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藏在《诗经》里的中草药:柳树

已有 1596 次阅读 2024-4-7 09:00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2024032360687471.jpg

《诗经·小雅·菀柳》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

上帝甚蹈,无自暱焉。

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

上帝甚蹈,无自瘵焉。

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

彼人之心,于何其臻。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2024032360687472.jpg 

《中药大辞典》:柳枝

【拼音注音】Liǔ Zhī

【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原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拾遗》),青丝柳(《本草求原》),线柳、吊柳(《草木便方》),水柳、清明柳。落叶乔木,高1012米。有长而下垂的枝,小枝褐色无毛,幼时微有毛。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1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带白色,侧脉1530对;叶柄长612毫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总梗有短柔毛;雄花序长1.52厘米,雌花序长达5厘米;苞片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早落;雄花有2腺体,雄蕊2,分离,基部具长柔毛;雌花有一腺体,子房无毛,无柄,花柱极短,柱头2裂。蒴果长34毫米,带绿褐色,成熟后2裂。种子有绵毛。花期34月。果期45月。

【化学成分】木质部含水杨甙。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厥阴经。"

【性味】苦,寒。①《唐本草》:"味苦,寒,无毒。"②《滇南本草图说》:"气味苦辛。"

【功能主治】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外用:煎水含漱或熏洗。复方 ①治小便淋浊不清:柳枝一握,甘草三钱。煎汤饮之。(《肘后方》)②治小儿胎火不尿:柳枝,干者一握,煎汤服之。(《济急方》)③治尿梗:枯柳(枝)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再内服。(《纲目拾遗》)④治黄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浓汁,搦半升,一服令尽。(《外台》)⑤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内嫩柳枝二两,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⑥治疔毒及反花疮:煎柳枝叶作膏涂之。(《独行方》)⑦治漏疮肿痛:杨柳条,罐内烧烟,熏之出水。(《摘元方》)⑧治阴卒肿痛:柳枝三尺长二十枚。细锉,水煮极热,以故帛裹包肿处,仍以热汤洗之。(《婉僧坦集验方》)⑨治天灶丹毒,赤从背起:柳木灰水调涂之。(《外台》)⑩治牙齿风龋:柳枝(锉)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豆炮尽,于磁器盛之,谓酒三升渍之,经三日,台之频吐。(《古今录验方》)⑾治齿断肿,连耳脑肿疼:垂柳枝、槐白皮、白杨皮各一握。上药细锉,每用半两,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盐一钱,搅令匀,热含冷吐。(《圣惠方》柳枝汤)

【临床应用】①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柳枝制成糖浆,每100毫升含鲜生药6两;服后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加入适量麦芽(每100毫升1两)。每次50毫升,日服3次,2个月为一疗程。观察40例,其中31例心绞痛患者,服药后消失14例,减轻13例,无变化4例;心悸、胸闷,气急、头痛、肢麻等症,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症状改善时间短者2天,长者8周。部分病例尿量增多,浮肿消退,睡眠改善。24例伴有高血压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心电图35例复查结果,有改善者15例,对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疗效似较好。胆甾醇的升降,据38例分析,无明显影响。副作用:部分患者服药后有便稀、便次增加等现象,12周内自行消失。少数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个别出现皮肤青紫现象。可加服抗过敏药物,在12周内即消失。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对咳、痰、喘均有一定近期效果,但以对单纯型疗效较好。据82例观察,用药后近期控制34例,显效26例,好转21例,无效1例。服药后普遍反映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仅个别患者因服药过显产生腹泻、腹痛反应,但为时较短,不需处理可白行消失。用法:柳枝4两,切碎洗净,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③治疗传染性肝炎:用带叶的柳树枝2两(干品1两),加水1斤,煎至300毫升两次分服。治疗急性肝炎(黄疸型为主)253例,有效率为96.3%,平均用药28.5天。主要症状消失时间:食欲不振3.7天,恶心呕吐2.7天,腹胀7天。大部分服药后上腹堵闷胀感及食欲迅速改善,其他消化道症状也随之缓解,尿色变浅,尿量增加。用鲜柳枝和枫杨树枝各10斤,制成注射液1200毫升,每日肌注4毫升(小儿减半);另用柳叶、枫杨叶各1.5斤,以蒸馏法制成注射液15001800毫升,每日肌注2次,每次3毫升(小儿减半)。前者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作用是退黄疸、改善中毒症状;后者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主要作用是降酶、降絮。亦可每日取柳枝、枫杨枝各3两,柳叶、枫杨叶各1.5两,制成煎剂两次分服。临床以注射剂共治218例,达临床痊愈者208例(占95.4%);疗效不佳(治程在51天以上而加用其它中药)者10例(占4.6%)。实践证明,发病时间越短(1个月内),治愈率越高。用药后奏效较快:黄疸退净在312天者占74.8%;麝浊、麝絮试验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转氨酶30天内恢复正常者占83.1%;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37天基本消失。对肝硬化引起的黄疸、肝功能异常,则无效果。用带叶鲜嫩柳枝2两或杨、柳树枝各2两(鲜品),水煎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1周,对传染性肝炎亦有预防作用。④治疗烧烫伤:取新鲜柳树枝烧成炭(不可烧成灰)研细末,过筛,用香油调成稀膏状,涂敷创面,每日12次,不包扎。换药时不必擦去前药,任其自行脱痂。上药后约34小时创面渐干,结成焦痂,随着出现疼痛。此时可在药痴上涂以香油使之软润,切不可擦掉原药。应用3例小面积度烧伤,效果良好,经314天痊愈。

——摘录 《中药大辞典》

 2024032360687478.jpg

《中华本草》:柳枝

【拼音注音】Liǔ Zhī

【别名】杨柳条、柳条。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纲目》: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苏恭所说为是。按《说文》云,杨,蒲柳也;从木易声。又《尔雅》云,杨,蒲柳也;旄,泽柳也;柽,河柳也。观此,则杨可称柳,柳亦可称杨,故今南人犹并称杨柳。杨柳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春初生柔夷、即开黄蕊花,至春晚叶长成后,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而飞。其嫩芽可作饮汤。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摘取嫩树枝条,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不耐荫,较耐寒,耐湿性强,短期淹水没顶不致死亡,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活的壤土或石灰石性土壤生长为宜。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可以用种子繁殖培育新品克服长期无性繁殖而引起的植株早衰现象,并可增强抗病能力,随采随播。扦插繁殖为主,春、秋季均可扦插。春季在萌芽前,秋季在落叶后,选2-3年生,直径0.8-1.5cm,长15-20cm的插条,按行株距30cm×20cm扦插育苗;或按行株距2m×20cm3m×2m开穴,扦插造林。田间管理:生长期间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及时去萌蘖,追施氮肥,清除杂草,秋季落叶后进行冬剪,提高分枝点。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锈病,虫害有光肩星牛、柳瘿蚊、杨扇舟蛾、柳九星叶(虫甲)、柳毒蛾、柳金花虫等。

【性状】性状鉴别: 嫩枝圆柱形,直径5-10mm,表面微有纵皱纹,黄色。节间长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残留的三角形瘢痕。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浅棕色,木部宽而黄白色,中央有黄白色髓部。气微,味微苦、涩。显微鉴别: 枝横切面:表皮为1列细胞,外被较厚角质层,较粗的枝可见木栓层。皮层明显,中柱鞘部位可见纤维束群,老枝为断续排列的环状,韧皮部宽广,有纤维束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绝大部分,导管常单个或1-3个相连。中央髓部发达,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有草酸钙簇晶和方晶。

【化学成分】木质部含水杨甙(salicin)。

【药理作用】水杨甙与稀盐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为水杨甙元(Saligenin Salicyl alcohol)及葡萄糖。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解热止痛),随即很快水解。由于水杨甙转变为水杨酸之程度不恒定,故临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几乎无毒。

【归经】胃;肝经。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2.《日华子本草》:可消食。3.《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4.《纲目》:煎服,治黄痘,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5.《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摘录 《中华本草》

 2024032360687479.jpg

《中药大辞典》:柳叶

【拼音注音】Liǔ Yè

【出处】《本经》。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春,夏采收。

【化学成分】4.93%鞣质(干重)。每公斤鲜柳叶含碘10毫克,高于一般食物数千倍。

【归经】《本草再新》:"柳头入心、脾二经。"

【性味】①《纲目》:"苦,寒,无毒。"②《本草再新》:"柳头(枝梢嫩叶)味苦,性凉,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①《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②陶弘景:"疗漆疮。"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④《纲目》:"疗白浊,解丹毒。"⑤《本草再新》:"柳头平肝,发(散)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复方】①治小便白浊:清明柳叶煎汤代茶,以愈为度(《濒湖集简方》)。②治下痢后成腌鱼水,险症也:柳叶煎汤(服)下,如止,可救。起病不多日下腌鱼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难治(《慈惠小编》)。③治小儿丹,烦:柳叶一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渣,搨洗赤处,日七、八度(《子母秘录》)。④治卒得恶疮,不可名识者:煮柳叶若皮,洗之;亦可纳少盐。此又疗面上疮(《肘后方》)。⑤治眉毛痒落:垂柳叶,阴干,捣罗为末,每以生姜汁,于生铁器中调。夜间涂之,渐以手摩令热为妙(《圣惠方》)。⑥治疖肿、乳腺炎:柳树叶切碎煮烂,过滤,除去残渣,浓缩至糖浆状,备用外敷(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柳叶膏)。

【临床应用】①治疗炎症感染:用柳树嫩枝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1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毫升,小儿酌减。临床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疖肿、膀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等各种炎症共120例,结果治愈107例,占89.1%。用鲜柳叶熬膏外敷创面,每天换药1次,对疖肿已溃者有治疗效果。②治疗传染性肝炎:参见"柳枝"条。③治疗高血压病:鲜柳叶0.5斤,加水煎成100毫升,2次分服。6天为一疗程。观察38例,经一疗程后,28例降至正常,8例有所下降(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但未恢复正常,2例无变化。降至正常的28例中,19例经半个月观察,其中13例疗效巩固。半数以上病例的头昏、头痛、失眠、多梦、夜尿、口干等有明显减轻。胸透复查22例,原来主动脉弓纤曲延长的6例中有5例恢复正常。眼底复查13例,部分有所改善。服药后有2例党上腹不适,2例出现荨麻疹,乃中止治疗。④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将柳叶制成糖衣片(每片相当于生药2克)内服,开始每日810片,23次分服,连服34周;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服至痊愈。儿童剂量酌减。54例患者经第一阶段治疗后,有34例获得好转:颈围缩小1厘米,肿大降低度或度以上,自觉症状好转。未见副作用。据测定,柳叶含有丰富的碘,每公斤鲜品达10000微克。单味片剂以对弥漫型轻度病例效果较为明显;如配合海带或黄药子,白药子制成复方片剂,则疗效有所提高。

——摘录 《中药大辞典》

 2024032370377461.jpg

《中华本草》:柳叶

【拼音注音】Liǔ Yè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耐水湿,也能生于旱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态】乔木,高可达18m,树冠开展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无毛。芽线形,先端急尖。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3-5-10mm,有短柔毛;托叶仅生在萌发枝上。花序先叶或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序长1.5-3cm,有短梗,轴有毛;雄蕊2,花药红黄色;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2;雌花序长达2-5cm,有梗,基部有3-4小叶,轴有毛;子房椭圆形,无柄或近无柄,花柱短,柱头2-4深裂;苞片披针形,外面有毛;腺体有1。蒴果长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状】性状鉴别 叶狭披针形,长9-16cm,宽0.5-1.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全体灰绿色或淡绿棕色。有叶柄,长0.5-1cm。质地柔软,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茎叶含鞣质。

【归经】肺;肾;心经。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平肝;止痛;透疹。主慢性气管炎;尿道炎;膀胱炎;膀胱结石;白浊;高血压;痈疽肿毒;烫火伤;关节肿痛;牙痛;痧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临床应用】(1)治疗炎症感染:用柳树嫩枝叶制成注射剂(每毫升含生药lg),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ml,小儿酌减。临床观察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布肿、膀脱炎、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咽喉炎等各种炎症共120例,结果治愈107例,占89.1%。用鲜柳叶熬膏外敷创面,每天换药1次,对病肿已渍者有治疗效果。(2)治疗传染性肝炎:参见柳校条。(3)治疗高血压病:鲜柳叶0.5斤,加水煎成100ml2次分服。6天为一疗程。观察38例,经一疗程后,28例降至正常,8例有所下降(舒张压下降l0mm汞柱以上)但未恢复正常,2例无变化。降至正常的28例中,19例经半个月观察,其中13例疗效巩固。半数以上病例的头昏、头痛、失眠、多梦、夜尿、口干等有明显减轻。胸透复查22例,原来主动脉弓纤曲延长的6例中有5例恢复正常。眼底复查13例,部分有所改善。服药后有2例觉上腹不适,2例出现等麻疹,乃中止治疗。(4)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将柳叶制成糖衣片(每片相当于生药2g)内服,开始每日8-10片,2-9次分服,连服3-4周;以后日服3次,每次5片,服至痊愈。儿童剂量酌减。54例患者经第二阶段治疗后3例获得好转:颈围缩小1cm,肿大降低 I度或I度以上,自觉症状好转。未见副作用。据测定,柳叶含有丰富的碘,每千克鲜品达10000μg

【各家论述】1.《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2. 陶弘景:疗漆疮。3.《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4.《纲目》:疗白浊,解丹毒。5.《本草再新》:柳头平肝,发()热,能托能升,败毒,发斑,治小儿痧痘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博文:

一树药千载,杨柳发新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28514.html

上一篇:清明节,一只山斑鸠的死亡课
下一篇:园林绿化带里的中草药:马利筋
收藏 IP: 120.230.19.*| 热度|

19 宁利中 朱晓刚 刘进平 高宏 王从彦 孙南屏 杨卫东 马丽丹 杨学祥 徐长庆 姚小鸥 钟炳 许培扬 黄河宁 王安良 杨正瓴 刘钢 李沣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