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gao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ugao012

博文

对教育部奖励问卷调查的回应

已有 1768 次阅读 2023-1-15 15:35 |个人分类:科研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按:2013327收到教育部奖励问卷调查表,其中有一栏是征集具体书面意见的。这篇短文是当时对教育部奖励问卷调查应。将近10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加突出,值得深刻反思。)

 

教育部的定位重要。高层次的科技奖励,国均有多个层次但在颁奖目的上似乎有不小的差别美国科学界认为诺贝尔奖是第一层次,美国科学院院士称号是第二层次其他国家和学术团体的奖励为第三层次。这些奖励的定位都是要表明对科技科技发现和发明优先权的承认。

科技成果是以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的形式出现的。在科技奖励尚未盛行的早期,所谓承认常常是通过对科技术语的命名而实现的,如牛顿定律、谱朗克常数、高斯方法等,这样就确立了科技术语与研究者之间的关联。如今,科技成果通过颁奖予以承认,因此奖励中最重要的是确认成果和与之相联系的研究者的名字。

科技发现和发明先权对于研究者个人和国家都不是小事。历史上有过牛顿和莱布尼茨之间对于微积分发明优先权的争执,不是他们两人要在利益上斤斤计较不可,而是科学发展本身的规律要求他们这样做。

既然科技奖有这样的定位那么就应由学术共同体来认定哪些成果是有价值的价值有多大,然后明确在其中做出贡献的人是哪些每个人的相对贡献是多大谁是最主要的贡献者。

相比之下,现在我们不少科技奖励是将其当成荣誉和利益分配的工具,或者说得好听一点当成激励科技人员的手段。前者导致奖励评比的不公,后者是对科技奖的误用。

许多人把评奖看成是争夺名利的机会,因此产生了不少拼凑所谓成果例如把一大堆价值不大的论文拼在一起,以增加SCI论文数和引用数。还有抢夺他人成果的现象,例如在报奖成果中,申请者或第一完成人并非真正拥有优先权。这些正是科技奖项定位不当的后果。由于奖励是投票投出来的,因此就由一些人拍脑袋确定获奖项数,然后申报的材料中矮子里面拔将军。评委的任务主要投票表决,决定哪些项目入选。由于缺乏必要的成果认定环节,也缺失成果实际完成人的认定环节因此,获奖者名很可能是评委之间交易的结果。

评奖时,一些人不时放出风来说,其实申报的材料大同小异,专家们也看不出谁高谁低,所以谁评上谁评不上,要看运气意思是看场外功夫搞关系打招呼什么样的成果真有价值,哪些研究者做出了贡献,行内这本来是比较清楚的,到了专家那里却成了无法判断,这要么是由于评奖方法的失误,要么是由于专家的水平比其他研究者更低。评奖方法的失误的可能性应该要大一些。到了最后,奖励成了瓜分名利的代名词,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心目中必然失去价值。

用评奖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这充其量只是管理者的一种良好的愿望,实际上是做不到科技有自身的规律,即使有大量的科技人员勤奋工作,最终能够获得创新性成果的只是少数人。美国学者默顿的分析结果,从大约2000人中才可能有一人获得较大成果而成为大科学家。这一比率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少数人产出大成果,二是需要大量的人勤奋工作。科技奖励,如果是同时针对这两部分人,则会产生许多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奖励,这必然会导致奖励的太多太滥。实际上,奖励努力工作广大员工,这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职责,要靠日常的管理措施来实现如薪酬调节、表彰等方式。这个功能在教育部奖那里不应该有,应该放弃。

总而言之,教育部的科技奖不应定位于名利分配和激励员工,而应回归科技奖的本来面目,即确定科技的发现发明优先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36082-1372065.html

上一篇:小小说:缩略语写作法
下一篇:碎石公路、道班、筛沙石的一家人
收藏 IP: 180.111.49.*| 热度|

1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