗?
我说:从现在起,只要你坚持不懈的努力,而且也愿意研究物理的话,长大后你就去中科院找他。
他说:啥时物理?是物体的道理吗?物体讲道理吗?
我说:好像是。
他说:没问题,我最愿意研究各种东西了。
我儿子7岁。
他真的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举生活中一个片段:自从我跟他说了惯性这个词后,他每次骑自行车时都骑得飞快,然后急刹车,感觉一下自己身体的变化。
他喜欢做实验,喜欢动手,喜欢看乱七八糟的书。现在正读《玩进中科院》呢。
最后,祝你节日快乐!
我的回复(2012-4-29 10:29):哈哈,谢谢!也祝你们快乐幸福!
IP: 61.50.133.*   [58]谢力   2012-4-25 20:04
偶然听到你的音乐 with an orchid. 以前看凤凰卫视都把它和海上冲浪联系一起。感谢。不过对你反方,不感冒。
IP: 202.122.36.*   [57]邢志忠   2012-4-21 17:09
那神马,好。
IP: 202.122.36.*   [56]邢志忠   2012-4-21 07:09
宝俊,我欠你的书终于可以还了。告诉我你的地址,我给你交换过去?ZZ
IP: 202.114.66.*   [55]liliyy   2012-4-7 21:39
激动中······谢谢老师!非常感谢!
IP: 202.114.66.*   [54]liliyy   2012-4-7 20:57
敬爱的吴老师:
您好!我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在科学网的“博主委员会”中找到了您,由于毕业论文的需要,想麻烦您做一份调查问卷http://www.sojump.com/jq/1412573.aspx ,目的在于了解 学术性社区 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成果可能会有助于加强您与他人的学术交流。
打扰您啦,谢谢您!
祝好!
我的回复(2012-4-7 21:37):已做完。
IP: 222.247.53.*   [53]刘全慧   2012-4-2 10:44
宝哥哥:你俊哥哥来了!微观一下去?
http://blog.sciencenet.cn/u/stringworker
IP: 220.249.103.*   [52]laokanke   2012-3-18 21:41
这个教授确实让人无语
不过从写博客的角度讲,你应该把视频介绍也贴过来,因为博客的读者中什么人都有,有人就是不喜欢看完链接再评论,你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
呵呵,你是不知道他原来用的是什么标题,现在你看到的是我回复他之后改正过了的标题。
我的回复(2012-3-18 23:23):批评教授的帖子标题过激,相比起一个教授拿错误的言论来忽悠公众,其负面影响要小得多。
IP: 180.109.42.*   [51]曾建   2012-3-16 18:27
吴老师您好,我最近新发博文《刨根问底:2、药品的生产、价格和推广》,对中国的药品的定价机制和推广模式做了一定的分析,并结合现有资料解释了人民对“医药代表”悲观看法的原因。欢迎您前来指导并提供宝贵意见!
我的回复(2012-3-16 20:14):我对药品完全不懂啊。。。。
IP: 87.95.103.*   [50]甘春梅   2011-12-21 04:37
您好。我是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博士生甘春梅。想麻烦您帮我们做一份有关“学术博客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的调查问卷(需要7-8分钟时间,问卷地址:http://www.sojump.com/jq/1201103.aspx)。
        本次调查完全出于学术研究目的,旨在考察个体通过学术博客与他人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行为的心理情况。研究的成果将有助于增强您和他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对知识管理的深层知识。
        对您的合作和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回复(2011-12-21 12:51):已填写问卷
IP: 210.26.51.*   [49]sofsea   2011-12-12 17:03
博主还是个电子竞技爱好者。膜拜
IP: 123.125.166.*   [48]lz3201   2011-11-30 21:12
哈哈,我还在友情链接里,真荣幸啊
我的回复(2011-11-30 21:17):最近怎么样?
IP: 222.170.226.*   [47]jingyu0328   2011-11-30 15:47
大四找工作的问题。
我设想比如大四考试在4月份,则剩下3个月,
用来评成绩,评奖学金,决定读研事宜(包括面试),毕业狂欢,找工作,等等。
大学本身应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哪怕你毕业后1整年用来找工作,
也没有让大学迁就你找工作的道理。
如果大四预定为找工作专用,那还不如把大学改为3年制或3.5年制。

何况,如果大家确实学之有物,且大学生不像现在这样多如牛毛,
则找工作应当相对容易,甚至可以学校单位之间形成一系列定向的毕业生输送。
IP: 222.170.226.*   [46]jingyu0328   2011-11-30 15:42
回你的上一条。
这里只说你的理论物理专业。
个人一开始就想到你说的这一弊端了--没用过量子场论的怎么办。
可我觉得用5年的时间去准备终究比用4个月的时间要好一些。

这样可使研究生的工作状态更像个“物理人”--
既有平日的科研课题,也有一些“物理爱好”(当然这是强迫的)
然后这些量子场论的“爱好”有可能对他们的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会有些新思路启发。

当然我这纯属yy,比如说万一要是搞研究必须全天候全身心投入,
根本没有量子场论的立锥之地,那前面我说的全都完全不成立。
望赐教。
我的回复(2011-11-30 15:46):等你读两年研究生就会明白,你这个建议实现不了。一个人学完一门课,你3年以后再来考,他八成就得重学一遍了。

就好比你上了大学,3年以后重新回去参加高考,很多东西也要重新过一遍才能通过。
IP: 222.170.226.*   [45]jingyu0328   2011-11-30 15:20
我扯了这么多,只是为了他山之石,道理上便于引出。
现在回到您谈的研究生培养问题上。
个人感觉可以这样:仍然只是第一年上课,
但是,不忙考试,5年的博士,到4年半的时候再把量子场论之类的课全考一遍。
考试通过而论文写得不好者,可以退而求其次给个硕士。

这样可以:
1.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整体对这些课的吸收和把握上,而不是天天想着考试怎么过;
2.等到在科研中已经用过,吸收理解过之后,再来考一遍,至少不用太放水了。。
3.避免学生出于功利的目的,凡是不用的东西统统不看,利于建立整体的物理框架。

当然,我还没读过研究生,这难免是凭空臆想。
和您一样,光着一个小问题,就很复杂,我们只是讨论。
如果您有兴趣,不妨评判一下是否合理。
可直接批判,我只是随便说说。
我的回复(2011-11-30 15:26):个人感觉可以这样:仍然只是第一年上课,
但是,不忙考试,5年的博士,到4年半的时候再把量子场论之类的课全考一遍。
考试通过而论文写得不好者,可以退而求其次给个硕士。

————不可能,因为不少专业和方向做课题时用不到量子场论,你在毕业的时候考,那些过去4年里根本没用过量子场论的专业就要杯具了。
IP: 222.170.226.*   [44]jingyu0328   2011-11-30 15:13
有人说一考定终身不好,
但是我的感觉,如果必须要通过考试来决定,
一考定终身反而是最人性化的制度,
因为它至少使学生(比如在高中时)有3年的时间系统地学好需要的科目,
允许一部分科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
于是我们看到,在高考中,优胜的人往往是学法各异的;
而在大学中,成绩高的往往都是那些没什么独到见解,各科都一般的女生。

即使高考失利,但毕竟3年的根基已定,只需再来一年即可;
而我见过一个大学不好好学的人,想考研究生,结果一连考了5年没考上,
最要命的是他连本科的课程都没学好多少。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的回复(2011-11-30 15:17):这么说吧,现阶段要实现较高淘汰率对中国的大学而言是做不到的事,因为我们的水平没到。
IP: 220.182.3.*   [43]周猛   2011-11-26 23:47
算是有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