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江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zz 伪老派知识分子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22.90.17.*   [44]梁彦霞   2012-10-7 22:16
对能够回复我的留言表示衷心的感谢!
IP: 117.36.2.*   [43]梁彦霞   2012-10-6 22:03
邢老师您好!我是刚刚接触量子领域,主要是量子通信方面。对于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您有什么建议吗?怎么样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2-10-6 23:34):我主要做粒子物理和宇宙学,对量子通讯不熟,不敢妄加评论。
IP: 218.6.135.*   [42]mrzyzzy   2012-9-16 10:31
邢老师,我也很喜欢金庸,现在大三了,读的应用物理,忽然觉得自己和物理也像有过一段爱情,剪不断理还乱,唉,理论物理,是否继续深造呢?感觉有点像段誉,很喜欢一个人,可惜是我妹妹,又喜欢一个,又是我妹,最后发现,通吃!
IP: 61.164.207.*   [41]iamtalent   2012-9-14 13:06
请问邢老师:
我今年大四,想考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理论物理室或粒子天体物理中心,它们招收硕士研究生吗和招收外校的吗
我的回复(2012-9-14 23:55):招!欢迎报考!
IP: 110.232.41.*   [40]钱大鹏   2012-7-21 20:04
就我的工作与文克玲教授有交流,在下面这段回复中大致说出我这项工作的意义,请邢教授一阅:
看来文教授还是没有弄明白我的意思,我们说夸克、轻子具有一个有限的四维体积,是在排除了“对粒子能量测量的不确定量可以为无限大”这个无理判断之后,由测不准关系得出的必然结果。需要强调指出,这里我们只用到能量-时间的测不准关系,而且是朗道的解释,这一点请先生明鉴。
纵观近代物理学史可以看到,一切所谓“理论”无不是“假说”,充其量也只能是阶段性的相对真理,而作为理论出发点的模型假设也不是尽善尽美、无可挑剔,所以这里往往需要一点“宽容”,如若不然,突破性的理论探索将无法起步。重要的不是对模型假设合理性的求全责备,而是看基于该模型假设建立的方程能不能有效的解释实验数据,特别是能否预言新的实验现象并最终得到验证。对于本理论,我现在最关心的正在于后面这一点。
先生说的不错,合肥实验结果“不能算是理论的验证,……,可能有一千种理由能够解释这些微小的“效应”。”不过也恕我执著的说一句:无论如何,合肥实验结果毕竟显示该效应有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否定了这种可能性!同时这个结果也提示我们必须设法去做更严格更精密的实验以期撇清那“一千种”可能性,看看我们理论预言的东西到底有还是没有——这是几年来我梦萦魂绕的事情,纵然“投入大量时间和财力”也在所不惜。
这个实验并不难做,在BEPCII和上海光源的电子储存环就可以实施,关键问题是设计制作高灵敏度的取样型电磁量能器和相应的电子学系统以进行在线实时观测。关于““异常电子”的能谱,角分布,强度等等”都有一系列计算在案,可随时拿来分析比较。
前面说过,与“超弦”等理论相比,我颇感欣慰的是我的工作可以在目前的实验能区、利用现有的探测技术接受实验检验,虽然我们预期的异常事例发生的概率非常微小、本底干扰也很严重,但是比起寻找希格斯粒子的实验来还是容易的多得多。然而一旦探测到这种异常现象,其意义却绝不亚于举世瞩目的LHC上的大型实验。打个比方说,如果把找到希格斯粒子比做填补元素周期表上的空白,那么我们的实验则是在修改元素周期律。
IP: 110.232.41.*   [39]钱大鹏   2012-7-19 13:31
志忠教授,Email收到了吧?
IP: 59.66.57.*   [38]文克玲   2012-7-7 23:58
请问邢老师:
如果不考虑发散困难,没有弱电统一,没有Higgs粒子,那么标准模型的基本参数会增加还是减少?
例如:Higgs场和一种费米子的耦合强度用这种费米子的质量来代替,将不改变参数的总数。
我的回复(2012-7-8 16:24):原则上参数数量可以不增加,但是理论本身的美感就没有了,因为电弱规范对称性需要希格斯机制来破缺。没有希格斯,规范对称性就可以不要了。没有了规范对称性,量子场论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那么可能性增加,但是基础变弱。所以希格斯目前还是最好的理论部件。
IP: 218.6.135.*   [37]mrzyzzy   2012-7-5 08:34
每次做试验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搞理论的伤不起呀。
我的回复(2012-7-5 09:42):搞理论的不怕,错了就换一个模型。
IP: 76.250.80.*   [36]aoma   2012-4-20 00:05
I just passed my last biomedicine board test yesterday! The questions are so wired and hard that I almost threw up.
我的回复(2012-4-20 16:10):Congratulations!
IP: 118.113.102.*   [35]ShenLiang1991   2012-4-14 21:32
谢谢老师的回复!我的兴趣没有转移,也自认为有学物理的天赋。我现在想明白了,问题出在我的性格过度焦虑、忧郁,不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好好为理想而奋斗,争取将来能有所建树。
我的回复(2012-4-15 08:11):好!祝你学业进步!
IP: 219.147.222.*   [34]孔令来   2012-4-10 13:02
邢老师:我想向您了解一下,在你们实验中是否进行过,中微子在不同速度情况下的振荡频率,呈现什么规律,在不同强度磁场下的频率变化情况,如方便请告知.
我的回复(2012-4-10 15:08):振荡实验测不到速度,也没有磁场(中微子是电中性的)。
IP: 202.114.66.*   [33]liliyy   2012-4-7 21:50
敬爱的邢老师:
您好!我是武汉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我在科学网的“博主委员会”中找到了您,由于毕业论文的需要,想麻烦您做一份调查问卷http://www.sojump.com/jq/1412573.aspx ,目的在于了解 学术性社区 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的成果可能会有助于加强您与他人的学术交流。
打扰您啦,谢谢您!
祝好!
IP: 123.123.222.*   [32]imeagle   2012-3-26 22:58
    额,还能在这给你LRJ留言?最近常来看看有没有新博文,四月份不会封笔吧?看你的博文有种怪怪的感觉:读着就入境了,感觉文字不多,配上图博文长度还可以。可是我错了,一数文字都是近千字左右,反正我也说不清博文长还是短?我是在最短时间内收获了最多。
我的回复(2012-3-27 12:07):忙就不来玩了,谢谢你关注。
IP: 110.232.41.*   [31]钱大鹏   2012-3-2 22:01
请教邢教授:已观测到的中微子(尤其μ中微子)的最高能量是多少?
IP: 76.250.80.*   [30]aoma   2012-1-22 00:17
这年头已经不知道拜年是不是很重要了。多少年好像总是我在给别人拜年,怎么都没有人给我拜年呢?
我的回复(2012-1-22 10:22):那说明你总是在走庸俗路线。学学GG吧,^_^
IP: 76.250.80.*   [29]aoma   2011-12-31 03:02
我的右眼皮总跳,不知道哪里又欠债了。
预祝新年快乐吧。
我的回复(2011-12-31 09:24):你前世今生,欠的都太多。光说一句话就行吗?先去教堂向神父忏悔一个小时,然后点点点。
IP: 182.32.95.*   [28]姜道奎   2011-11-9 20:34
邢老师您好,打扰您一些时间请您给填下这个问卷好么,问卷地址,谢谢你。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0824&do=blog&id=506030
IP: 119.40.36.*   [27]王静   2011-11-1 18:40
邢老师,你好。
你的博客文章很有意思。我是科学报记者王静,很想把这件事写成新闻报道,希望局外人也能明白科学家做的事情。不知可否?
  你的博客比较专业化,外行人未必能看得明了,所以很想与你聊一聊。我也没有真正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儿。
我的邮箱:wangjing.scitimes@gmail.com
IP: 121.79.146.*   [26]钱大鹏   2011-11-1 16:13
邢教授好!我是“OPERA中微子并没有超光速”一文的作者,欢迎审阅批评。请留意最后两段话:
“有兴趣的是,中微子究竟是“真超光速”还是本文指出的“赝超光速”,有望在Gran Sasso以外的实验室复核OPERA实验时得到甄别。这是因为按照公式(1),当中微子的速度极端接近光速时,从探测点到中微子发生点的距离L对其提前到达时间δt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亦即δt不随L变化;相反,如果中微子真是超光速的,那么δt必然随距离L成正比的变化。因此,如果对同一个中微子源在不同的距离上设置探测装置去测量提前到达时间,就可以立即看出中微子是否真正超光速。具有上述条件的费米实验室或许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完成这项工作。
应该说,OPERA“中微子超光速”测量为夸克、轻子的内禀四维时空圆柱体模型以及建立在此模型基础上的新狭义相对论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实验支持。这个吸纳了测不准原理的新狭义相对论通过一种新途径实现了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基本概念上的融合,不仅能够解释已有的观测数据,而且可以解答若干长期未决的问题,例如超高能宇宙线GZK门限悖论等等。由该理论还推导出一个计算哈勃常数的理论公式,算出H0=70.688km•s-1•Mpc-1,与测量值符合的很好。值得一提的是,新狭义相对论预言在电子储存环RF腔的下游方向存在异常的超高能电子出射,2009年在NSRL0.8GeV电子储存环上进行了初步的实验检验,结果显示有高达38.4GeV的异常电子出射迹象,与理论预期的结果一致。
IP: 222.175.103.*   [25]陈玉剑   2011-10-28 12:47
邢老师,最近怎么封笔了啊?难道您老也忙着考研去了?呵呵~
我的回复(2011-10-29 16:18):呵呵,最近访问者比较多,而且要准备两个报告。所以没怎么上网。争取今晚写一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4 1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