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科学探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人为峰 向大家报告自己对中医的看法和心得。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80.154.219.*   [26]卢湘岳   2018-5-18 10:14
李教授:
      得知你对 光谱检测有研究。
       我想,耳穴现象中的反应点,可以作为疾病早发现的指标。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关于耳穴的书籍资料出版了。
      我写的《耳穴现象基于原初应激系统浅析》发表在《上海针灸》3月号上。主要说明了:耳穴现象是有生理学 物质基础的。
      耳穴研究 完全是生理学范畴的事。而所有的生理研究,都借助于物理---生化技术手段得以发展。
      耳穴研究,也必然要借助于物理---生化 手段来精准识别耳廓上的反应点。如果 实现了精准识别,那么,耳穴诊断,定将被国际医学界采纳。
      期待 你在这方面作出贡献。
IP: 124.165.213.*   [25]郭娟   2013-10-14 11:11
            复杂系统也能从简认知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主流,仍是对生物生命这个“复杂系统”所进行的“还原分析”认知。作者认为:生物生命体之所以被认为是个“复杂系统”,这与“还原分析”惯性认知的科研方向是分不开。生命个体——各系统的物质结构(功能变化)——细胞结构——遗传信息DNA——分子生物学---------。为什么成了“复杂系统”,是因为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微观、微观再微观,再加上“分解”的认知方法,因此,分解的越细也就越复杂了。对生物生命体的这个研究方向,首先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我们对其物质结构形态,是不会象现在这样能够清晰认知的。但却不是唯一的一条认知道路。如果我们这样一直解析细化的认知下去,那么,对生物整体宏观生命活动“活”的认知,就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就会像“瞎子摸大象”一样,从“局部”向“整体”“揣摩”,这就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复杂”了。而整体的生命活动“活”的因素,也越来越“神秘”了。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对生物个体整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认知(以还原认知的物质结构形态为基础),那么,对生物个体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整体中各系统与各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研究,就会有可能彻底揭示生物个体整体生命活动的客观动力和很多尚未最后结论的“生物学谜”。因为,有生命的个体是一个多层次相互作用的聚合体,其解剖与生化分析,恰恰是破坏了这些“活”的主要因素——个体各局部间的相互作用。任何离开整体的生命局部(离开与整体间的相互作用),都会失去生命征兆的。
   对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进一步研究,有可能就是打开“生命科学”生命活动“活”
的客观因素的一把“钥匙”。
    生物力能学的研究现状,是研究生命过程中的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变及其在数量间的变化。又称生物能力学或生物能学。
   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运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生命过程也不例外。有机体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它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能量 (例如, 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光能、储存在食物中的化学能等), 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必要的生命过程; 这是能量的吸收。把从外界所吸收的能量转变成为适于在体内储存的能量形式 (例如,通过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作用生成高能磷酸键) ,这是能量的储存。在合适的条件下,被吸收的能量将在体内转移到需要能量来启动某种反应的部位……。
   应用生物力能学的基本规律所研究的课题,几乎遍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当前比较受重视和研究比较深入的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即氧化磷酸化作用,光合磷酸化作用、肌肉收缩、视觉过程、生物发光、离子的跨膜输运、光的生物学作用、高能辐射对机体与生物大分子的原初作用等等。
   生物力能学的研究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即宏观的角度和微观的角度。宏观的生物力能学从整个体系的能量形式和变化进行研究,而不追究体系本身结构的变化细节。所谓体系既可以指群体和个体,也可以指参与反应的一组分子。宏观生物力能学广泛应用了物理学中的热力学理论,首先是经典热力学的基本定律,并用热力学参数来表达数量关系……。经典热力学定律只适用于孤立体系,而生命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生命过程是一个和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的不可逆过程。近年来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研究不断发展,热力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大大扩展。”[13]
   “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物质是占有空间并由它来组成物体的东西。能是作功的本领。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要运动就必然会出现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生物就是一个物质和能量转换传递的系统。生物正是在这种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传递过程中,来实现‘蛋白体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能也有不同的形式,声、光、电、热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能。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彼此相互转换的,光能可以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电能等等都是能的转换。
   讨论的时候要分清两种不同的能──位能及动能。位能是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中束缚着的或在地位上的能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释放出来变为动能而作功。物体或系统的位能发生变化时,它们的能位级也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我们从宏观生物力能学的角度,从整个体系的能量形式和变化进行研究,而不追究体系本身结构的变化细节。而从生物个体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生命整体中各系统与各局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研究,那就必须在“相对位置的相互作用”因素中引进一个新的概念——整体性位能、整体性势能与各系统或各局部相对位置之间,在相互作用中“活”的客观动力与“生命活动”自然现象所呈现的客观规律——动态平衡的促进与抑制作用。
   那么,这些“复杂现象”不就“简单化”了嘛!但是这个课题,目前在世界生命科学范围内,从这个角度、这个高度或用这个尺度来进行探讨的还寥寥无几。越是简单的问题,越容易被忽略。
   
   然而,传统中医正是从这个宏观(天人合一)的角度进行认知的。它的整体观、阴阳论、五行学说等,恰恰是这些对生命活动的、整体的、功能的、相互作用的、能量关系的观察角度。首先,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整体,其各局部间的“阴阳互根”(相互作用)、“阴平阳秘”是其生命的根本因素,“阴阳离绝”既意味着死亡。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内涵,就是现代研究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根本因素。并且,这都是生命活动过程中各局部间相互作用的、能量关系的客观现象与客观规律。
   既然我们已经“悟”到了这个现象与这个规律,那我们为什么不去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呢?!!我们怕什么呢?怕“第一个吃螃蟹”?怕成学术界“奇谈怪论的”靶子?学术探讨嘛,就是要从别人没有看到的角度去“创新思维”。 就是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去寻找新的“高度”。就是要寻觅那些“尚未最后结论的生物学谜”,其内涵的自然规律与客观动力。向国外权威抄袭或“学舌”的,都是“原地踏步”的一士无成之士。可叹呀!!!!!
   我们对传统中医的研究应分三步同举并进:
   一.对传统中医药应继续保护、传承与发扬。其方向:是继承与应用。
   二.在临床实践中,继续加强中西医理念的结合并不断提高其诊治效果。其发展方向:是不断融合两种不同理念并加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三.对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应加强系统的整理,并加强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并轨,同步进行思维认知。其发展方向:是生命科学的揭秘、整体医学的建立(结构医学与功能医学的相互协调一致),促使现代生命科学不断深入发展。
   以上三步,同举并进并不矛盾。
   明知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知角度、高度与尺度是截然不同的,但其观察和认知的却是同一个客体。殊不知其殊途同归之日,既是整体医学的建立。难道传统中医的基础理论就这样一直“易经”和“八卦”下去吗?可叹!!中医基础理论的突破,应是现代生命科学的突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敬请多多指导!谢谢!
IP: 219.134.251.*   [23]柏世平   2012-12-12 20:32
您的名字好眼熟哦!请问您与秦皇岛康泰公司有很密切的合作吧?
IP: 219.134.251.*   [22]柏世平   2012-12-12 20:28
你最新几篇博文提及的检测仪器,看得我都要掉口水了。什么时候能上市啊?
IP: 99.225.110.*   [21]tomli20121118   2012-11-18 22:48
大哥您好,我会常来看看和欣赏。。。
IP: 61.178.77.*   [20]马军   2012-9-8 13:15
李老师最近有新文章吗,给我学习下
IP: 114.245.203.*   [19]何宏   2011-8-16 12:18
李老师,你身边的这位杨老师其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你一定要找机会跟他沟通沟通。他在串着我找中医做实证研究,天地良心,我可没有想抢你的功劳。我只觉得这件事确实到了必须做的时候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75696
IP: 114.245.206.*   [18]何宏   2011-8-15 09:48
请关注朱老师的这篇文章: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2158&do=blog&id=475264

我的评论是:[5]Helmholtz  2011-8-15 09:37 确实是背景资料丰富的好文章。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应该基于对这些“发现”的进一步核实检验:经络的穴位与疾病的对应是否是真的和可靠的(包括所谓手诊及耳诊都是这样,信者之间的传闻)?包括国内外的经络线的验证方面的观察是否真是一致的。
以我过去的经验,许多貌似相互吻合的结果说的不是一回事。
只要楼主文章里有20%的描述可以得到可靠的学术界公认(不是纯中医圈子),中医以及经络的研究就有了重大的实质性的突破。
否则个人经验不构成可靠的学术定论。
IP: 114.245.206.*   [17]何宏   2011-8-15 09:39
请关注朱老师的这篇文章: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82158&do=blog&id=475264

我的评论是:[5]Helmholtz  2011-8-15 09:37 确实是背景资料丰富的好文章。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应该基于对这些“发现”的进一步核实检验:经络的穴位与疾病的对应是否是真的和可靠的(包括所谓手诊及耳诊都是这样,信者之间的传闻)?包括国内外的经络线的验证方面的观察是否真是一致的。
以我过去的经验,许多貌似相互吻合的结果说的不是一回事。
只要楼主文章里有20%的描述可以得到可靠的学术界公认(不是纯中医圈子),中医以及经络的研究就有了重大的实质性的突破。
否则个人经验不构成可靠的学术定论。
IP: 202.113.3.*   [16]李刚   2011-2-11 20:46
您说得对。一方面没有以往那种轰轰烈烈的氛围了,能够坚持这方面研究的人不多,再者,研究者背景和角度也趋于多元,但现在能够坚持的应该是比较深入的、较为理智有具有信念的。
可以向可能的参加者发出一个邀请,这些可能的参加者可以通过网上搜索一下。我忙完这几天可以抽空做一下这方面的工作。
IP: 114.94.108.*   [15]卢湘岳   2011-2-11 09:53
您提议咱们自己一起进行学术研讨,而且您也赞成先在网上进行。我觉得,研讨的主题不要过于宏大、分散。研讨中,应当有争论、辩论。最重要的是,事先必须至少落实八、九位“种子”参加者。然而,困难的是:针对研讨的主题,怎样才能聚集到八、九位有共同兴趣的“种子”参加者。统观科学网,人才不少,但各个研究兴趣大不相同。科学网之外的人当然非常多,可惜他们甚至不知道有一个“科学网”。您的博客发出了“提议召开《中医征候度量和经络实质探索香山会议》 ”的建议,不过,至今响应者不多。2011.2.9.
IP: 58.41.130.*   [14]卢湘岳   2011-2-4 18:14
那么,先进行一次网上的会议行不行?2011.2.4.
我的回复(2011-2-5 18:11):好的,烦请请先做一个初步计划与安排。可否请科学网帮助发一个通知呢?
IP: 124.76.23.*   [13]卢湘岳   2011-2-3 16:05
李君:
    你提议召开《中医征候度量和经络实质探索香山会议》,这主张显然不错。可是,依靠一小部分人的力量,要召开一次较有成效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其阻碍和困难是非常大的。当然,如果只是几十个人,自费搞学术聚会,是办得到的,不过,这样的话,还不如先进行一次网上的会议。不知您如何考虑?
                                                               卢湘岳 2011.2.3.
IP: 60.16.152.*   [12]zy88093139   2009-2-10 16:20
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并绘制生存率曲线,显示最初阶段(1~6个月)能提高生存率,但到6~12个月的时候,两条曲线开始逐渐靠近并趋向平衡,即提示随着时间的进展,神经激素拮抗药物对心衰治疗的作用减弱或消失【《Engl J Med》1987】。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体内的醛固酮水平增高,一般认为ACEI类制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刺激AT1受体使肾上腺醛固酮产量降低进而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然而,临床观察到相当比例的接受ACEI治疗的病人数月后醛固酮水平再度增加【《临床心脏病研究》2007】。

可是现在没有针对其心脏机体的治疗,疗效并不理想。如对心脏衰竭的治疗,只能延长寿命,没有完全治愈的治疗方法。末期只能进行心脏移植手术。‘现有的生物医学模式不能解释许多“疾病”现象,需要新的医学模式’【《科学》1977】。‘从现在来说还没有具体治疗某器官衰竭药及理论。制药公司迫切需要新的思路,过去新的药品上市有如源源溪流,如今却变成了涓涓水滴’【《财富》2005】。
IP: 60.16.152.*   [11]zy88093139   2009-2-10 16:18
  本文是第三篇。还有《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四----人人都是药物的检验者》、《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五----食物、药、毒药、预防血栓的长生不老药》等论述的,都是对人机体治疗的理论探索。


正文

心力衰竭(CHF):各种疾病可使心脏负荷过重会引起心肌细胞肥厚、重构、凋亡、坏死和心室扩大,继以心室舒缩功能障碍逐渐发展而成。其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石,是现在各国治疗心衰(指南)的首选药。可科学必须是经的起百分之百重复实践检验的理论。西医现阶段的循证医学是以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的心衰实践与理论吗?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限制心衰患者的RAS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而不能完全被抑制。可能存在常规治疗所不能阻断的神经激素代谢路径,例如胃促胰酶能把AngⅠ转化AngⅡ却不为ACEI所抑制。目前应用的神经激素拮抗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不能完全阻断心力衰竭时激活的包括ET-1(内皮素)、ALD(醛固酮)、TNF(肿瘤坏死因子)等在内的所有生物活性分子,而些生物活性分子同样会引起心肌细胞肥厚、凋亡、坏死、胚胎基因表达等。当心力衰竭发展到某一时期后,病变的进展可能不再依赖患者的神经激素状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
IP: 60.16.152.*   [10]zy88093139   2009-2-10 16:16
《机体生理功能医药学之三---强心康治愈心衰153例病人报道》


引言
科学必须是经的起百分之百可重复实践检验的理论。什么医学有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器官衰竭的理论与实践呢?

  这是系列文章,从理论上探讨医学科学的问题。本文就是以百分之百的重复治愈心脏衰竭实践的理论上的探讨问题。已经发表过两篇,第一篇《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中西医学于一体的新医药学》,论述的是西医对人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与中医对五脏六腑功能的认识,这都是以人机体功能认识的阐述,所以机体功能医药学是融西中医学于一体的新医药学;第二篇《遵循人生理规律做自己的医生“治未病”就可基本三十年不吃药》,论述的是人机体没有老化,因机体疲劳过度,而导致机体功能(虚)不能把机体产生的代谢物代谢出去,也就产生炎症(如熬夜疲劳过度产生的结膜炎)了,休息恢复机体疲劳,出汗让代谢物由皮肤代谢出去,疾病也就治愈了。如机体不能把长期聚集的代谢物代谢出去,产生的疾病就是“未病”,如西医治感冒等:多喝水多撒尿出汗,也是不用吃药的。
IP: 123.191.78.*   [9]zy88093139   2009-2-9 09:45
西医有对人体的认识;西医有对人体的认识是先进的。西医有对人体疾病的认识;是出在探索阶段。疾病的症状是某机体结构不正常的表现,某机体有病,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循症医学所找出的症状和命名的疾病与对症治疗,就都是治疗机体疾病的表面现象。所以西方医学的循证医学还是寻找探索的医学:没看完今年的最新的循证医学论文,新的论文又出来了,还得重新摸索。西医对疾病的治疗现阶段是循证医学。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中医有哲学部分,阴阳五行与辨证论治等;中医的泰斗说::阴阳五行是伟大中医的基础也是发展中医的障碍。可见中医的辨证治疗与对症治疗都是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

所以中医的泰斗说:‘现在中医也好,西医也好,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对人体的认识、对健康的认识,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

应该说:阴阳五行是哲学中医的根基;阴阳五行是发展科学中医的障碍。
中医也有科学部分,如:对器官生理功能的论述以及对器官功能的恢复等的治疗部分。这就是中医书的现状。中医也有机体功能医学部分,所以中医对器官生理功能的论述以及对器官功能的恢复等的治疗部分就是科学的医学。
IP: 123.191.78.*   [8]zy88093139   2009-2-9 09:4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理学书内分泌章第一句话:“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它是对人体的认识也是治疗疾病的指南。

它是检验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准。它也是检验西医治疗疾病的循证医学是否科学的标准。

如果书是对的,那治疗疾病就是‘对机体治疗’,如:置换异体的器官,置换他人的心脏。有。就是激素,它就是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理论治疗疾病的。如:激素治疗肺、肾等各种疾病;如: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如:激素治疗非典行性肺炎。甚至激素治疗EV71肠道病毒也同样如此,这些都是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治疗疾病的实践。激素的制药理念就是机体生理功能制药的理念。那现在科学的医学就是机体功能医学。
IP: 123.191.74.*   [7]zy88093139   2008-4-7 08:40
机体功能医学对神经性疾病的治疗
??
??-----从治疗神经的疾病来看循证医学与机体功能医学什么是科学的医学
??
??对脑血栓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头面神经疾病[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面肌萎缩、三叉神经痛]、及其他各种机体神经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病后遗症是指发病后脑组织受损导致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的治疗。现在医学认为人的一生就只有出生时那个数目的神经细胞可供利用,大约 120 亿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仅启用了不到 10% ,甚至更少,其余的大部分脑细胞均处于抑制状态。一旦脑组织受损,部分脑细胞丢失或死亡掉了,由这部分脑组织所支配的语言、肢体等亦相应地出现功能性障碍。
??循证医学对脑组织受损不能复活,只能以改善脑细胞的供血供氧,使其尽快建立侧支循环,以营养缺血的神经细胞的方法治疗,没有恢复脑神经的药。所以现在的脑血管病以其四高“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
??机体功能医学认为人脑中存在大量的神经干细胞,只要药物能够激活大脑中的休眠神经干细胞,使之再生、分化为神经元,并迁移到受损伤的脑组织部位,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或是恢复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使它有代偿功能,就可恢复语言、肢体等相应的生理功能,这样也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
??头面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呈现出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现象。循证医学对症治疗是(一)用卡马西平抑制神经的癫痫、痉挛阻止疼痛。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Na+通道,抑制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是压制神经的正常功能。是可笑的。(二)用注射无水酒精破坏神经止痛,疗效可持续一段时间,循证医学用破坏神经功能来止痛,但是神经机体有修复和代偿的能力,所以易复发。(三)用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但是神经机体有修复和代偿的能力,所以易复发。循证医学对各种神经机体的疾病都是去其功能的方法。可见循证医学去功能的治疗,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
??机体功能医学认为头面神经痛包括三叉神经痛、眶上神经痛、枕大神经痛,它们都是神经机体生理结构不正常导致的痉挛性疼痛。恢复神经机体生理结构使它达到正常,神经功能正常了,神经机体就不痉挛了,也就不疼痛了。
??
??循证医学对各种神经机体的疼痛,如脑神经痛、五脏六腑及其它器官神经疼痛的治疗,因查不到证据只能作为原因不明,而无法治疗。可见循证医学是证明哪有问题[病理证据],把哪的问题[病理证据]去掉,是主观的证明、盲目的解决一个点的问题。循证医学对症治疗是盲人摸象片面的。循证医学对症去功能的治疗神经疾病,只能是可怕的全宜之计。
??
??生理学说;“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神经系统是从大脑神经连接到各机体的神经,所以科学的治疗疾病就是要恢复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也就科学的百分之百的治愈了疾病。

??机体功能医学认为各种神经机体的疼痛,如脑神经痛、五脏六腑及其它器官神经疼痛,它们都是神经机体生理结构不正常导致的痉挛性疼痛。恢复神经机体生理结构,使它达到正常,神经功能正常了,神经机体就不痉挛了,也就不疼痛了。总之,只要恢复神经功能就可治疗一切神经疾病。这才是科学的治疗神经疾病。
??
??机体功能医学是以恢复机体的生理结构为目的的治疗,机体的生理结构恢复了,机体的生理功能也就恢复了,机体的各种生理疾病也就治愈了,这才是全面的科学的治疗疾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