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ngmyc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lingmycin

博文

现在的高校教师,为什么很多都不愿意跟学生交流了

已有 6501 次阅读 2020-7-9 11:05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学生离开了校园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从工作到现在,我已经看着十多批学生离开校园,而自己作为班主任也送走了三届毕业生。回首过去的十几年时光,当然有许多的感慨,但是同时也能感受到随着时光的流逝,自己与学生的相处模式也在一天天的发生变化。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越来越大,毕竟当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跟学生们只有几岁的年龄差距。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东西的变化似乎是与年龄无关的,比如,根据我与身边的老师们的交流,我发现现在的高校教师跟自己学生交流似乎变得越来越少了,如果不是班主任,而只是承担上课任务的老师,那么除了上课下课的短暂时间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来问下专业问题,其他时间老师们基本上不会跟学生做其他方面的交流,更不会有畅谈的情况发生。而且,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触,我身边的许多老师都有类似的体会。

遥想十多年前,我刚工作的时候,那时的很多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是会跟学生有多种互动的,除了聊聊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多老师和学生会在课下凑一起聊天,甚至聊的兴起晚上一起吃吃饭喝喝酒吹吹牛都有可能,我认识的几个老师,甚至会经常跟学生凑一起喝两杯酒抽两根烟(这个貌似不应该提倡了,但是这也确实是师生关系融洽的一个典型表现),然后天上地下的一通侃,看起来就跟兄弟伙没啥区别。我自己带学生实验或者实习的时候,如果中间有空闲时间(生物学试验,经常有较长时间的等待),我也很乐意跟学生聊一些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啊,社会现象啊之类的话题,但是这种现象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年龄么?这个当然有影响,毕竟我刚工作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刚刚硕士甚至本科毕业,他们跟学生本身就是同龄人,自然有更多的语言。而现在,想在高校任教,博士已经是起点,与学生的年龄差也都在10岁以上,这种年龄的差距肯定会影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这个似乎又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有其他一些因素在起作用。

1)科研压力。现在的高校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要发大论文,要拿大项目,要评职称。因此,上课对很多老师来说本来就是副业,不值得投入太多的精力。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指引下,老师们只求赶紧上完课回去看文献写论文写项目,根本没有跟学生长谈的动力和热情。

2)学生的沟通热情也在下降。首先,现在的孩子们总体上似乎对学习没有特别大的热情,或者说,他们只愿意对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投入热情。比如一些考研的基础课,学生们就会相对认真一些,但是一些专业选修课,大部分学生们就会抱着一种“差不多就行”的态度,对上课的态度也是得过且过。同时,根据我的感受,现在的很多孩子对校园以外的世界的探索热情似乎在下降,对于很多与社会相关的问题更是缺乏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更不可能会有要跟老师讨论的欲望。至于自身所碰到的一些问题,他们似乎更愿意通过朋友圈来发泄而非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当然了,即便是与人交流,教师显然也并非是他们的第一人选。所以,总的来收,学生跟老师,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聊的。

3)逃避心理。近几年,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和自媒体的繁荣,网络举报已经成了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从多起事件可以看出,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很多当事人会通过掐头去尾、避重就轻、歪曲本意或者夸大其词的手段,将老师们的言论经过剪切后在网络上爆料,而这种话题偏偏又是大家最为感兴趣的话题,一旦出现几乎就是不可控。哪怕最后证明当事人不是这个意思,但是往往影响已经造成而无法挽回。对于涉及高校教师的一些事例,有时候固然是教师的问题,但是有时候可能教师仅仅是表达不当或者一时的口误,但是当事情出来以后,很多学校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严明,加上急于平息网络舆论,往往会对教师“痛下杀手”。在此背景下,教师们往往是宁可三缄其口,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那句话说的不对就会被学生扩散出去。因此,除了上课内容,绝不谈论其他话题,就成了很多老师的行为准则。

4)信息渠道增加。十多年前,手机还基本上只是一个通讯工作,无法从中获取太多的信息。我记得当年带学生实验或者实习,如果中间有一些空闲时间,同学们一般都是以聊天之类的活动来打发时间,而这时候教师往往也参与其中,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些话题。而现在,但凡有一些时间,大家基本上都是做低头族看手机,几乎无人有想聊天的欲望。而老师们即便是想主动去做一些沟通,学生们往往也都是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面对自己的学生,教师们都纷纷闭上了嘴,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众所周知,大学是很多人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一站,因此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更主要的还要通过大学的学习,做好进入社会的各种准备,从各个方面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而高校教师作为跟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之一,本来是可以作为他们非常好的一个信息来源和经验获取渠道,如今却几乎不复存在了。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之外,社会以及高校的管理者也需要给教师们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如果一句话说的不对就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那最终的结果,就是要让教师们把自己跟学生在专业知识传授之外彻底隔离,而这样做,受损的最大群体,还是这些在校的学生

当然了,像中大王教授这样的时间管理大师,最好还是少跟学生聊聊天吧。

(以上观点,仅根据自己身边的观察得到,未必具有普遍性,特此声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659185-1241255.html

上一篇:由苟晶事件,回忆下当年的高考几个片段
下一篇:学术造假,真的要从娃娃开始抓起了?
收藏 IP: 40.131.156.*| 热度|

20 史晓雷 王安良 蔡宁 郑永军 杜芳 曹俊兴 张勇 尤明庆 周忠浩 刘良桂 孙杨 张晓良 夏炎 李毅伟 雒运强 胡新露 叶春浓 杨正瓴 周向军 孔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