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1.7.132.*   [257]minkt   2014-8-23 14:48
说到底:粒子的单体运动无人能说清楚,吴老师的观点与哥本哈根学派的观点不同,量子力学是维心的还是维物?试验结果精度很高,但对基本问题回答一塌糊涂(不同观点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解释),广义相对论也一样,霍金研究了几十年,到头来也自我否则(这点令人佩服,科学界几乎无人敢自我否定)
IP: 123.114.39.*   [256]吴中祥   2014-8-23 08:42
哈!
    其实,统计得到的最可机分布函数,就是由包括所有可能的速度和位置组成的相宇统计得到的!
IP: 124.161.23.*   [255]杨新铁   2014-8-23 07:37
为什么都仅仅考虑粒子单向通过狭缝,而不考虑它还会从狭缝倒飞回耒,?如果采用新的背景,就会有新介择,以此统一波粒两相之间的矛盾。
IP: 222.130.128.*   [254]吴中祥   2014-8-22 08:16
哈!
在狭缝后面装置探测器,专门探测光子通过的是哪一条狭缝
当然,已经改变了
大量粒子的干涉条件!
怎能否定大量粒子的统计规律?!
IP: 123.112.106.*   [253]吴中祥   2014-8-21 21:41
哈!
时空相宇统计的最可机分布函数就是相应的波函数
就充分证明了:
量子力学及其场论都是
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当然是大量粒子统计的最可机状态!
    
IP: 123.112.106.*   [252]吴中祥   2014-8-21 20:46
哈!
探测从出发点到屏幕所走的路径,
只能是对其中的个别粒子,不可能是大量的每个粒子啊!
你的错误认识,就在这里啊!
你怎么还弄不清楚呢?
    
IP: 171.37.52.*   [251]minkt   2014-8-21 20:04
我说的探测,是指探测从出发点到屏幕所走的路径,而非之粒子到达屏幕之后在屏幕的分布;就说想如果弄清楚粒子是怎么走动的,走哪条路径,通过那个缝,则粒子在屏幕上只留下两个影像,否则有多个影像(干涉现象),就是观察行为使粒子从波动性演变成粒子性,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单体行为还是系统的统计行为?
IP: 123.112.106.*   [250]吴中祥   2014-8-21 18:16
哈!
    你认识错了啊!
  所有实验只能是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探测,

       如此探测的粒子当然看不出 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统计必然出现的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IP: 123.112.106.*   [249]吴中祥   2014-8-21 14:10
哈!
怎么这么多人都是一个头像?
干嘛不用自己的?
    
IP: 182.88.8.*   [248]minkt   2014-8-20 23:46
我的意思是:只要对路径进行探测,大量粒子表现出来的就是粒子行为,干涉现象消失了,如果不对路径进行观察,大量粒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波动性.不同条件(有观察行为和没有观察行为),对粒子的影响该如何解悉?
我的回复(2014-8-21 07:17):哈!
你对那种实验的这种认识
是错误的啊!
怎么能对大量粒子的路径观测啊!
只能是其中的个别粒子啊!
  
IP: 123.114.59.*   [247]吴中祥   2014-8-20 21:54
哈!
大量粒子不同的概率分布
只是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统计结果!

其中各个粒子的力的特性并无变化!

正因如此,才能统计求得
粒子集团的各种特性!

  
IP: 123.114.59.*   [246]吴中祥   2014-8-20 21:44
哈!

  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当然没有干涉现象!

   但是,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的干涉现象呢?

IP: 123.114.59.*   [245]吴中祥   2014-8-20 21:39
哈!
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当然不会有干涉现象
但是,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统计必然出现的干涉现象呢?
  
IP: 58.254.11.*   [244]张成刚   2014-8-20 20:15
是大量粒子受到了里的作用,最终各自沿着改变后的运动状态运动,才出现了不同的分布概率!希望能理解!
IP: 182.88.25.*   [243]minkt   2014-8-20 20:01
干涉的产生用统计方法来解析,说的过去,问题在于:
为什么只要对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干涉就消失,这个问题无人能说得清,道的明,我知道有种说法就是,粒子同时从两个缝(歌本哈根派的正统说法)
IP: 123.114.41.*   [242]吴中祥   2014-8-20 20:01
哈!
我已经坦率地说清楚了
对你那个设想、模拟的力
的看法!
没有新的意见
仅供参考!

至于各种干涉、衍射
不是各粒子受不同的力
而只是
不同条件下
大量粒子的不同统计表现!
  
IP: 58.254.11.*   [241]张成刚   2014-8-20 19:52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量子笔迹》一书中已经暗含了这个问题,书中提到了微观作用力,是指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狭缝周围的物质其实可以等效为微观粒子,对于单缝就是穿过粒子和等效粒子之间的作用,对于分别先后打开两个缝的衍射,就是穿射粒子和两个等效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同时开两个缝的衍射,就是穿过上缝的粒子,下缝的粒子,和两个等效粒子之间的作用。也就是说单缝是两个两体的运动力学,先后开两缝是三体的运动力学,同时开两缝是四体的运动力学!这很清楚的!
IP: 222.130.131.*   [240]吴中祥   2014-8-20 00:30
哈!
这些实验又怎能否定穿过双鏠
的光子的统计几率特性!

IP: 171.36.228.*   [239]minkt   2014-8-20 00:20
玄妙之处在于:如果确定电子是从那个缝过去的,则不管多少电子都不存在干涉图案,1967年,傅立诰(R. Pfleegor)与曼德尔(L. Mandel)完成实验演示,使用两个激光源,可以产生“双源干涉”,假若探测器获得光子是从哪个激光器发射出来的路径信息,则在探测屏不会显示出干涉图样;假若不存在路径信息,则在探测屏会显示出干涉图样。这意味着当探测屏显示出干涉图样时,无法得知光子的发射源是哪个激光器[25][2]:50-52。

1972年,理查德·西利托与凯瑟琳·威克斯(Catherine Wykes)将双缝实验做修改,在任何时间,只有一条狭缝是开放的,另外一条狭缝是关闭的。参予干涉作用的光子的平均密度超小于 1 ,在任何时间,光子只能经过两条狭缝中的一条狭缝。虽然如此,假若路径程差允许抵达探测屏的光子可以来自任意一条狭缝,干涉图样仍旧能被观察到.[26]。

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更进一步地发现了,干涉现象并不只限制于像质子、中子、电子等等基本粒子。用双缝实验检试大分子构造,像富勒烯 ( C_{60} ) ,也能够产生类似的干涉图样[27]。

2012年,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实现了理查·费曼所描述的双缝思想实验。[注 4]该实验使用最新仪器,可以随意控制每一条真正狭缝的关闭与开放。该实验检试电子在以下三种状况所出现的物理行为:第一条狭缝开放与第二条狭缝关闭、第一条狭缝关闭与第二条狭缝开放、两条狭缝都开放。实验结果符合量子力学的量子叠加原理,演示出电子的波动性。该实验还实际探测到电子一个一个的抵达探测屏,演示出电子的粒子性[28][注 2]。
IP: 222.130.131.*   [238]吴中祥   2014-8-19 21:24
哈!

电子当然可以一个个地辐射

但是,

各个电子在屏幕是都只是一个点。

只有连续大量电子

在屏幕是的最可机分布

才能形成相应的衍射图像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3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