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杨钟健、王恭睦、张席禔、孙云铸四先生留学德国期间的师承与学术交往追溯

已有 3014 次阅读 2022-9-26 20:40 |个人分类:人物沧桑|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杨钟健、王恭睦、张席禔、孙云铸四先生留学德国期间的师承与交往追溯

                                        ——  多篇文章之“杨钟健先生照片,至今仍悬挂在大英博物馆”查考

                                        ——展示杨钟健先生照片及介绍的准确地点,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杨钟健、张席禔导师布罗里(Von F. Broili)名字,中文文献普遍拼错

                                                                         陈昌春       张保祥

   孙云铸先生在《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的“绪言”中说“民国十二年春,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门同学杨钟健、张席褆、田奇瓗、赵亚曾、王恭睦等往山东炒米店泰安大汶口等处实习,由余率领......”。本文以杨钟健先生事迹为主,一并对王恭睦、张席禔、孙云铸四先生留学德国期间的师承与交往进行了追溯。

                                                   (一)现有文献中杨钟健先生留学事迹介绍

      杨钟健(1897-1979),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1927),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5)。曾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局长、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所长、北京自然博物馆馆长等职。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古脊椎动物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领导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https://glory.ucas.ac.c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27&Itemid=150

      《中国科学家传略辞典》( 现代第一、二辑)介绍:杨钟健.....1922年北大毕业后他根据李四光同志的建议,赴德国留学,在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专业随布罗利(Brolli)和施洛塞尔(Schlosser)专攻古脊椎动物学专攻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华北新生代后啮齿类~1927年出版,这标志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诞生。

      《大丈夫只能向前:回忆古生物学家杨钟健》(1981):“钟健同志一九一七年进北京人学地质系,一九二三年毕业,获理学学土学位。一九二四年去德国留学,在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古生物专业,随布罗利(Brolli)和施洛塞(Schosser)学习古脊椎动物学;一九二七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中国..”

       据《《作为院士科学家的留德学人及其德国学术背景——以杨钟健、贝时璋、陈省身为中心》一文介绍:“根据注册档案,杨钟健1924年夏季学期-1936年冬季学期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其德国导师为白劳里(Brolli,  F.),此君时任慕尼黑大学地质系教授,同时兼任巴伐尼亚地质史与古生物博物馆馆长;另一位导师是舒塞罗(Schlosser,Max),亦为一态度认真之学者。”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甄朔南,王仰之著. 中国大地的探索者. 1986)一文称:“ ...的专家,便建议自己的学生杨钟健到当时古脊椎动物学最发达的德国去学习。杨钟健到慕尼黑大学后,便跟随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学家施洛塞(M. Schlosser,旧译舒罗塞...布罗里(F·Brolli,旧译布劳里)等人学习。当时只有三名中国留学生(另外两人是王恭睦和张席禔)在慕尼黑大学学习这一专业,杨钟健便是其中之一。杨钟健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他抱着学好科学、振兴祖国的强烈愿望拚命地汲取知识的什养,这一阶段的生活在他写的《去国的悲哀》小有充分的尖述。1927年,他完成了中国人写的第一篇有..”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 哈勒大学的瓦南特教授、柏林大学的彭伯次克教授,都是杨钟健先生留德想投奔的导师。

               (二)现有文献中王恭睦先生留学事迹介绍

  据介绍,王恭睦先生,字望楚,浙江黄巖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理學院,獲學士學位。後赴德國留學,入蒙興大學獲地質學博士學位。畢業歸國後歷任兩廣地質調查所陳列股股長國立中央研究院專任研究員國立武漢大學教授,國立中 ......

f4536ec80909ce31b13d8c04a7122e4.png

               (三)现有文献中张席禔先生留学事迹介绍

  张席禔(1898~1966),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地质教育家。字惠之。1898年2月22日生于河北定县,1966年10月22日卒于北京。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28年获维也纳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系主任,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勘探学院教授、副院长。张席禔在欧洲留学期间,专门研究古象及其咀嚼器的功能,开中国化石功能形态学研究之先声。(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48398.html

               (四)现有文献中孙云铸先生留学事迹介绍

  1895年,孙云铸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今高邮市)的 一个书香之家。1910年,他赴南京求学,深受当时“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影响,立志学习理工科,以求报效祖国。1914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预科,1916年转入本科,选择了采矿专业。1917年,北京大学恢复早先的“地质学科”,创办“地质学系”,他立即转学来此,成为该系首届毕业的学生。并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留本系任助教,同时兼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的科研工作,开启了他一生的地质之缘。1926年,他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14届国际地质大会,翁文灏当选为这次大会的副主席兼大会地层组主席。会后孙云铸去德国留学,仅1年就完成了高水平的论文,于1927年获哈勒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学成后,他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不为所动,动身返回祖国,担任北京大学古生物学教授。(https://www.sohu.com/a/521895477_121123686

                                                     (五)慕尼黑大学当时的地质学家们

     1.  布罗利(Ferdinand Brolli)教授

                                7a0f7b37543a0f49334084a57607bf4.png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杨钟健先生与张席禔先生,都师从于布罗利教授。王恭睦先生,可能也师从于布罗利教授。

     2. 施洛塞尔(Max Schlosser)教授

image.png

注:上图见于《新生代研究室的中外合作及其影响——以德日进和杨钟健的两次合作考察为例》

  3. 慕尼黑大学地质系主任。时为杨钟健先生《普通地质学》授课教师。

  4. 慕尼黑大学地质系斯稠穆

    时为杨钟健先生的授课教师。1927年介绍杨钟健先生加入德国地质学会、德国古生物学会、柏林地质学会。

  5. 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劳意克斯

    时为杨钟健先生的授课教师

  6. 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堡登

    时为杨钟健先生的授课教师

  7. 慕尼黑大学地质系达克

    时为杨钟健先生的授课教师  

  8. 慕尼黑大学动物系系主任里特维希

    时为杨钟健先生的授课教师 

  9. 慕尼黑大学动物系费内希

  10. 慕尼黑大学动物系杜得兰

  11. 慕尼黑大学地理系德内卡尔斯基

  12. 慕尼黑大学地理系斯文赫定

  13. 慕尼黑大学地理系赫斯胡佛

  14. 慕尼黑大学地理系助教、德国友人居克来

  15. 德国友人谢里士

                                        (六)哈勒大学当时的地质学家们

  经葛利普教授推荐,孙先生于1926年赴德国哈勒(Halle)大学,师从华尔特(J.Walther)教授学习,1927年通过了有关三叠纪菊石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1. 瓦尔特教授

   对哈勒大学的瓦南特教授,杨钟健先生的译法略有距离。Johannes Walther多译为瓦尔特,他是孙云铸先生的导师。据原文文献的网络直译:“瓦尔特先生于 1860 年 7 月 20 日出生在德国新城/奥尔拉,并于 1937 年 5 月 4 日在霍夫加施泰因去世。 在耶拿学习动物学(1882 年博士)后,他在莱比锡和慕尼黑更深入地研究了地质学。 1886年,他成为耶拿的讲师; 1894 年成为“海克尔教授”助理,从 1906 年到 1928 年退休,他担任哈勒地质研究所所长。 他在珀斯和墨尔本获得了荣誉学位(1914 年),并于 1928 年成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客座教授; 从 1924 年到 1931 年,他担任哈雷学院“Leopoldina”的院长。”

             ebdfcad0c9480df7758b4e164ae2bd6.png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他博士毕业后去哈勒时,瓦尔特教授已经去世。回忆录首次提及时称“瓦南特教授”。

  2. 魏格特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在哈勒时见过魏格特先生等多人。

                (七)柏林大学当时的地质学家们

  1. 柏林大学的彭伯次克教授(JOSEF FELIX PoMPECKJ)。

               0de935f67bdcccdc04658bf83acccc8.png

  据英文文献介绍(网页软件直译为主):“JOSEF FELIX PoMPECKJ是柏林大学和 Geheimer Bergrat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教授。 1867年5月10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博士毕业。 1890 年在柯尼斯堡发表了一篇关于三叶虫的论文。他的职业生涯多种多样,从 1891 年开始担任蒂宾根地质研究所的助理,两年后移居慕尼黑,在那里他既是古生物学博物馆的馆长,又是大学的私人讲师。 1904 年,他成为霍恩海姆农业学院的教授,并于 1907 年晋升为地质学教授,先是在柯尼斯堡大学,然后在哥廷根大学,跟随 A. von Koenen。他在哥廷根呆了六年,并于 1913 年回到蒂宾根,接替 E. Koken 担任教授。 1917年,在他的老师W.布兰卡退休后,他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并于1925-26年任该大学校长。”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他在柏林大学见到了彭伯次克教授。

  2. 第特内希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第特内希对杨钟健先生非常热诚。

  3. 燕尼赤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燕尼赤正在研究从非洲采集的恐龙化石。 

                 (八)哥廷根大学地质系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他在哈磁之高赛拉召开的德国地质年会上见到了斯特勒。此后,在哥廷根大学地质系由斯特勒先生带领下参观了地质系一切设备。

                 (九)法兰克福的地质学家

  据《杨钟健回忆录》介绍,他在哈磁之高赛拉召开的德国地质年会上见到了瑞希特。

              (十)“杨钟健先生照片,至今仍悬挂在大英博物馆”查考

      《理工学人的诗与世》(2017)一书称:“哺乳动物学家徐钦琦1993年赴英国访问时亲眼看到,杨钟健的巨幅彩色照片被悬挂在伦敦的大英自然博物...”

image.png

                                     ec07c16db9abce167582749ad08a35f.png

                              831f720adaef0c66324a37ccaa96b2c.png

image.png

       徐钦琦先生1993年赴英国访问时亲眼看到的,不知道是否《年谱》中展示的这幅。年谱的这幅,不是“悬挂”,而似是张贴或画像。

     《世界硬币趣谈·四集》( 2001):“伦敦大英自然历史博物馆。该馆历史悠久、藏晶丰富,在世界上的地位数一数二。因为我是一名古生物学家,所以他首先陪我参观了古生物馆。在展厅醒目的位置,悬挂着6张巨大的彩色人像照片。显然,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杰出的6位古生物学家。其中第6位便是我的导师杨钟健院士,当我告诉霍华德先生,我是杨老的研究生时,他的眼中自然地流露出羡慕的眼光,他对我讲你是值得引以为自豪的中国最早发观的2种翼龙,即魏氏准噶尔翼龙和复齿湖翼龙便是由杨钟健院士在1964年和1973年亲自研究和命名的。”

       《理工学人的诗与世》(2017)一书称:“哺乳动物学家徐钦琦1993年赴英国访问时亲眼看到,杨钟健的巨幅彩色照片被悬挂在伦敦的大英自然博物...”

     我前面也是相信年谱此图可信。剩下的枝节问题,就是这幅照片是什么时间出现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根据2004年已有文献提及,应不迟于2004年。

      一番对比下来,诚如杨钟健先生之孙杨大同老师所说,杨钟健先生是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有展示照片,而不是泛泛的大英博物馆。

致谢:本文得到了杨钟健先生之孙杨大同老师的信息、观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别表示感谢。

说明: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是提供一些素材与判断,文章语句与结构也多是半成品。限于时间,本文主要追溯了杨钟健先生的留学师承与学术交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356949.html

上一篇:地质学家涂光炽先生、张宗祜先生留苏期间的师承介绍
下一篇:将München(Munich)译为慕尼黑,并非单纯英译,或是英德杂合式音译
收藏 IP: 180.110.27.*| 热度|

2 张学文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