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中医病理生理学
罗文新 2023-12-17 11:44
中医没有病理生理学这门学科。讨论中医病理生理,是一种偿试。
个人分类: 中医|8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冠肺炎临床分期分型(中医辨证)
罗文新 2022-4-29 14:22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7d,多数不超过14d,最长可达24d。 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起病时,无明显发热,少数患者伴有鼻塞、咽喉痛、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 ...
个人分类: 临床|17813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冠肺炎的中医药辅助治疗(2022)
罗文新 2022-4-29 14:13
中医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经过循证医学验证疗效可靠的治疗药物。中医药主要是按人体的临床表现用药,对证(对症)处理有明显优势。中医中药可调节病毒性肺炎的各个病理生理环节,有利于协助患者度过难关。虽然体外试验药中有不少抗病毒的成分,中药治疗也决不能以抗病毒为主 ...
个人分类: 临床|193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治疗(八版)
罗文新 2020-3-6 12:07
第一章 病原学 一、病原学特点 (一)形态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为不分节段的单股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a、β、γ和δ四个属。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 ...
个人分类: 临床|18025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治疗(七版)
罗文新 2020-2-28 08:09
前言 2019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随着疫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国家《新型冠状病 ...
个人分类: 临床|859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综合诊疗(六版)
罗文新 2020-2-10 21:49
第一章 病原学 一.病原学特点 1 .形态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根据血清型和基因组特点冠状病毒亚科被分为a、β、γ和δ四个属。冠状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由于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 其 ...
个人分类: 临床|178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诊ubk
罗文新 2020-2-10 21:41
前言 2019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杂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随着疫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国家《新型冠 ...
51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综合诊疗
罗文新 2020-2-7 13:12
前言 2019 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杂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随着疫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国家《新型冠 ...
个人分类: 临床|45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医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型
罗文新 2019-8-21 20:15
中医病理生理(二)临床表现型 概述 除了不能密切接触人体外,中医的其他的临床观察是十分详细的。特别是对人的面部表观,舌的外观,桡动脉搏动的感知,有许多独到之处。 古代中医诊断疾病,以症状为主线。现代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仍没有超出这个界限。观测人体疾病的方法,主要靠对面容的观察,舌质的观察 ...
个人分类: 中医|3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病理生理学(一)中医十证
罗文新 2014-8-7 19:40
中医病理生理学 中医十证 罗文新著 第一章 人体的十种基本生理状态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体质。不同体质人的生理状态也不同,其健康或亚健康状况也各异。同一个体在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也可表现出不同生理病理特征。 古代中国人,对人体的观察是十分仔细的。由于文化习惯的限制, ...
个人分类: 理论|349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