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4)——血的教训

已有 2237 次阅读 2022-6-28 17:49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把精神分裂症形容成魔鬼附体真的不是夸张。几乎每个精神科医生都在这个疾病上犯过错,有过教训。下面记录的是我的第一个教训,一个让我铭记终生的教训。

我刚工作几天,就从别的医生那里转接了一批病人。张兵(化名)就是其中一个。他个不高,但身体很敦实,28岁,曾是一家国企的团委书记。正当他风华正茂,仕途起步之时,却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他用砖头将自己的十个手指头都砸烂了,说是想砸开来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他第一次住院的疗效不错,出院后还上了几个月的班。但由于他自行停药,很快病情复发再次住院。第二次住院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如第一次,症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出院后无法正常工作。以后每年都会发病,每次发病都会出现极其残忍的自虐行为,如割自己的睾丸,用针刺自己的眼睛等,后来他家人只能让他长期住在医院里,不敢接他回家了。我接手他时,已经是第6次住院,这次已经住了半年多时间。

老的抗精神病药都有一个叫锥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身体发抖、肌肉僵硬、表情木讷,口水增多,步态不稳,就像日本电影《追捕》中横路敬二那个样子。病人因不可名状的难受而坐立不安,像笼子里的野兽一样,不停地在病房内来回走动。张兵由于身体结实,药物耐受量大,发病频繁,症状凶险,所以他的用药剂量很大。他每天服氯丙嗪1200毫克,是普通病人药量的一倍多。所以他整个人看上去总是呆呆的,反应十分迟钝。罗主任对我反复叮嘱,这个病要重点关注,每次吃药都要严加监督。要让他保持这种呆呆的样子。只要发现他的反应灵活起来就可能是藏药了,或是要发病了,必须赶紧加大药量。

我和张兵第一次谈话时,他几乎没有抬头看我。我问什么,他答什么,话语非常简短。接触多了,和他有点熟悉了,他和我说话时好像也放松了一些。有一次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他做的吗?他突然一下子抬起头来,张了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喃喃地说:“没什么。”但我能感受到他真的有话想对我说。终于在一次查房时,他鼓足了勇气对我说:“王医生,给我减一点药吧,我实在太难受了!”然后眼巴巴地看着我,非常害怕被我拒绝的样子。那时我还在试用期,没有独立处方权,不敢贸然答应他,但我真的不忍心拒绝他。我答应为他向罗主任说说情。

罗主任听说我要给张兵减药,立刻断然拒绝。“谁的药都能减,唯独他的药不能减。你刚接手这个病人,还不了解情况,给他减药是要好心办坏事的!”我以为我理解罗主任的想法,他是怕病人发病,再次做出什么愚蠢的事来。但我仍坚持道:“我已经观察他一个多月了,他确实药物反应很重,非常难受。可不可以先试一个星期,如果有问题,立刻再将药量加回来。”罗主任见我这样坚持,无奈地摇了摇头说:“看来你是不见棺材不流泪的。你刚干精神科这一行,还不知道精神分裂症的厉害。也好,给你个长见识的机会。”说完就带我一起去见张兵,他要亲自再查看一下病人。

罗主任带着我来到病房,他对张兵训导道:“不是医生不给你减药,是你自己发病时做的事太吓人了。你看你的手,你的眼睛,再这样你的命都没了。”张兵低头不语。罗主任继续说道:“这次王医生为你说情,所以我才同意给你减药。你一定要听王医生的话,再不能瞎来了啊!”一听说同意减药,张兵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连连点头说:“一定,一定。”罗主任最后正色警告道:“减药后你要有任何不正常的表现,我们就会再给你加药,加得比现在还多!”

一周过去了,张兵一切正常。我大大松了一口气,有些得意地向罗主任汇报说:“张兵的情况好多了!”可罗主任的神情一点也没有放松,一脸严肃地的说:“不要高兴得太早,他已经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回了。我看,保险起见,还是给他加一点碳酸锂吧。”这是当年的一种用药经验。对有行为问题的病人,加用一点碳酸锂,据称可以起到协同治疗,预防复发的作用。因为碳酸锂没有氯丙嗪的那种锥体外系反应,所以张兵也欣然接受。

一个月过去了,张兵不仅没有发病,情感反应也越来越正常,经常和大家谈笑风生,和一个月前相比完全判若两人。半年后,他的药量减到了正常水平,氯丙嗪每天400毫克,碳酸锂每天1克。他家里人高高兴兴地来接他出院。他妈妈拉住我的手千恩万谢,说我给了张兵第二次生命。我当时听了十分得意。入职不到一年就取得了如此完美的成就,我感到无比自豪。我相信这是让每一个医生陶醉的高光时刻!可罗主任在一旁,只是很不屑地干笑了几声。我嘴上没说,可心里在想,这一定是老师在嫉妒学生。

不久我就明白了,是我浅薄了!

仅仅过了一年,张兵又被送来了,被安排给了另一个医生收治,我实在没有勇气再见他和他妈妈。这次发病他将他弟弟杀了,据说现场很惨。

对张兵的治疗还是和从前一样,药量很大,但几乎看不到什么效果。一个多月后,他出现了高热、抽蓄,抢救了一个星期,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张兵的死对我心理的冲击很大。我觉得是我的无知害死了他。罗主任见我这般状态,开导我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终生疾病,目前只能用药物控制症状,却无法根治。过去外国人曾把这个病称为‘早老性痴呆’,说明它的最终结局不好。你虽然没能彻底治好张兵,但那不是你的错。至少你让他多过了一段时间的正常人的日子。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他杀死弟弟这样的悲剧,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意外。作为精神科医生,这样的事情今后肯定还会遇到,要学会承受。”

感谢罗主任,我的精神科启蒙老师。他不仅让我很快走出了低谷,还让我明白做一个好医生,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特别是做一个好的精神科医生,需要有一颗足够抗压的心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344973.html

上一篇: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3)——初识精神病人
下一篇:王雄文《中西医整合肿瘤学的理论与实践》出版
收藏 IP: 120.231.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