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2.130.128.*   [334]吴中祥   2014-8-22 08:16
哈!
在狭缝后面装置探测器,专门探测光子通过的是哪一条狭缝
当然,已经改变了
大量粒子的干涉条件!
怎能否定大量粒子的统计规律?!
IP: 171.37.52.*   [333]minkt   2014-8-22 00:01
稍微改变双缝实验的设计,在狭缝后面装置探测器,专门探测光子通过的是哪一条狭缝,则干涉图样会完全消失,不再能观察到干涉图样;替代显示出的是两个单缝图样的简单总和。这种反直觉而又容易制成的结果,使得物理学者感到非常困惑不解。帢斯拉夫·布鲁克纳(Časlav Brukner)与安东·蔡林格精简地表示如下:[5]


观察者可以决定是否装置探测器于光子的路径。从决定是否探测双缝实验的路径,他可以决定哪种性质成为物理实在。假若他选择不装置探测器,则干涉图样会成为物理实在;假若他选择装置探测器,则路径信息会成为物理实在。然而,更重要地,对于成为物理实在的世界里的任何特定元素,观察者不具有任何影响。具体而言,虽然他能够选择探测路径信息,他并无法改变光子通过的狭缝是左狭缝还是右狭缝,他只能从实验数据得知这结果。类似地,虽然他可以选择观察干涉图样,他并无法操控粒子会冲击到探测屏的哪个位置。两种结果都是完全随机的。

尚未特别加以处理的光束是由很多光子组成的,为了要进一步了解双缝实验的物理行为,物理学者好奇地问,假设光子是一个一个的通过狭缝,那么,会出现什么物理状况?[6]1909 年,为了解答这问题,杰弗里·泰勒爵士设计并且完成了一个很精致的双缝实验[7]。这实验将入射光束的强度大大降低,在任何时间间隔内,平均最多只有一个光子被发射出来。经过很久时间,累积许多光子于摄影胶片后,他发现,仍旧会出现类似的干涉图样。很清楚地,这意味着,虽然每次只有一个光子通过狭缝,这光子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自己与自己互相干涉![注 1]

自己与自己互相干涉,这个没法用统计的方法来说
IP: 123.112.106.*   [332]吴中祥   2014-8-21 21:41
哈!
时空相宇统计的最可机分布函数就是相应的波函数
就充分证明了:
量子力学及其场论都是
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薛定谔方程描述的当然是大量粒子统计的最可机状态!
    
IP: 123.112.106.*   [331]吴中祥   2014-8-21 20:46
哈!
探测从出发点到屏幕所走的路径,
只能是对其中的个别粒子,不可能是大量的每个粒子啊!
你的错误认识,就在这里啊!
你怎么还弄不清楚呢?
    
IP: 171.37.52.*   [330]minkt   2014-8-21 20:04
我说的探测,是指探测从出发点到屏幕所走的路径,而非之粒子到达屏幕之后在屏幕的分布;就说想如果弄清楚粒子是怎么走动的,走哪条路径,通过那个缝,则粒子在屏幕上只留下两个影像,否则有多个影像(干涉现象),就是观察行为使粒子从波动性演变成粒子性,薛定谔方程描述的是单体行为还是系统的统计行为?
IP: 123.112.106.*   [329]吴中祥   2014-8-21 18:16
哈!
    你认识错了啊!
  所有实验只能是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探测,

       如此探测的粒子当然看不出 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统计必然出现的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

      
IP: 123.112.106.*   [328]吴中祥   2014-8-21 14:10
哈!
怎么这么多人都是一个头像?
干嘛不用自己的?
    
IP: 182.88.8.*   [327]minkt   2014-8-20 23:46
我的意思是:只要对路径进行探测,大量粒子表现出来的就是粒子行为,干涉现象消失了,如果不对路径进行观察,大量粒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波动性.不同条件(有观察行为和没有观察行为),对粒子的影响该如何解悉?
我的回复(2014-8-21 07:17):哈!
你对那种实验的这种认识
是错误的啊!
怎么能对大量粒子的路径观测啊!
只能是其中的个别粒子啊!
  
IP: 123.114.59.*   [326]吴中祥   2014-8-20 21:54
哈!
大量粒子不同的概率分布
只是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统计结果!

其中各个粒子的力的特性并无变化!

正因如此,才能统计求得
粒子集团的各种特性!

  
IP: 123.114.59.*   [325]吴中祥   2014-8-20 21:44
哈!

  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当然没有干涉现象!

   但是,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的干涉现象呢?

IP: 123.114.59.*   [324]吴中祥   2014-8-20 21:39
哈!
对个别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当然不会有干涉现象
但是,怎能以此,否定大量粒子统计必然出现的干涉现象呢?
  
IP: 58.254.11.*   [323]张成刚   2014-8-20 20:15
是大量粒子受到了里的作用,最终各自沿着改变后的运动状态运动,才出现了不同的分布概率!希望能理解!
IP: 182.88.25.*   [322]minkt   2014-8-20 20:01
干涉的产生用统计方法来解析,说的过去,问题在于:
为什么只要对粒子的路径进行观测,干涉就消失,这个问题无人能说得清,道的明,我知道有种说法就是,粒子同时从两个缝(歌本哈根派的正统说法)
IP: 123.114.41.*   [321]吴中祥   2014-8-20 20:01
哈!
我已经坦率地说清楚了
对你那个设想、模拟的力
的看法!
没有新的意见
仅供参考!

至于各种干涉、衍射
不是各粒子受不同的力
而只是
不同条件下
大量粒子的不同统计表现!
  
IP: 58.254.11.*   [320]张成刚   2014-8-20 19:52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量子笔迹》一书中已经暗含了这个问题,书中提到了微观作用力,是指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狭缝周围的物质其实可以等效为微观粒子,对于单缝就是穿过粒子和等效粒子之间的作用,对于分别先后打开两个缝的衍射,就是穿射粒子和两个等效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同时开两个缝的衍射,就是穿过上缝的粒子,下缝的粒子,和两个等效粒子之间的作用。也就是说单缝是两个两体的运动力学,先后开两缝是三体的运动力学,同时开两缝是四体的运动力学!这很清楚的!
IP: 222.130.131.*   [319]吴中祥   2014-8-20 00:30
哈!
这些实验又怎能否定穿过双鏠
的光子的统计几率特性!

IP: 171.36.228.*   [318]minkt   2014-8-20 00:20
玄妙之处在于:如果确定电子是从那个缝过去的,则不管多少电子都不存在干涉图案,1967年,傅立诰(R. Pfleegor)与曼德尔(L. Mandel)完成实验演示,使用两个激光源,可以产生“双源干涉”,假若探测器获得光子是从哪个激光器发射出来的路径信息,则在探测屏不会显示出干涉图样;假若不存在路径信息,则在探测屏会显示出干涉图样。这意味着当探测屏显示出干涉图样时,无法得知光子的发射源是哪个激光器[25][2]:50-52。

1972年,理查德·西利托与凯瑟琳·威克斯(Catherine Wykes)将双缝实验做修改,在任何时间,只有一条狭缝是开放的,另外一条狭缝是关闭的。参予干涉作用的光子的平均密度超小于 1 ,在任何时间,光子只能经过两条狭缝中的一条狭缝。虽然如此,假若路径程差允许抵达探测屏的光子可以来自任意一条狭缝,干涉图样仍旧能被观察到.[26]。

近几年来的科学研究,更进一步地发现了,干涉现象并不只限制于像质子、中子、电子等等基本粒子。用双缝实验检试大分子构造,像富勒烯 ( C_{60} ) ,也能够产生类似的干涉图样[27]。

2012年,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实现了理查·费曼所描述的双缝思想实验。[注 4]该实验使用最新仪器,可以随意控制每一条真正狭缝的关闭与开放。该实验检试电子在以下三种状况所出现的物理行为:第一条狭缝开放与第二条狭缝关闭、第一条狭缝关闭与第二条狭缝开放、两条狭缝都开放。实验结果符合量子力学的量子叠加原理,演示出电子的波动性。该实验还实际探测到电子一个一个的抵达探测屏,演示出电子的粒子性[28][注 2]。
IP: 222.130.131.*   [317]吴中祥   2014-8-19 21:24
哈!

电子当然可以一个个地辐射

但是,

各个电子在屏幕是都只是一个点。

只有连续大量电子

在屏幕是的最可机分布

才能形成相应的衍射图像啊!

  
IP: 171.36.228.*   [316]minkt   2014-8-19 20:28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现在已发展出来能够可靠地发射单独电子的物理仪器。使用这种单独电子发射器来进行双缝实验,可以使得在任意时间最多只有一个电子存在于发射器与探测屏之间,因此,每一次最多只有一个电子通过双狭缝,而不是一大群电子在很短时间间隔内挤着要通过双狭缝。值得注意的是,如右图所示,探测屏累积很多次电子冲击事件之后,会显示出熟悉的干涉图样。从这图样可以推论,单独电子似乎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14]:110,并且自已与自己干涉[注 1]。这些实验结果并不符合平常观察到的离散物体的物理行为。可是,从原子到更复杂的分子,包括巴基球,都会发生类似现象[16][17]。

不论是电子、中子或是任何其它量子尺寸的粒子,在双缝实验里,粒子抵达探测屏的位置的概率分布具有高度的决定性。量子力学可以精确地预测粒子抵达探测屏任意位置的概率密度,可是,量子力学无法预测,在什么时刻,在探测屏的什么位置,会有一个粒子抵达。这无可争议的结果,是经过多次重复地实验而得到的。这结果给予了科学家极大的困惑,因为无法预测粒子的抵达位置,这意味着没有任何缘由而发生的粒子的抵达事件。很多物理学者非常不愿意接受的这种事实。[18]:204-213。尽管量子力学可以正确地预测实验结果,量子力学不能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类现象,为什么粒子似乎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从这里可以推论量子力学并不完备,一个完备的理论必须对这些难题给出满意解释。尼尔斯·波尔反驳,这正好显示出量子力学的优点,量子力学不会用不恰当的经典概念来解释这种量子现象,如果必要,量子力学可以寻找与应用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些难题[2]:18-21。
IP: 123.114.59.*   [315]吴中祥   2014-8-18 13:04
哈!
请你还要注意
所有衍射、干涉实验
的光子或电子
都是
大量的
不能
个别、 少数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7 07: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