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71.36.228.*   [237]minkt   2014-8-19 20:28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现在已发展出来能够可靠地发射单独电子的物理仪器。使用这种单独电子发射器来进行双缝实验,可以使得在任意时间最多只有一个电子存在于发射器与探测屏之间,因此,每一次最多只有一个电子通过双狭缝,而不是一大群电子在很短时间间隔内挤着要通过双狭缝。值得注意的是,如右图所示,探测屏累积很多次电子冲击事件之后,会显示出熟悉的干涉图样。从这图样可以推论,单独电子似乎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14]:110,并且自已与自己干涉[注 1]。这些实验结果并不符合平常观察到的离散物体的物理行为。可是,从原子到更复杂的分子,包括巴基球,都会发生类似现象[16][17]。

不论是电子、中子或是任何其它量子尺寸的粒子,在双缝实验里,粒子抵达探测屏的位置的概率分布具有高度的决定性。量子力学可以精确地预测粒子抵达探测屏任意位置的概率密度,可是,量子力学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刻,在探测屏的什么位置,会有一个粒子抵达。这无可争议的结果,是经过多次重复地实验而得到的。这结果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困惑,因为无法预测粒子的抵达位置,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缘由而发生的粒子的抵达事件。很多物理学者非常不愿意接受的这种事实。[18]:204-213。尽管量子力学可以正确地预测实验结果,量子力学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为什么粒子似乎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从这里可以推论量子力学并不完备,一个完备的理论必须对这些难题给出满意解释。尼尔斯·波尔反驳,这正好显示出量子力学的优点,量子力学不会用不恰当的经典概念来解释这种量子现象,如果必要,量子力学可以寻找与应用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些难题[2]:18-21。
IP: 123.114.59.*   [236]吴中祥   2014-8-18 13:04
哈!
请你还要注意
所有衍射、干涉实验
的光子或电子
都是
大量的
不能
个别、 少数的!
IP: 123.114.59.*   [235]吴中祥   2014-8-18 07:21
哈!

你应区分弄懂:

干涉是大量粒子的统计效应

摄像是大量粒子的各自聚焦

啊!


IP: 171.37.55.*   [234]minkt   2014-8-17 23:30
光子(或电子),不管是单电子或多电子,如果不对它们通过双缝的行为进行观察(,也就是装摄像头以观察它们从哪个缝过去),则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出现干涉,但只要对观察它们是怎么通过双缝的,双缝后面屏幕上的干涉则不出现.或则说单电子或光子怎么会产生自我干涉?
IP: 123.114.57.*   [233]吴中祥   2014-8-17 18:43
哈!
请具体举出有什么不信服的?!
IP: 123.114.57.*   [232]吴中祥   2014-8-17 18:23
干涉与摄像

当然是不同的原理!

难道还不清楚吗?!

一个是大量粒子的统计效应

一个是大量粒子的各自聚焦

啊!

用得着那么多文献吗?!~
IP: 182.88.125.*   [231]minkt   2014-8-17 11:09
列举文献的意思就是:如何理解光子是如何通过双缝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说法能令人信服.
IP: 123.114.57.*   [230]吴中祥   2014-8-17 07:14
哈!

干涉与摄像

当然是不同的原理!

就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何须列举多个文献?

IP: 182.88.199.*   [229]minkt   2014-8-16 23:05
也许我表达不清,再问:
双缝试验,不装针孔摄像头,则出现干涉,装了,则干涉消失,关于这点,维基百科中双缝试验的介绍列举了很多文献,老师昨天的回答说服力不强.
IP: 123.114.48.*   [228]吴中祥   2014-8-15 07:28
哈!

大量光子或电子也只有

在双缝的条件下

统计表现的“波”

的干涉现象

才能在相应的屏幕上

显现那样的干涉条纹。

没有屏幕就看不到

摄像头相当于

提供了一个可摄像的屏幕。

IP: 171.37.66.*   [227]minkt   2014-8-14 16:30
光(电子)的双缝试验,如果不在双缝处装摄像头,出现干涉现象,但如果装了,则不会出现,请问老师是如何理解的
IP: 123.114.35.*   [226]吴中祥   2014-8-12 19:43
哈!

光子独立状态

当然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

现有能观测到的

都是

大量的光子

啊!

IP: 221.7.132.*   [225]minkt   2014-8-12 14:24
那就是说,光子独立状态也许不存在,当前没法观察单光子行为(包括单光子吸收的行为),所有光的行为均须使用统计方法来描述,相对论性量子(包括场的量子)只有用统计说法才是合理的。
IP: 123.114.61.*   [224]吴中祥   2014-8-12 10:51
哈!

关键在于:

弄清使得地壳塌陷、震动

的原因和规律!

IP: 123.114.61.*   [223]吴中祥   2014-8-12 07:02
哈!
吸收不是碰撞,但也可相当于碰撞后形成1个粒子的情况。
大量光子就应按其时空统计的波的特性处理,就与简单碰撞理论的结果迴异啊!
IP: 171.37.62.*   [222]minkt   2014-8-12 02:16
吸收再辐射,光射入水,有折返射,吸收就是个作用,从微观层面,是光子和水分子的作用,如果存在光子的独立状态,这个吸收过程必然是光子的碰撞过程,从统计的角度说,碰撞之后的方向是乱的,怎么折返射又那么规则呢?以场的观点,同样涉及到场能量交换后方向规则变化的问题,关注的是相互转换的机制问题,,不知目前的最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是什么状况
IP: 123.112.96.*   [221]吴中祥   2014-8-11 19:45
哈!

吸收再辐射,光子有一定的弛豫时间,再辐射可能有频率的改变,都可按照前述回答解决问题啊!光在同一介质中光速不变,在两种不同的物质边缘,的传播相应的光速就按不同的折射率改变,
都符合客观实际,
没有什么困难啊!
IP: 221.7.132.*   [220]minkt   2014-8-11 13:48
吸收再辐射,此光非彼光了,边界问题最让人疑惑,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边缘,如何发生作用,在密度不同的物质中,既有原来的光,也有吸收再辐射的光,各种物理理论处理呢?
IP: 123.112.97.*   [219]吴中祥   2014-8-10 21:01
光子的静止质量=0,速度=c,在介质中速度的减小
只是因为被其原子中的电子吸收后再辐射而延迟了的结果!
光子的运动质量和动能
都只能由大量同种光子统计的频率表达。
由此都符合相对论规律,
大量光子符合时空相宇的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正是一种
以波函数为基础的时空统计物理。
对于它们,
光子当然都是协调的。
当然也不同于静止质量不=0的粒子。
IP: 182.88.118.*   [218]minkt   2014-8-10 11:54
有没有特别的材料,光在其中的速度特别慢,这样的话或许有些能观察特殊现象,光属于特别的状态,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电磁理论都对它适合,有没有人做过相应的研究,各种理论对光的处理是协调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