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你一起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uehui 邀你一起 书写和歌唱这个世界与生俱来的诗行

博文

功夫在提问外——读王德华老师的博文《组会上学生不提问咋办?》 精选

已有 6645 次阅读 2019-10-3 23:42 |个人分类:思绪飞扬|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术交流, 、提问、


    组会上学生不提问咋办?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1200147.html老师提出的问题可能是许多老师一直试图努力、却收效甚微、进而束手无策、最终甚至可能放弃努力的问题,其中也包括我。


         我们的组会上学生也很少提问,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们相互讨论,这让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并且也曾做过各种小小的尝试。


    其中一次尝试是在今年年初,我要做报告,就想:既然学生不提问,那我来问吧,让他们来回答,带动他们能顺着思路积极主动的思考,也不错,于是认真设计了一些非常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又想起在国外的时候我曾留意去听一些本科生的课,有教授会发糖,当时我还觉得好笑,这么大的人了还需要物质刺激呢,这回我也用上吧,希望学生能更积极地思考。 


    物质鼓励也要认真挑选,当时,我儿子正好有一大盒上好的牛肉干,非常合适做小奖励。

    我说:“你把这盒牛肉干贡献出来吧,明天我做报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他却问:“你们有像我这么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么?”

    我说:“好像没有,怎的?”

    他回答:“要是有我这样的学生,这盒牛肉干会被包圆儿的(东北话,全都得到的意思),你就不够用了。”

     我说:“我倒是希望能不够用。” 


    第二天我做了报告。先说一下前提,报告的主题是交叉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内容是既有我的实际工作又有最新的文献,形式呢,曾经的严格的师范教育教会我思路清晰、有声有色地表达,因此报告肯定不至于乏味。最后是牛肉干只发出去几个,哪谈得上“包圆儿”,剩下都直接送给学生们了。 


    老师们的留言说的对,提问不是研究阶段开始培养的。也就是说,提问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而是长时间的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才能培养起来。记得曾看过的网易公开课,应该是大学物理课,具体哪个学校和老师记不住了,主讲老师持这个观点:提问能力要从小培养,开始的时候孩子会问非常幼稚的问题,例如太阳为什么是圆的,水为什么往低处流,逐渐的会问一些深入的问题,教育者就一定认真回答给予引导和鼓励,就这样一点儿一点儿的问下去,终将有一天,他会问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目前科学尚无答案,那就是能够自己发现问题了。这个观点我一直特别地深以为然,但面对我们的研究生,已经不可能在纵向的时间轴上追溯过去、重新培养,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横向的空间里做点儿努力呢? 


    我想,努力的重点之一是“功夫在提问外”。我爱好写几笔诗歌,水平不咋地,但是却深深地体会到人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当面对某一景色或者身临某一情景,文字奔涌而出的时候,其实是触发了已经存在的经验和情感。那么,提问讨论也是如此,也是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和有限空间的报告厅之外,是源于长久以来构建的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文献,教会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找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确立思考方向,随时随地地共同讨论,学生也要端正学习的态度,积极上进,这些可能都是学生最终能在听报告时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必要功夫和努力,需要师生共同的持之以恒的努力。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问外的功夫下到了,再加上鼓励,“学生不提问”的状况应该是能有所改善,也许有一天,“牛肉干”能被“包圆儿”,并且,最终不再需要“牛肉干”——但愿如此。



题记组会上学生不提问咋办?王老师文章中的解决之道令我深受启发,在觉得有些失望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努力的时候,有了继续尝试的动力和办法。这段感想本来想要写在王老师文章的留言处的,写着写着发现太长了,刷屏之嫌,就放到我自己的空间里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13236-1200523.html

上一篇:来自兴安岭的拥抱 ——一个东北人初见天山天池记
下一篇:怎么像是预言
收藏 IP: 175.169.21.*| 热度|

16 贾玉玺 史发年 汤茂林 王德华 唐小卿 薛良交 彭真明 李学宽 黄永义 杜培鑫 钟广法 姚伟 武夷山 吕健 吴斌 李东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8: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