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js 又名基湘,同学于浙大。

博文

我看他人如何评读《高等教育理念》

已有 3784 次阅读 2018-1-30 22:16 |个人分类:书海一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看他人如何评读《高等教育理念》

基湘

      巴尼特(Ronald Barnett)教授所著《高等教育理念》中文本2012年出版至今前后近七个年头了。

      众所诸知,北大出版了数十本“大学之道丛书”——这或许是建国后最大最有份量的一套高等教育丛书。而在这数十本论著中,巴尼特的《高等教育理念》似乎是该丛书中一出版即列入北大教育学院博士生入学考试的唯一一本参考书,且多年如此。但是,这本力作却是一本不好好坐下来阅读就不易理解的论著。换言之,这不是一本适合多数人“速览”的读物。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他处翻阅后就曾告诉我:该书不知所云!

      正因为如此,为读者计,北大出版社嘱译者本人先行“导读”。似乎多数译著交出版社出版就万事大吉了,想不到译者译毕还要“带”读者“读书”。但一想译也译了,还怕“导读”?况且译著难读,译者多少也有责任,于是就同意写这一命题作文

      “导读”写起来说难不难,但亦非易事:既是“导读”,作者自然首先需要吃透原著大意,化繁为简;同时还要做好情工作,追踪了解国际同行是如何看待这一论著的(优点何在?不足何在?如何评价?),以免王婆卖瓜,自译自夸(印象中多数中译本就是这样做的,似乎不对译著夸奖一番,书就买不出去,译者的功劳苦劳亦付诸流水)。

       写“导读”,“我六经”是基本要求,但局限于“我六经”却并非本人单一偏好,因为适当的“六经我”也是我所好的。基于此种考虑写出的“导读”实际上是糅合巴尼特本人观点、国际同行看法和译者个人发挥的“综合体”。如果不是细读原著,读者实际上不易分辨哪些是巴尼特本人的观点,哪些是译者的“偏见”。当然,译者适当补充“偏见”并非仅为夹带“私货”,而是为了增进对原著——尤其是增进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认识理解。一万多字长达14页的“译序”——高等教育原理的反思与建构”就是这样出笼的。

      作者是有力的,译者也是卖力的。既然译者在“导读”——“译序”上已经下过一番功夫,那么译者倒要看看读者“如何读”——更有兴趣看看其他读者对该书“如何评”。遗憾的是,相当一些读者不是引用原著而是引用译者的观点——却不注明出处(一册在手,原著与“译序”观点对照一番大致还是可以知晓的)。一些书评更干脆直接裁剪“译序”原文却不注一字,也不知道编辑是怎么编辑出来的。

      末了要说的是,高等教育理念》中译本还有多处差错和闪失,需要在再版时更正。

      另参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52864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59131-1097695.html

上一篇:俺的“三不主义”
下一篇:台湾记忆
收藏 IP: 222.205.79.*| 热度|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