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hua376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shua3769

博文

猕猴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将会超过小鼠 精选

已有 4209 次阅读 2022-7-8 11: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猕猴在脑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将会超过小鼠

与小鼠相比,用猕猴进行脑科学研究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进展慢。而且有时候很尴尬的是,有一些机制在小鼠上已见端倪,在人类核磁成像研究中也能猜出一个大概的结论,所以当猕猴研究结果出来以后便没了新意,想发好文章就会很难。所以,如果有人想从猕猴研究“跳槽”到小鼠研究,或者一些专家不愿意支持猕猴研究项目,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我认为这种悲观的局面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终有一天大家会对小鼠的研究结果感到失望,并且会聚焦于猕猴研究,原因如下:

1、从大脑疾病的治疗来考虑,基于小鼠的病理研究和药物开发只具有启发性,无法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案(把对小鼠有效的药物给人用很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到最后,所有在小鼠上进行过的研究不得不在猴子上重来一次(因为猴子更接近人),既然如此,为何不最初就在猴子上进行研究呢?何必浪费时间在小鼠上呢?一些人可能会说:小鼠上研究工作的积累为猴子研究铺平了道路,小鼠研究完成90%的工作,剩下10%的工作可以在猕猴上水到渠成。但这种想法过于乐观,我在接下来的一点进行解释。

2、小鼠研究很难助力猕猴研究,比如小鼠研究中屡试不爽的光遗传技术如今在猕猴研究中成效甚微,有一些课题组仍然在为猕猴光遗传技术埋头苦干,这些人的工作绝对不是小鼠研究剩下的10%,就算是剩下的10%,其难度已经超过前面的90%的难度总和。此外,小鼠上的许多研究结果无法套用到猕猴上,更谈不上助力理解人类大脑,比如人类和猕猴的视觉系统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而小鼠的层级结构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基于小鼠的视觉研究成果去推理猕猴视觉系统的组织原理或加工机制,要真正理解人类的视觉系统并且基于这个系统去设计类脑智能,在小鼠上进行的很多研究可能需要在猕猴上重来一遍。我们当然不否定小鼠大脑工作原理与猕猴的具有相似性,但即便有90%的相似性,那10%的差异之处足以让两个领域的研究难以衔接。

3、要研究真正的智能,小鼠上无法实现。在一些研究中,为了考察猕猴的某种智能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实验人员需要训练猕猴超过一年的时间然后再进行电生理数据采集,但如果是小鼠的话可能根本学不会,即便学会也可能需要一年到两年,而到那时小鼠也就寿终正寝了。小鼠研究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关于记忆、情绪、运动等方面的知识,但智能方面质的飞越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记忆、情绪、运动等等,背后还有更多奥秘有待我们从猕猴获得。

假如说解开大脑的奥秘相当于中国的登月计划,那么小鼠研究只是把卫星送上太空,而猕猴研究则是把月球车送到月球。猕猴研究很难、很贵、也很不受传统神经生物学青睐,但它是一条必经之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2905-1346393.html

上一篇:Bill Newsome:人没有灵魂,但死后可能以新形式继续存在
下一篇:猕猴脑研究应从“以课题为中心”转向“以个体为中心”
收藏 IP: 219.142.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