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Zheng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ZhengMing

博文

科技成果评价标准

已有 2250 次阅读 2022-7-27 16: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断一年的教育部及部分省市科技奖又启动了。在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是个沉重话题。多年来,国内科技成果及人才评价主要基于“他引数”及其衍生品。所谓“他引”,是指别人发表论著的参考文献中,列举了你的论文、出现有你的名字。很多数据库(SCIEI、知网)都统计这些他引。任何人,只要你在她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过论文,输入你名字及论文标题,他引多少次都一清二楚。

毕竟“他引数”有时间滞后,又衍生出期刊影响因子。数据库统计“他引”的同时,也统计被他引的论文出现在哪个期刊。期刊刊发论文被他引越多,影响因子越高。为多快好省拔“成果”、拔“人才”,科教界就特看重影响因子。

然而,每年数不胜数的“人才与成果”,国家大奖一波又一波,结果发现不少啥也不是。相反,袁隆平、屠呦呦等,没有高影响因子论文、没有多少他引,却成了国家的名片。今年教育部奖申报,就明确要求:不准出现“他引”“影响因子”数据,想必反映了高层意见。

可不用那些,用什么呢?在中国,无定量标准,靠专家票决,很可能结果更不靠谱,毕竟多年前就有传闻:“拿到或带来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给1千万”。据说,今年每个学校的申报数就特别多。

鄙人一直呼吁,用“他用数”代替“他引数”,一字之差,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中国科教界,逼迫全社会去做原创性研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方法、技术,只有得到他人的独立应用,才算受到实践检验;他人应用越多、检验越彻底、价值越大。因此,“他用数”而非“他引数”,是衡量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定量指标,也是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假如某个理论被成千上万人应用,就一定会进入或大学或中学或小学的教科书中,但迄今的大中小学课本中还很少见到中国人的理论(如数学力学公式);反过来,如果理论没有得到足够多他人应用,任何人的口吐莲花,都不可能写入大中小学课本中。如果大中小学课本中没有出现足够多由中国人建立的理论、方法、技术,中国是不可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把别人的拿来用,哪怕用的更好,也与科技上的强国无关。

固然,“他用数”没有数据库检索,但可要求申报人提供:凡他人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出现申报人的理论公式、明确表示应用了该理论、或文中图/表数据基于该理论计算得到,视为一次他用,申报人列出他用页码供查。唯一“不好”的是:成果将大量萎缩,有关部门将没那么多事可干,甚至国之重器研发者会默默无闻。但针对后者,国家可专门倾斜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8341-1348980.html


下一篇:基体真实应力理论
收藏 IP: 183.193.126.*| 热度|

2 杨正瓴 徐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