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革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gge55042

博文

美国行·之二

已有 4005 次阅读 2010-7-8 23:3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女儿, 毕业典礼, 曼哈顿, 纽约大学

    

美国行·之二

 

 

   毕业典礼

 

到达纽约的头两天参观第大道、时代广场、华尔街、自由女神像……,第天,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

在国内自己经历的毕业典礼和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记不得有多少次了,但在异域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这还是第一次。地点是曼哈顿官场附近的(radio cidy music hall)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 518日早6由布鲁克林18大道67街乘地铁到曼哈顿第6大道与51街交汇处。出地铁时街上正下着小雨,街口到处都是戴着学位帽的准硕士、博士,“亲友团”围在周围。进入礼堂需要凭组织机构发的约请函,饮料不可带入会堂。本以为很快就会进入会堂,谁想到亲友团的队伍从第51大街一直排到第59大街还没有到头59街是赫赫有名的中央公园),我和妻子排到第58大街。排了大约10分钟,队伍有条不紊的进入大厅,大厅很古典,恢宏的穹顶感觉比联合国总部的大厅还要气派,先是有主持人宣布会议主旨和程序,然后由师生共同组成的苏格兰风笛演奏队缓缓由嘉宾身后入场,风笛声欢快而庄重。

美国行·之二
主席台上分坐着校长、教授团,仪式的开始部分是由校长向学界泰斗颁发荣誉勋章和奖状,之后是各界校友(包括参议员)对本届学生的贺词,而作为毕业典礼的主体部分是由校长Jerry M Hultin向每一位获得学位的硕士、博士分别颁发学位并摄影留念。当每一个获得学位的学生走上主席台接收学位证书并与校长和教授团合影时台下的亲友团会像亲人获得奥运会获世界杯金牌或金杯一样欢呼雀跃,欢呼声此起彼伏!遗憾的是我和夫人势单力薄呼声很快被白人、黑人、印度人、穆斯林、墨西哥人的声音淹没。他(她)们亲友团势力太庞大,大概因为这些国家签证太容易吧!美国本土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他们对亲友及亲友的子女毕业典礼这样的仪式是十分看重的。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和夫人以参加女儿毕业典礼为由申请赴美签证时签证官不到两分钟就批准了我们赴美签证的真正原因。

    仪式,曾经是很多民族先民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笃信宗教的民族中今天依然如此,只是随着“现代”脚步的加速,许多民族和文化不再将“仪式”看得那么重了。

    犹太教男孩出生后8天一定要行“割礼”,以表示与耶和华之“约”的严肃性,基督徒要效法耶稣行“洗礼”——从割皮到涂膏再到受洗,仪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似乎越来越简化了,但仪式承传下来的神圣感却没有因为仪式本身的简化而减少或消失。婚礼、毕业典礼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被特别看重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这种时刻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只有一次,虽然现代社会离婚率上升终身学习使一部分人可以获得多个学位,但这并不影响那些按照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的人看重婚礼、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

    孩子们在这种庄严隆重的仪式中,获得了不可重复的人生升华和洗礼,在这样的仪式中他们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校友参议员的讲话中当他讲到:“他们说:‘我们是哈佛人’,我们会说:‘我们是纽约人’(new york universty mens)!”的讲演词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然后是会心的开怀大笑。美国行·之二

这笑声、掌声和话语中蕴含的既是骄傲、自豪,也是互勉、自勉。

    历史上,纽约大学有33名诺贝尔奖得主,这些前辈有的就坐在台上。学子们作为这些杰出的前辈的后继者当然不会也不该辱没先人,学统和学脉大概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我开始对女儿来纽约大学读书感到暗自庆幸。当然这庆幸是从两年前女儿接到5分来自美国的入学通知书时就开始了,只是在这时才得到了确认和强化。

美国行·之二               校长杰瑞·M·霍尔汀致辞

美国行·之二
                  女儿在纽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

    经过这样的既庄严又热烈,既神圣又充满人情味的毕业典礼,我想学子们都会获得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83-342384.html

上一篇:美国行·之一
收藏 IP: .*| 热度|

1 侯成亚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