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guir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guiru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对“大学物理”的几点思考
热度 8 2023-3-4 08:42
1. “大学物理”课程的目的 “大学物理”是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物理课。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大学物理”课程 的目的是: 用物理学的知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去 思考、探索与 研究他们自己专业的问题。 因此, “大学物理”课程不仅要学习物理学的概念、 定律、公式 ...
942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8
视角与结论
2023-2-20 19:58
什么是视角?简单地说,即可以是视觉的范围,又可以是观察者选择的观察方位。 1. 视角决定结论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桌子上放一个纸杯,当从纸杯的上方向下看纸杯时,看到的是圆形;当从纸杯的侧面看纸杯时,看到的是梯形。纸杯是圆形的还是梯形的呢?这类问题我们经常遇到。通过纸杯这 ...
20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认知随笔
热度 1 2023-1-8 15:02
科学最早产生于人类试图了解世界的好奇心并推理,从中发现意义的基本欲望。纵观人类认知方法有多种类型。 1 .以观察 、 思辨和推论为主 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 前 384 ~ 前 322) 是古代科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一位百科全书式、跨时代的 ...
493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视导随笔——鼓励与引导
2023-1-5 10:15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的 “督导组”,我们学校称为“视导组”。名称不同,各有出处,功效稍有差异。 1. 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1.1 视导工作的目的 视导工作的目的是:让教师们在现有教学水平再提高一点。可以是扬其长,也可以 是 改其短。 ...
436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视导随笔2——关于预习
2022-11-17 18:55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 “督导组”,我们称其为“视导组”。名称不同功效也稍有差异,都有出处。根据参加视导工作十多年的经历认为,“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1. 预习必须给出预习问题 预习必须给出预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并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教师给出 ...
17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视导随笔1——关于“大学物理”绪论
热度 2 2022-11-16 19:57
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 “督导组”,我们称为“视导组”。名称不同功效稍有差异,都有出处。 “大学物理”是给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物理课。 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学习 “大学物理”课的目的是用物理学的知识、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去研究他们自己专业的问题。 “大学物理”的绪 ...
448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最重要的能力: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热度 2 2022-9-11 10:34
在信息时代,绝大部分知识需要你自己获取。因此,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但是,这个决定着你未来能走多远的问题,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1. 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人称当今知识是指数增长,有人称是爆炸式增长。总之,你在学校的时间,学校只 ...
3372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对科学的认知
热度 5 2022-8-15 10:17
我们对 科学 的认识是肤浅的、幼稚的、不确切的、甚至是错误的。 科学不等于真理,它始终在前进的路上。 1. 正确认识科学 1.1 对世界的认识 宇宙至今约 137 亿年,太阳系约 50 亿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 5000 年,科学进入定量研究仅 400 年。为了更形 ...
831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5
大学物理课程中亟需关注的两个问题
热度 6 2022-8-1 16:10
1.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的本质与性质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是寻找复杂现象背后简单的共同规律。物理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复杂现象背后简单的共同规律,即物理学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寻找其简单共同规律的方法,即 探索自然的方法。现代科学是以物理学为先导和基础的,物理学是自然科 ...
6757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6
学习的两面性
热度 4 2022-7-21 08:14
所有事物都像一张纸那样,有正反两个面,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正面效应是增加知识和智慧;学习的负面效应是思想保守、大脑僵化。例如, 科学家的主要成果都是年轻时作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完备,经验的丰富,趋于保守,其中多数人却再也没有到达学术上的新高度,就连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 ...
721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