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庆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oumingqing 何苦来哉?心不忍耳!

博文

开元的尺长,盛唐的景象

已有 3775 次阅读 2021-12-13 11:17 |个人分类:尺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作为国家制度的尺长是精确的,而实际尺件可能随时间和地域而变化。这就是说,并不能以现存尺件的平均长度作为国家的尺度()唐朝前期沿用隋朝大尺29.6 cm,后将尺度调整为30.8 cm,并为两宋沿用。唐宋两朝的尺度并非30.6  和31.4 cm。

1    已经从陶器确定史前海岱地域的夷尺17.6 cm、山西和陕西地域的先周尺18.5 cm;从青铜器确定夏尺15.8 cm、先商和商尺19.7 cm、周尺21.5 cm数据只是精确到1 mm

若夏尺15.80 cm,夷尺17.55 cm,商尺19.75 cm,则夏尺为夷尺之九寸(17.55 × 0.9 = 15.80),而商尺以夏尺为八寸(15.80 ÷ 0.8 = 19.75),精确到0.1 mm。当然,夏尺未必就是精确的15.80 cm,但在精度0.5 mm 之内三个尺长数学相关。

商尺较晚,或许参考夏尺;但夏尺和夷尺均在5000年前出现,两者是否事实相关,尚不能明确。又,大汶口文化之陶器颇为精美,或许开化较早。此外,江浙地域的良渚文化使用夏尺;东北的红山文化或许使用夷尺(因材料所限论证尚不够充分)。

2    先周尺18.5 cm 是独立的。著名的半坡尖底陶瓶高46.2 cm二尺半欠0.5 mm、口径5.7 cm 三寸过1.5 mm ,图上测算腹径一尺整。先周曾接受商朝册封,改用商尺19.7 cm,或在公元前1066(?)姬昌称王“改法度,制正朔”时制定周尺21.5 cm。以上是笔者的研究,而秦在公元前350 年商鞅变法时制定尺长23.1 cm,并为秦朝及两汉沿用,则是学界早已知道的。

实际尺件的长度会逐渐增大,偏离国家制度,因而有新莽朝的校核尺长回归23.1 cm;但是汉末、三国尺长已经混乱。晋统一国家核定尺长24.2 cm  (24.524.6 cm),其后南朝尺长大致维持恒定,而北朝增加至30.0 cm 左右;隋朝又归一统,制定小尺24.6 cm、大尺29.6 cm唐朝前期沿用隋朝大尺29.6 cm,而开元九年(公元721)将尺度调整为30.8 cm,并为两宋沿用。隋朝小尺24.6 cm 专用于天文和音乐直至清代

唐代的尺长和唐朝的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4133.html

唐朝和宋朝的尺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04911.html

北宋司马光称“凡尺寸皆用周尺度之:周尺一尺当省尺七寸五分”,其所说“周尺”即秦汉尺23.1 cm ,所说省尺即太府尺乃是国家的制度,其长30.8 cm:30.80*0.75=23.10


 3    今天早晨真是笑着醒来——依稀记得自己向皇帝汇报:大唐尺度30.8 cm,则晋尺为八寸(24.64 cm ),秦汉尺为七寸半 ( 23.10 cm),周尺为七寸(21.56 cm),夏尺(所说有误,应为先周尺为六寸(18.48 cm );重定开元尺长,量测盛世景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067730.html


4     精度0.5 mm 之内五个尺长相关!过,唐人真的知道三代尺长吗?或许就是以隋小尺为八寸而已。

Figure A.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254852.html


注: 许多文献将现存尺件实物的平均长度作为尺度,如唐朝30.6 cm 和宋朝31.4 cm。

TU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5648-1316354.html

上一篇:青铜盘的适用尺长及范铸年代
下一篇:晋国使用周尺21.5 cm
收藏 IP: 202.102.253.*| 热度|

13 李宏翰 杨正瓴 刘炜 周少祥 李学宽 杨学祥 刘钢 张晓良 张鹰 檀成龙 宁利中 杜占池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