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田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angnk

博文

《情报学理论:哲学基础与应用发展》前言 精选

已有 7070 次阅读 2022-6-13 11:25 |个人分类:信息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情报学理论:哲学基础与应用发展


上世纪40年代中期,战后的世界百废待兴,科学技术研究受到各国高度重视,文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类科学体系的专业分工不断细化,科学交流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应对挑战,实现信息处理、管理、传播和服务的高效与快捷,一门新兴的学科——情报学应运而生。19457月,维纳•布什在《大西洋月刊》发表《诚如所思》一文,标志着情报学的诞生;1946214日,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面世;1948年,香农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标志着信息论的诞生。可以说,情报学与旨在高效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计算机和信息通信技术几乎相伴而生,一经面世就带有强烈的技术色彩。70多年的发展历史表明,情报学历经手工作业、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革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将人类的信息管理与应用实践推向跨时空、跨模态、跨领域的新高度。

从人类知识体系的大背景来看,情报学的诞生意味着信息问题研究的专门化和情报社会实践的专业化。一方面,作为一门具有明显技术应用驱动特征的学科,情报学的发展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工程化特征。另一方面,作为一门在文献学和图书馆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学科,情报学又具有浓厚的服务性和社会人文色彩。这体现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情报学认知范式的出现。物理范式和认知范式的并存发展,既表明情报学的交叉学科性质,也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和丰富的研究问题。而对于研究范式的关注,不可避免地把理论与哲学命题带入情报学的研究视域,并成为反思学科底层逻辑和发展向度的必要前提。

对于理论和哲学命题的关注,是一门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途。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情报学的学者们一直在反思学科理论匮乏的问题,对多种哲学思潮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在认识论探索、元理论提炼、方法论创新、研究范式归纳等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和努力。这些反思和努力使得情报学的学科基础更加坚实,核心问题更加明确,与其它学科的边界更加清晰,研究方法更加规范,成果输出更加丰富,对人类知识体系的贡献日益显著。对这些思想成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提炼,对于指引情报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新时代情报学面临的理论研究任务进行思考和辨析,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情报学学术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情报学理论:哲学基础与应用发展》一书的撰写,正是出于这样的学科使命感而做出的努力。

我对情报学哲学问题的关注始于2007年对本体论的学习和思考。之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情报学研究范式、理论应用和研究方法的分析和计量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了解到情报学的学者们对于理论研究的重视和在理论创新方面所做的贡献,逐渐萌生了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的念头。仔细想来,这个念头并非近年才产生,应该是我于1987年至1991年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的科技情报专业读本科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在我于1991年本科毕业时,图书馆学情报学系已经更名为信息管理系,科技情报专业也已经改名为情报学专业。在撰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在大学里上的第一节课“情报学概论”的课上,岳剑波老师用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普通话讲解情报概念的情景。时光飞逝,日新月异,转瞬已是三十年过去。有时甚至想找回当年油印的教材和课堂笔记再翻来看看,无奈几经辗转搬家,都已经流失不见了,空剩下怅然心境,而对情报学理论知识进行重新回顾和梳理的心情却愈加迫切了。

尽管之后的研究兴趣曾一度狂热地转移到了信息经济学,后又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孜孜以求。但是,随着对经济学、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乃至社会学了解的增多,从社会科学知识体系更高的层面,越发清晰地看到情报学学科的价值和它与其它学科密不可分的理论联系。2004年,我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情报学专业博士毕业后到南开大学任教。自2010年起,开始在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指导情报学专业的博士生,在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着手对情报学的理论研究、范式转换和方法应用进行梳理,逐渐积累了一些成果,成书的条件日益成熟。2017年,正值南京大学苏新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情报学学科建设与情报工作未来发展路径研究”准备组织撰写一套情报学学科、教育、理论、方法方面的著作,本书有幸和其它10本由资深情报学教授们主持的著作共同列入研究计划,开始了研究和撰写工作。这11本书相互补充、联系,展示了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全貌,可以为情报学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指导。

对于这本书的研究和写作,我高度重视,全心投入。在着手组建研究团队之前,首先调研学习了靖继鹏教授、马费成教授和张向先教授主编《情报科学理论》(科学出版社,2009),贺德方先生等编著的《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李纲教授、查先进教授和陆伟教授等主编的《情报学研究进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连续主编的《情报学进展》等著作,力图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来组织内容。与这些著作不同的是,本书聚焦于对理论研究的哲学基础进行探究,用大量篇幅对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元理论、研究范式、学派流变、重要理论进行回顾、分析和介绍,并运用文本挖掘和信息计量的方法,对世界范围内情报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量化研究,以期揭示情报学自产生以来的历史演化轨迹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结构安排的逻辑是:在介绍理论的一般含义及其哲学流派的基础上,从情报学的哲学基础进行分析,然后对情报学具体理论及其流派演变进行介绍,再对情报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发展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对情报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情报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全书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模块:(1)梳理分析理论的一般性知识及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哲学思想,包括第1章和第2章;(2)运用历史主义视角对情报学的学科结构及其哲学基础进行分析,包括第3章和第4章;(3)对情报学的元理论、理论流派与分支领域中的具体理论进行梳理、介绍和评价,包括第567章;(4)对情报学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第8章;(5)对情报学理论应用与发展创新研究的方法、成果进行计量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包括第9章和第10章。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情报学理论流派众多,应用领域广泛,产生和应用的理论数量也很大。单就我国《情报学报》一本期刊就提及和应用约600条理论,而我国图情档学科52种期刊共提及理论1200余条,分散在技术、行为、计量、计算、经济、社会等近20个情报学主题分支领域,来源于情报学及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重要的情报学国际期刊JASISTJournal of Documentation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等提及理论近600。为了对不同分支的理论流派进行较为准确的介绍,本书力争保持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发展轨迹,同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此,我本人完成了前五章和第九、第十章的写作,并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修改和完善,部分最初设计的内容在统稿时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新进行了整合和结构调整,对于质量不高的初稿内容进行了删减和重写。全书内容由包括我在内的、专业方向互补的16位学者完成撰写。所有作者和编著者的具体贡献在下文一一详细列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当然,本书在尽量准确地介绍情报学已有理论的基础上,也用较大篇幅介绍了我们研究团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和评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除了在家远程授课外其它工作大大减少,可以有大量时间投入到书稿的修改完善工作中来。我于20201月底开始着手整理书稿,用了近10个月的时间完成书稿修改,所做的工作包括重新调整全书的组织结构、补充写作重要内容、对一些数据进行重新分析、查阅补充重要和经典的文献、剔除质量不高的初稿内容重新撰写、对参考文献和语言文字进行修改完善,等等。在书稿初步完成之后,又邀请情报学界10位资深的专家对书稿内容进行批评和研讨,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实际上,本书在开题、中期和完稿阶段前后共举行了三次研讨会,听取专家意见,确定书稿的内容和章节安排。在此,对在各次研讨会上给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情报学界前辈和专家们表示诚挚的感谢!此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介绍、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成果,都在文中用参考文献的方式进行了标注,在此对思想成果的贡献者们致敬!

本书是对情报学基础理论的一次全面梳理和创新研究,它不止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力争全面呈现情报学学科理论研究的成果,促成情报学各领域的理论交流和对话;它不仅关注情报学当前最新的理论研究热点和进展,而且用历史主义的视角对情报学理论流派和研究范式进行了系统梳理;它不止对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介绍,还对情报学理论背后的哲学思想,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元理论和范式等命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它也不止是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梳理,还提出了独特的分析视角和思想观点;它也不止是定性的分析,还运用机器学习等方法基于全数据对情报学理论进行了识别、抽取和计量分析,揭示了情报学理论发展的规律;最后,它还全面介绍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既包括实证主义的方法论,也包括解释主义的方法论,这对于反映情报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范式变迁都十分重要。总之,这本书首次从哲学视角对情报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创新分析,对于情报学学科的成熟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在情报学教学和实践工作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历时三年,这本书终于画上了句号,但是情报学的理论研究仍然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学科间的理论扩散和交流仍在继续,这使得本书只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鉴于多方面的原因,它也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还希望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芳等著.《情报学理论:哲学基础与应用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21,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036-1342789.html

上一篇:南开大学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发布2022“数据赋能政府治理”评价指数
下一篇:南开大学商学院王芳教授课题组诚聘博士后2023
收藏 IP: 60.25.121.*| 热度|

12 武夷山 姚伟 刘立 许培扬 王启云 何应林 王德华 高峡 王秉 李学宽 何青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