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pinglu13579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博文

小时候过年的故事 精选

已有 5965 次阅读 2017-1-25 09:2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快过年了。祝大家春节愉快!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过年是最大最幸福的节日,也是最最幸福的日子了。一到年关,我们农村人需要忙乎一段时间,准备年货。年货主要就是吃的,因为农村的小孩,一年到头也没有好吃的,就指望过年吃点好的,包括痛痛快快吃顿猪肉。当然,也有一些相对富裕的家里,年前请个裁缝师傅来到家里,做上1-2天的新衣服,让新衣服展现一下新春新气象。可惜,我记忆中的小时候过年,从来没有过用新衣服展示这个新气象的机会。当然,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孩来说,年货就是吃的。现在我们都是购买年货,而那个年头年货都是自产的。一般我们常说的年货指的是一些农家点心,主要包括:糖糕和薯饼。糖糕的组成是爆米花和米糖,佐以一些芝麻。那时候家里都有一些糯米,到年关时,有一些爆爆米花的人走村串户来寻找业务。我小时候,经常听到这些人喊着:爆爆米花了,爆爆米花了!我就跟着这个生意人在村里溜达。万一一家拿出一些糯米,需要爆爆米花时,我们小孩子们就停下观看,期待那个爆爆米花最激动、最响的时刻。这些生意人支好行头,点上火,一只手摇着装有糯米的金属桶,在火上来回转动着烤那金属桶,另一只手拉风助火,一旦他看到那个金属桶上的仪表达到一定程度,便站起来,准备一个大袋,将金属桶的一个出口对着那个大袋子的出口,此时那个最激动、最响亮的声音快到了。虽然我们小孩都是期待这个声音来的,但真正要响的时候,我们绝大多数捂着耳朵给吓跑了,并一边继续期待,随后就是突然的一生巨响,糯米变成了爆米花。爆米花弄好后,制作所需米糖也是一项技术活,将米变成糖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需要一天的时间,更需要请农村的高级米糖技术员来协助。一个村里也就几个人被民间“授予”这个称号。搅拌爆米花与米糖,形成爆米花米糖的团块,也需要技术,爆米花与米糖的比例很重要,同时需要搅拌均匀(家里富裕的情况会加一些芝麻,越富裕的家里加的芝麻就越多)。此后就是掌握好时机,将团块切成片,一般来说,切成块的米糖也比较快的变硬了,这就成为了糖糕。此时便可存放留着过年和正月招待亲戚享用。薯饼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红薯和芝麻。将红薯弄成红薯粉,再将红薯粉加一些芝麻熬成羹,平摊来一个扁平的容器里,待温度降下来后,用刀沿四周划一下,这个羹就变成博饼似的东西可以从容器里取出,最后被平摊在蓝里(一个很大的竹子制作的用来嗮食物的面积较大的容器),随着温度的进一步下降,便形成薄薄的红薯大饼。大约再嗮1-2天后,那个薄饼变得可以用刀进行加工时,我们就用刀切成各式各样的小的薄薄的红薯饼。晒干后,再用热沙炒熟就成为重要的年货:薯饼。当然,年货中最重要的组成就是年夜饭。我家一般主要包括:竹笋烧肉(有时也是黄花菜炖肉)、红烧鱼、红薯粉(里面有些肉末)、炖鸡(有时有黄花菜)、青菜,这些都是家里自产自销的。那时的猪肉、鸡肉和鱼肉真香,也不知道是我们味觉发生了改变,还是这些家禽被转基因了,味道就是不一样。到现在,我过年回老家,有时都带个猪腿回城市吃。我家后来生活条件有点好转,除了可能会特别加上木耳炒肉和香菇炖鸡外,我妈还用她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两道非常好吃的菜。之所以叫做发明,是因为我们村其他人家里没有人做过!这两道菜还能在缺少电和冰箱的农村保存一段时间并吃到春天(保存几个月)。这两道菜是:糟鱼和糟肉。就是将米糟与煮熟了的猪肉和鱼放到一起。存放一段时间后,那个糟肉和糟鱼都非常好吃(此时我们一年能吃比较多次数的肉和鱼了)。这两道菜中,虽然糟鱼可以在市场上买到,但糟肉近几十年都没有再吃过了。所以说我妈发明一点都不过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也算年夜饭的一部分,是年夜饭后我们那里时兴吃的米糟。由于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电灯,大家吃过年夜饭后,聊聊天,说说吉利话,大人给小孩一些压岁钱(一般是一元钱的新票子),当然一般也是第二天收回,或者到上学时作为学费交(学费1.5元左右吧)。大约晚上十二点左右,因为聊天,可能大家困了,家里就用鸡蛋煮米糟汤喝,喝完后,大家就睡觉。类似现在北方的过年饺子。当时那个时候,南方冬天的晚上也很冷,喝了米糟也会热腾腾的,会起到取暖的作用。制作米糟需要技术,特别是冬天制作米糟,更需要技术!我妈做米糟也是很有技术的。一般我妈提前几天从一个邻居家买来一点米曲,亲自煮好糯米米饭后,放到一个大一点的容器里,等米饭凉下来,亲自加上米曲,搅拌均匀,后用棉衣包裹起来为这个放有米糟的容器保温。我妈对米糟熟的时间把握非常准,一般都是年三十早上,我们叫“发”了,也就是米糟熟了:即米糟很甜了。如果早了,那个米糟很硬,没有味道。如果时间久了,米糟会很酸,有很多水。冬天做成“发”的很好的米糟就很不容易,需要年三十“发”更不容易。从我小时候的观察,我妈做米糟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米饭不能太软,必须比平时吃的米饭要硬一点;剩米饭的容易必须洗得特别干净,不能有食用油的“污染”;整个过程不能有油的介入;保暖过程中不要天天都拆开看,用齅感来判断是否熟了。正月初一早上,新一年真正开始,拜年成了新年第一天的主要任务。我们小孩,特别是男性小孩,都被叫醒的非常早,要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集体去祖堂拜祖年。就是大约天很快亮的时候,全村的男性(典型的男尊女卑)都必须到祖堂那个房子大厅里(下雨天就特别的拥挤),或者大厅的外面(装不下这么多人),村里的队长或者长辈会引导大家集体给祖宗拜个年:给祖宗拜年了!随后大家都抱拳弯腰拜三下。拜完祖年后,家里的主人一般要立即回到家里,准备接待村里的人来拜年。因为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全村人的相互拜年。仪式主要内容就是大家相互问候,道声:拜年了。主人一般就是奉上来拜年的人一支烟(我小时候,为正月初一能够获得不少支烟而暗自高兴)。参加村里相互拜年的都是小孩为主体,因为家里主人都要在家里接待其他人。而后,各回自己家,家里的女性一般此时都准备好了早饭,大家比较快的吃完早饭(多数是吃剩饭),后一般就到外婆家拜年。外婆家拜年和吃中饭(那时嫁女也不可能嫁的很远:都是村里邻里媒人说的媒)是正月初一的主要工作之一。我到我外婆家拜年,都是先吃一碗面加2个鸡蛋,或者米糟加2个鸡蛋,然后中午还有炖肉吃。一般吃完中午饭后,都需要马上赶回自己的老家。下午全村的男性又必须集中起来,我们要进行另一项拜年活动:拜(家)谱年。农村大多数都有家谱,记载着这个村的族系关系,相信到现在也是我们遗传研究的重要记录资料吧。我们村的家谱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都是将男性写在宣纸上,并形成了非常详细的家系族谱表。这一套家谱一般一年存放一个人家里。据说存在谁家里,谁家就会有好运气。我们村一般是放到村里那一家希望能新增加一个小孩的,特别是那个想了几年依然没有小孩出生的家里。当然,存放谁家都有村里长辈讨论决定。拜谱年就是沿途用不间断打爆竹的方式将家谱从上一年存放的家里搬到今年存放家谱的人家里。拜谱年一般都是下午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开始,半小时左右应该就结束。到此时,正月初一的拜年才算基本结束。初二、初三和初四或以后,虽然还有一些拜年的活动,但小孩主要感兴趣的活动基本结束:该吃的都吃了、该玩的都玩了!可惜,随着时间的变迁,现在的过年,年味越来越不一样,我不好说是多大程度上年味淡了,年俗少了,但我敢说:真不一样了。这种不一样,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进化,还是传统的丢失和文明的退步?人类在做,神仙在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120764-1029791.html

上一篇:所长被免职的故事
下一篇:怀念我的老师 王安民教授
收藏 IP: 158.182.56.*| 热度|

3 彭真明 王德华 穆仕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